龐統有多「狂」,懷疑諸葛亮嫉妒自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謀士,謀士,就是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人。
這樣的人在《三國演義》中很多。
不過,謀士也是人,是人就有其獨特的性格特徵。
由於種種原因,此類人物的獨特性格特徵在小說中體現得並不多。
不過,在這為數不多的人物當中,龐統是被作者重點關注的人物,關於他的性格,作者突出了一點:狂。
「鳳雛」龐統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論曹操、劉備還是孫權都聞名已久,但誰也沒見過這位「鳳雛」。
曹操是第一個見到龐統的,對龐統以禮相待。
龐統趁機獻上連環計,同時又向曹操誇下海口:「某憑三寸舌,為丞相說之,使皆來降。
」(見第四十七回)口氣著實不少。
龐統自己說在東吳不受待見,所以在江東隱居。
既然是隱居,對於東吳政要的接觸就很少,彼此也不熟悉,如何去勸降並成功呢?龐統沒說,曹操也沒問。
曹操關注的是龐統的連環計能解決曹軍在水上的顛簸之苦,解決非戰鬥減員,心頭大喜,對於龐統這番誇大其詞的言辭也就沒有在意。
龐統之語雖為哄騙曹操,但其「狂」已初露崢嶸。
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而死後,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
孫權對龐統仰慕已久,命魯肅帶著龐統來見。
儘管孫權看到龐統樣貌古怪,心中不喜,但還是以禮相待,詢問龐統「平生所學,以何為主」(見第五十七回),想多了解一下龐統的情況。
龐統也沒有一一相告,而是籠統地說「不必拘執,隨機應變」。
孫權又問:「公之才學,比公瑾如何」,龐統居然笑了起來,對孫權說:「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
」言下之意自己強過周瑜不少。
這個回答就很有問題。
孫權是虛心相請,認真詢問龐統。
而龐統卻狂言對之,敷衍了事。
難怪孫權很不高興,將龐統棄之不用,並說他是個「狂士」。
大概龐統也對自己的回答不滿意,龐統離開孫權見到魯肅之後,「狂」勁未消,甚至發出了「吾欲投曹操去也」的牢騷,憋了一肚子火。
魯肅寫了推薦信,讓龐統去投奔劉備。
龐統來到荊州後,劉備「久聞統名,便教請入相見」。
劉備親自接見是對龐統這位聞名天下的「鳳雛」的一種尊重,但龐統看見劉備卻「長揖不拜」,這是嚴重的失禮,是龐統狂妄的另外一個表現形式。
再加上劉備見龐統樣貌醜陋,以貌取人,隨便安排了一個耒陽縣令的小職務打發龐統,這讓龐統心裡非常不悅,暗道「玄德待我何薄」。
這時候才想起來在劉備面前展露一下自己的真才實學,但又不願意丟這個面子,只得勉強應付幾句後前往耒陽赴任。
如果不是好友諸葛亮在劉備手下,說不定龐統就會一氣之下離開劉備。
劉備不待見龐統,雖說有以貌取人之嫌,但龐統的狂妄也是讓劉備不快的主要原因。
這責任龐統要承擔絕大部分。
龐統就任耒陽縣令之後,整日飲酒取樂,不理政事,等到張飛來到耒陽巡視並讓龐統處理公務時,「吏皆紛然齎抱案卷上廳,訴詞被告人等,環跪階下」。
「皆」、「抱」、「環跪」都說明這百日之內公務數量之多,事務之繁雜。
如果沒有張飛此次的巡視,那公務豈不是要堆積如山?那些急需處理的事情豈不是因為龐統的拖延越來越嚴重、越大越大?為什麼會這樣呢?還是因為龐統的「狂」導致的。
既然心中不快,可以一走了之,但不能拿公務來撒氣。
雖說後來「不到半日,將百餘日之事,盡斷畢了」,這僅僅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亡羊補牢。
但消極怠工和不作為卻是龐統這位「鳳雛」的恥辱,換到現在早就被「雙開」了,哪裡換容得他亡羊補牢,應該到監獄裡接受懲罰。
龐統的「狂」還表現在自作主張上。
劉璋邀請劉備入川,給了劉備千載難逢的機會圖謀益州。
劉備入川後,劉龐統建議劉備藉此時機殺掉劉璋,遭到劉備的拒絕。
結果龐統自作主張,利用劉備在涪城與劉璋宴會之際,私自讓魏延登堂舞劍,「乘勢殺劉璋」(見第六十一回)。
為了保證計劃成功,龐統「喚眾武士入,列於堂下,只待魏延下手」,準備發動突襲。
一時間酒席宴上氣氛空前緊張。
「劉璋手下諸將,見魏延舞劍筵前,又見階下武士手按刀靶,直視堂上,從事張任……對舞於筵前。
魏延目視劉封,封亦拔劍助舞。
於是劉璝、泠苞、鄧賢各掣劍出」。
在這種局面下,別說是刺殺劉璋,連劉備的性命也處於危險之中。
就算龐統在宴會上殺了劉璋,劉備如何從劉璋的地盤——涪城安然無恙地回去呢?且不論這個計策的漏洞太多,單單龐統自作主張就是錯誤的。
究其緣由還是龐統的「狂」在作怪。
劉備對龐統的這個計劃也是非常反對,認為「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決不可行」,又說「公等奈何欲陷備於不義耶?今後斷勿為此」。
很顯然,劉備的意見比龐統要高明得多。
劉備與劉璋反目,刀兵相見,兩軍在雒城激戰,這時,諸葛亮派馬良前來送信,並說:「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
切宜謹慎。
」(見第六十三回)這原本是提醒劉備等人注意安全。
但龐統卻認為這是「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這也說明了龐統的「狂」。
他認為單憑自己一己之力就能幫助劉備拿下益州,不需要諸葛亮的提醒,暗地裡還在懷疑諸葛亮對自己有嫉妒之心。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龐統再三催促劉備進軍,完全視諸葛亮的勸告於不顧。
後來還對劉備表示:「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
心疑則致夢,何凶之有?統肝腦塗地,方稱本心。
主公再勿多言,來早准行。
」使得劉備不得不違心發布進攻的命令,致使龐統丟掉了性命。
從故事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來看,這一切又是因為龐統的「狂」、急於求成所導致的。
龐統的「狂」也有遇到對手的時候。
第六十二回中介紹,當龐統回到館舍時,有手下來報:「有客特來相訪。
」龐統出門迎接,並問及來人姓名。
這人的舉動比龐統還要「狂」:「其人不答,徑登堂仰臥床上。
統甚疑之」。
遇到這樣一個與自己類似的「狂人」,龐統這位出名的「狂人」竟然也沒了主意,只得耐著性子再三詢問。
這人還是不理不睬地說道:「且消停,吾當與汝說知天下大事。
」龐統只好讓手下準備酒食。
這人「起而便食,並無謙遜;飲食甚多,食罷又睡」。
這一回龐統徹底沒招了,最終只得將法正請來,這才弄清楚來人的身份,也替自己解了圍。
揭秘,鳳雛才高臥龍,龐統實為自殺!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安...
他智謀不輸諸葛亮郭嘉 為什麼沒能流傳百世僅僅是曇花一現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那一段描寫非常引人入勝,而這一段描寫也成為了歷史佳話。諸葛亮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因為有了劉備這個伯樂,所以可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而劉備因...
龐統之死的隱情,為何死活不聽諸葛亮和劉備勸告
徐庶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也!」臥龍就是諸葛亮,鳳雛就是龐統。在《三國演義》中,龐統輔佐劉備的時間並不長。但功勳卻不小,特別是獻計征蜀為劉備占取益州立下了頭功。只可惜在落鳳坡,被...
重評三國中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的的才志高低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安...
劉備謀士鳳雛龐統都為蜀做了哪些貢獻
劉備謀士龐統都做了哪些貢獻龐統被人們稱為鳳雛,與被人們稱為臥龍的諸葛亮齊名。龐統因為長相醜陋,以至於自己的才能一直都沒有被當權者重視,鬱郁不得志。直到後來跟隨了劉備,自己的才能的得到了施展的機會...
他滿腹才華與諸葛亮齊名卻不被重用,只因長得太醜?
現代人都感嘆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帥哥美女能在校園和職場上肆意縱橫,而醜女醜男卻只能在一旁望洋興嘆,不勝悲乎。但是,對於美和丑的態度,其實是不分古今的,換句話說,古代人也是厭惡丑而推崇長得美的。《...
老白雜談:分析《三國演義》之藏在落鳳坡事件背後的諸葛亮
首先請記住:我今天談的是《三國演義》,不涉及各種正史、民間評話、江湖傳說。俗話說:「艄公多了打翻船」,《三國演義》中,龐統身死落鳳坡,正是此話的最好驗證。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
三國演義中龐統怎麼死的
[導讀]龐統是劉備門下能文能武的將能之士,深受劉備的重視。劉備得到東吳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之後,任用了龐統。龐統接受劉備的任職後,一心為劉備四處征戰。三國演義中龐統怎麼死的龐統是劉備門下能文能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