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打壓鳳雛龐統玩什麼貓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為何刻意打壓誠意來投的龐統
劉備此人愛才、重才,並且識才。
在漢末諸侯中,論起有伯樂之明的諸侯,首推曹操和劉備。
於是劉備雖然起身微末,卻能夠擁有關羽、張飛這樣的驍將生死相隨不離不棄,能夠擁有諸葛亮這樣的名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可是,當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先生龐統前來投靠的時候,劉備卻把龐統發放到小小一個耒陽縣去擔任縣令,以至於龐統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差一點就和劉備鬧翻。
是劉備不知道龐統其人嗎?
不是的。
《三國志》引裴松之注《襄陽記》記載,早在劉備初來荊州,就得遇水鏡先生司馬徽。
劉備向司馬徽詢問如何才能拯救萬民,司馬徽告訴劉備:「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司馬徽告訴劉備,自己對於政治沒有興趣,但是可以推薦兩個青年才俊,他們都是了解時代風雲,能夠運籌帷幄的傑出人才,那就是伏龍和鳳雛。
劉備不知道是誰,司馬徽就明確的告訴劉備,是指諸葛孔明和龐士元啊。
於是劉備三顧茅廬苦苦尋訪諸葛亮,劉備完全放下了自己作為漢帝皇叔,作為堂堂左將軍的價值,對一個二十八歲的山野村夫,委屈枉顧,可以說極盡誠意。
對被成為「伏龍」的諸葛亮,劉備如此優待,對齊名的「鳳雛」龐統呢,劉備當然應該同等對待。
要知道龐統還有另一個頭銜,叫做「南州士人之冠冕」,那是荊州士林人氣最旺的大人物啊。
可是,劉備偏偏對這個享有大名的龐統故意冷處理。
《三國志·龐統傳》記載:「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
」在赤壁之戰後,趁著東吳周瑜和曹操在前線你爭我奪互相死掐的時候,劉備悄悄率軍奪取了荊州南部四郡,即長沙、武陵、零陵、桂陽。
當時,劉琮已經降曹,然後被曹操整死,荊州士林階層紛紛投靠劉備。
一方面劉表的大公子劉琦在劉備手上,劉備擁立劉琦為荊州刺史,成為名義上的荊州最高長官,有了道義上的荊州控制權。
另一方面劉備自己廣結善緣,主動尋訪,結識了大量的荊州賢士,比如馬良、馬謖兄弟,比如荊州高士劉巴等等。
雖然有的人傾心相報,從此對劉備忠心耿耿,有的人,比如劉巴對劉備依然不理不睬,甚至避之惟恐不及,不看好劉備。
但無論是對荊州士林的左派還是右派,劉備都無一例外的做出謙恭愛才的姿態。
在這個時候,劉備讓名冠荊州的龐統去擔任小小耒陽縣令,就有些違背常理了。
是劉備糊塗?是像《三國演義》中所描繪,劉備看到龐統長得丑,就把龐統遠遠發配?不是的。
作為一個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作為一個求賢若渴的集團領導,不可能由於相貌原因,就輕易的做出這樣不合情理的決定。
劉備將龐統發配耒陽,是刻意為之,目的就是要打壓龐統。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結合劉備把龐統發放到耒陽縣前,龐統的所作所為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龐統在拜見劉備之前,主要做了兩件事情。
一件事情做得比較漂亮,第二件事情就讓劉備比較堵心了。
第一件事情,是龐統的為人。
《三國志》記載:「(龐統)每所稱述,多過其才。
」龐統在接人待物時,經常說別人的好話,有的時候甚至說些沒有原則的奉承話。
當時的人們對龐統的這個做法,普遍不大滿意。
漢末注重人物品評,但是品評必須符合實際,過於虛誇,自然不能服眾。
可是龐統卻說:「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
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
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
」當今天下大亂,正道衰敗,品行善良的人少,品行惡劣的人多,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就必須多多表揚,激發人們的向善之心。
就算是選擇的人才當中,十個人裡面五個不符合標準,那至少還有五個符合標準嘛。
龐統認為鼓勵、表揚,是改變社會風氣墮落的一個好方法。
可是,劉備會不會欣賞龐統的這個觀點呢?
應該會。
劉備善於用人,人們也樂於為劉備所用。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劉備對那些賢士非常看重,許多時候正是劉備超越常禮的看重,換來了臣下超越常規的回報。
比如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比如結交關羽時和關羽「寢則同床」,對待才能並不突出的糜竺、孫乾也傾心結交,對待臨到包圍,才翻牆投降的許靖,雖然心裡不滿意,卻依然任命為太傅,官在眾人之上。
可以說,劉備用人,和龐統誇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件事情是龐統不像諸葛亮,從一開始就追隨劉備。
龐統選擇君主的時候,第一人選是孫權。
當曹孫劉三家爭霸的時候,龐統主動投靠了身在荊州的周瑜,幫助周瑜出謀劃策。
本來想藉助周瑜的推薦,在東吳大展拳腳。
不了周瑜一命嗚呼,空費了許多功夫。
龐統對東吳並未絕望,他藉助護送周瑜靈柩到東吳,曾經面見孫權。
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是這次出仕,明顯以失敗告終。
當龐統到達東吳的時候,花了很多精力結交東吳名士,以抬高自己的身價。
可最終努力付之東流。
當龐統獲得大名,卻鎩羽而歸的時候,心情當何等低落。
龐統決意離開東吳,東吳的許多名士在昌門機會,為龐統送行,大家對龐統品評人物獨到的眼光,讚嘆不已。
雖然龐統出仕不成,但是東吳一行,讓龐統的名氣更大了,出仕的資本更高了。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龐統面見劉備,希望劉備能給自己一個合理的位置。
龐統沒想到,劉備竟然把自己遠遠發配到耒陽,做個小小縣令。
龐統東吳之行,在常人看來或許是載譽歸來,可是在劉備看來,卻可能很不爽。
為什麼?
首先,劉備會覺得自己只是龐統出仕東吳不成的替代品。
沒有誰願意成為別人的替代品。
當時,孫權雖然已經擁有江東六郡,並且奪取了荊州的江夏、江陵等地區,可他劉備也並非當日四處逃亡的新野縣令。
劉備已經擁有了荊南四郡。
尤為重要的是,在劉備取得荊南的時候,整個荊州士林,紛紛來投劉備,唯獨劉巴和龐統唱反調,一個遠走越南,堅持信奉曹操為明主;一個向東入吳,捨近求遠只認孫權為賢君。
這樣的龐統怎麼不讓劉備看得鬧心。
若是龐統成功留在東吳,劉備無可奈何,自然作罷。
可龐統入吳不成,竟然回頭找劉備,此時劉備當然要挫挫龐統銳氣,讓龐統明白並非什麼人都可以擺架子拿俏。
當然,劉備對龐統的打擊,還算是適可而止。
當龐統在耒陽縣整天借酒澆愁滿懷牢騷的時候,劉備毫不留情的將其罷官。
不過,當東吳魯肅寫信來告知劉備「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說龐統並非是治理一個小縣的人才,那應當處在一個州的政治中心,充當最重要的屬官治中、別駕一樣的職務,那才能充分展現龐統千里馬的風采。
後來,諸葛亮也告訴劉備,龐統有才,別錯過了。
其實,劉備怎麼不知道龐統有才,多年前就知道龐統的大名了。
於是,當有兩位賢士求情時,劉備就坡下驢,原諒了龐統,並且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誠懇的邀請龐統來談話,對龐統的信任親近僅次於諸葛亮。
龐統經過劉備這一番敲打,自然也領悟了劉備的用意,從此專心一意,追隨劉備,為之效命。
揭秘:劉備只是龐統入吳求官不成的替代品?
龐統不像諸葛亮,從一開始就追隨劉備。龐統選擇君主的時候,第一人選是孫權。當曹孫劉三家爭霸的時候,龐統主動投靠了身在荊州的周瑜,幫助周瑜出謀劃策。本來想藉助周瑜的推薦,在東吳大展拳腳。不了周瑜一命...
揭秘:劉備只是龐統入吳求官不成的替代品?
龐統不像諸葛亮,從一開始就追隨劉備。龐統選擇君主的時候,第一人選是孫權。當曹孫劉三家爭霸的時候,龐統主動投靠了身在荊州的周瑜,幫助周瑜出謀劃策。本來想藉助周瑜的推薦,在東吳大展拳腳。不了周瑜一命...
此人的名氣完勝諸葛亮,投靠劉備打發任縣令,而且還被罷官了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識人很有一套,而且非常重視人才,尤其是在事業低谷的時候,求賢若渴,比如三顧茅廬請出了荊州大才臥龍諸葛亮,同樣是荊州大才的鳳雛龐統,劉備為什麼讓其做縣令呢?甚至還被罷官。這是...
鳳雛龐統名氣那麼大,劉備為什麼只讓其做縣令?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識人很有一套,而且非常重視人才,尤其是在事業低谷的時候,求賢若渴,比如三顧茅廬請出了荊州大才臥龍諸葛亮,同樣是荊州大才的鳳雛龐統,劉備為什麼讓其做縣令呢?甚至還被罷官。這是...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孫權為什麼不重用鳳雛龐統呢?
熟讀《三國演義》,司馬徽在推薦諸葛亮和龐統時的原話:玄德急問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鏡曰:「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是劉備三顧茅廬的諸葛亮,並且得到了重用。鳳雛,這是龐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