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謀士到底有多神,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事跡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是指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湧現出一批又一批人才,謀士有:諸葛亮、郭嘉、龐統、司馬懿、徐庶、荀彧、周瑜、賈詡、魯肅、陸遜等等。

諸葛亮—1.三顧茅廬,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聯合孫權對抗曹操,占住荊州吞併益州,等曹家內亂從荊州和益州兩路出兵,則大業必成。

2.火燒博望坡和火燒新野。

3.赤壁之戰,舌戰群儒,促成孫劉聯軍,十一月,曹操大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曹操軍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而此時曹操軍中又爆發瘟疫,曹操不得已引軍北還。

4.足食足兵,赤壁之戰過後,劉備集團占領了荊襄九郡中的四郡,諸葛亮出任軍師中郎將,負責調整稅賦,充實軍用物資,也就是一手掙錢,一手花錢,這份工作雖然是個肥差但特別容易得罪人也容易授人以柄,做起來容易,做好很難。

好在諸葛亮和只會創業不會守業的劉備正相反,他很難打下一塊地盤,給他一塊地盤他卻能治理得井井有條,讓上上下下都滿意。

5.北伐中原。

郭嘉—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為了免於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前後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

當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到時候前進無法作戰、撤退失去了據點。

曹操也感到疑慮,於是詢問郭嘉的建議,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

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

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

」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進而又擊破了和劉備聯合的東海賊寇。

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就已被擊敗。

龐統—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已經在葭萌關屯駐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挑選精兵,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此為上計計也;楊懷、高沛是蜀中名將,手下有精銳部隊,而且據守關頭,我們可以裝作要回荊州,引他們輕騎來見,可就此將其擒殺,而後進兵成都,此為中計;退還白帝,連引荊州,慢慢進圖益州,此為下計。

如果猶豫不前,將會有大難,不能在此地久留。

司馬懿—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

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徐庶—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

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

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

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

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

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

荀彧—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周瑜—開拓江東,建安四年(199年),孫策與周瑜分率二萬餘人偷襲皖城。

輕取皖城後,周瑜隨從孫策在尋陽和沙羡,分別打敗回師救皖的劉勛以及趕來救援的黃祖。

經過幾次大仗,孫策俘獲對方部曲士兵三萬餘人,戰船七千餘艘,實力大增。

通過這次向西用兵,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水西北)一帶也盡歸江東所有。

賈詡—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

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

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

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

魯肅—建安二年(197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

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

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陸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

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第一謀士到底是誰(投票簡介貼)

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的年代,由最初的群雄割據到後來的三足鼎立,出現了無數的名將謀士,就像滿天的繁星一樣,但這眾多的繁星中,總有一顆是最為閃爍的,三國謀士眾多,每一位都有他們的特色,但到底誰是三國第一...

他若不死,諸葛亮排不了第一

NO.10 徐庶 徐庶,字元直,河南禹州人,本名徐福,為了朋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諸葛亮之前的劉備主要謀士,曾大破曹仁八門金鎖陣。徐庶最大的貢獻,是回馬向劉備推薦了諸...

三國謀士排名,諸葛亮第一毫無疑問!

三國名將如雲,謀士如雨。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三國時期謀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一直是三國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最近《軍師聯盟》持續火熱,筆者也想評一評我心中的謀士排名,對三國後期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