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千人冊(271-280)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 國
271、劉表(142-208)字景升。
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西南)人。
靈帝時為北軍中侯,獻帝初平元年(190),遷荊州刺史,得到蒯越、蔡瑁等當地名士、大族的支持,平定長江中游的反抗力量,徙治襄陽。
當時群雄並起,割據南陽的袁術使孫堅進襲劉表,被其擊敗,孫堅中矢而死,袁術襲奪劉表地盤的企圖未能實現。
初平三年,授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
因實力雄厚,據地數千里。
帶甲10餘萬,在全國兼并戰爭中保地自守。
官渡之戰,對袁紹、曹操兩不相助。
建安六年(201),劉備被曹操擊敗後投奔劉表,依託他在荊州數年。
荊州20多年中政局穩定,戰爭破壞較少,生產得以正常進行,關中、兗、豫學士歸者以千數。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表病死。
曹軍到襄陽,劉表子劉琮舉州降,割據結束。
東漢末軍閥,「八友」
之一。
272、鍾繇(151-230) 漢末。
字元常。
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
官至太傅,封定陵侯,世稱鐘太傅。
鍾繇師法曹喜、蔡邕、劉德踦等人的書法,擅長隸書、楷書、行書等書體。
對書法的章法和結體有一定研究,其書以隸入楷,風格古樸,自然天成,享譽極高,鍾繇無墨跡傳世。
三國魏書法家,與王羲之並稱「鐘王」。
273、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人。
能征善戰,有謀有勇,擅長使鐵鞭,作戰極為勇猛,一生立過無數戰功。
赤壁大戰時,建議用火攻,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計。
並詐降曹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立下大功。
後來,長沙郡益陽遭山賊攻打,孫權加封他為偏將軍,前去討伐。
就在這次出征中,黃蓋病死。
吳國著名將領。
留有俗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274、曹操:(155-220)魏武帝。
字孟德。
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父曹嵩,宦官曹騰養子。
曹操參與鎮壓潁川黃巾起義軍,被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
中平六年(189),因董卓專權,逃離洛陽,至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散家財,聚兵5000人,與袁紹為首的東關州郡軍一起討伐董卓。
當時諸軍畏卓,莫敢先進,唯操出戰,董卓西逃,袁紹表操為東郡太守。
初平三年(192),青州黃巾起義軍攻入兗州,殺刺史劉岱,州吏擁曹操領兗州牧,率兵打敗黃巾軍30餘萬,收其精銳為部下,號青州兵。
在隨後幾年的兼并戰爭中,表現出傑出才能,打敗袁術,攻破陶謙,平定張邈,消滅呂布,逐漸壯大成一支與袁紹相對抗的力量。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10萬大軍,並陸續攻占原屬袁紹的冀、青、幽、並四州。
十二年,又消滅曾收留袁紹二子、以遼西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為根據地的烏桓勢力,基本統一北方。
後從毛玠、荀彧謀,於迎獻帝於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政治上主動,號召力增強。
他採納棗祗建議,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從物質供應上保證了戰爭的勝利。
他精通《孫子兵法》,著有兵書10萬餘言。
善於運用古代軍事學說和戰略戰術。
他多次下令求賢,要求唯才是舉。
建安十三年,曹操進位丞相,率軍南征。
荊州劉表適病卒,子琮歸降。
操進軍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與孫權、劉備聯軍會戰於赤壁。
其時南北統一條件遠未成熟;北方軍隊長途跋涉,不服水土,兵多疾病;荊州降軍心有顧慮,未肯力戰。
加上曹操驕傲輕敵,在聯軍火攻之下大敗而歸。
他從此轉向鞏固北方的統治,鎮壓朝廷中異己力量包括皇后伏氏的反抗,並繼續消滅北方殘餘割據力量。
建安十六年討平關隴地區馬超、韓遂。
四年以後又征降漢中的張魯,為代漢作了充分準備。
在此期間,曾數次進攻孫權、劉備,無功而返。
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國,都於鄴。
魏國擁有冀州10郡之地,置丞相以下百官。
曹操詩歌造詣極高,所作《薤露行》、《蒿里行》、《步出夏門行》等,皆悲涼雄渾,氣勢磅礴。
在他獎掖、提攜下,周圍聚集了一批優秀文人,出現了建安文學。
對曹操的評價歷史上自來是毀譽參半。
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開創「建安文學」,「三曹之一」,曹魏政權的實際奠基人,是一個在歷史上作出多方面貢獻的傑出人物。
275、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
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
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276、劉備(161-223)漢昭烈帝。
字玄德。
涿郡涿縣人。
漢朝皇室疏宗。
早年販履織席為業,好交結豪俠。
靈帝末年,從官府進行鎮壓黃巾起義有功,任安喜尉。
後投靠公孫瓚。
徐州牧陶謙為曹操所攻,備率兵相救,陶謙死,劉備據其遺命,代為徐州牧。
與盤踞壽春的袁術相拒,為另一軍閥呂布所乘,敗歸曹操。
很為曹操看重。
因謀殺曹操事泄,逃到徐州,統眾數萬人。
建安五年(200),被曹操擊破,往依袁紹。
官渡之戰後南奔劉表。
期間,從徐庶建議,「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
十三年,曹操南伐,劉表去世,子劉琮降。
劉備逃至夏口,採納諸葛亮建議,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據有荊州之地。
十六年,率軍數萬人應益州牧劉璋之請,西入蜀。
後劉備攻下成都,推翻劉璋統治,奪得益州。
二十四年,擊斬曹操大將夏侯淵,曹操率軍親征,無功而還。
劉備遂占領漢中,為漢中王。
同年,關羽被殺,荊州為孫權奪去。
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都成都。
當年,興師伐吳,欲報殺關羽、奪荊州之仇。
孫權遣使求和,不許。
次年,兩軍決戰於夷陵,因戰略錯誤,且相持七八個月,蜀軍疲憊,士氣低落,為吳國大將陸遜用火攻之計,火燒連營700里大敗,損失慘重。
劉備逃歸白帝城。
第二年病重,託孤於丞相諸葛亮,不久卒。
三國時期蜀國開國君主。
277、孫權(182-252)吳大帝。
字仲謀。
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
父孫堅。
跟隨其兄孫策征討江東。
漢建安五年(200)孫策死,繼統江東地區,得到張昭、周瑜、程普等人輔助。
他廣攬人才,魯肅、諸葛瑾等為其賓客。
建安十三年,曹操奪取荊州,沿江而下,孫權擯棄群臣歸降之議,聯合劉備,組成孫劉聯軍,大破曹軍於赤壁。
孫權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後,依靠長江天險,多次擊退北方曹魏進攻。
曹丕代漢建魏,孫權表面臣服稱藩,爭取時間鞏固政權基礎。
黃武元年
(222),接受魏封號,稱吳王於武昌(今湖北鄂州)。
黃龍元年(229)稱帝,建都武昌,後遷建業(今江蘇南京),先後統治江東50多年。
為維護吳國鼎立之業,孫權採取聯合蜀漢,共御曹魏的基本方針。
其後因奪取荊州,殺死關羽,雙方失和,劉備率軍復仇,爆發夷陵之戰,大敗劉備。
後由於抗擊曹魏的需要,吳蜀同盟重新恢復。
吳、蜀的長期和好,牽制了曹魏的進攻。
三國時期吳國開國君主,政治家。
278、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
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三國時期孫吳重臣。
東漢末年,張昭為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
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
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赤壁之戰時,張昭持主降論。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改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
晚年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
嘉禾五年(236年),張昭去世,年八十一。
東吳重臣,文臣之首,孫策遺命「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279、周瑜(175-210)字公瑾。
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
出身士族,少時與孫策友好。
東漢興平二年(195)起兵助孫策占據江東。
建安三年(198)
任建威中郎將,從孫策轉戰江淮,為開拓東吳疆域建立了巨大戰功。
孫策死後,周瑜以中護軍職輔佐孫權。
七年,曹操責令孫權送子為質稱臣。
孫權眾臣猶豫不決,唯周瑜力主拒曹,並建議孫權占據江南,擁兵觀變。
十三年秋,曹操率軍號稱80萬南下,並致書迫孫權投降。
周瑜等分析局勢,堅定了孫權與劉備結盟抗曹的決心,又自請為將,與劉備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周瑜文武兼備,有雄才大略,赤壁戰後積極籌划進圖中原。
十五年,卒於巴丘(今湖南嶽陽)。
三國著名軍事家。
東吳四都督之一。
280、法正(176-220)字孝直。
扶風郿縣(今陝西眉縣東)人。
東漢末,劉璋割據益州,法正仕為軍議校尉,與益州別駕張松合謀擁戴劉備。
建安十六年(211),張松以討伐漢中張魯,抵禦曹操進攻為由,說服劉璋派法正去荊州迎接劉備大軍。
當時劉備正處在曹操、孫權威脅之中,進退兩難。
法正至荊州,為劉備出謀劃策,勸他西上推翻劉璋統治,奪取益州。
劉備從其議,即率步兵數萬人由水道入蜀。
十九年奪取益州。
從此擺脫困境,奠定了鼎峙的基礎。
法正任為蜀郡太守,外統都畿,內為謀主。
二十二年,又獻策北上進討曹操大將夏侯淵,奪取漢中。
劉備採納其策,率軍進攻,法正亦從行,以奇計令黃忠刀劈夏候淵。
二十四年,劉備占據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以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次年卒。
諸葛亮每稱道他的智術,以為如法正不死,必可勸阻劉備,避免夷陵之戰的失敗。
東漢末年劉備重要謀士。
一代梟雄曹操為何未能統一天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今安徽亳縣人。父曹嵩為宦官曹騰養子。曹操20歲時,以廉孝聞名。歷任洛陽北部尉,鎮壓過黃巾起義,參加過討董卓聯軍。公元192年,收降青州黃巾軍百餘萬人,選拔精銳組成青州軍,曹...
只800字,整清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格局如何形成
208年的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中最為精彩的戲份,什麼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蔣干盜書,一幕一幕真的很少有歷史事件是如此的鮮活。雖然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沒有演義中的這麼戲劇化,但赤壁之戰,確實一戰...
三國中的謀士一個比一個厲害,後三個聯合在一起天下無敵
第十名 姜維整個三國中,文武雙全的人沒有幾個,姜維可算得上其中一個。他是蜀漢的謀士,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
赤壁之戰曹操怎會敗的如此徹底,其實很多原因都已經註定了敗局
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要數赤壁之戰最有名氣,按道理來說曹操是一個能帶兵打仗的人,前一段時間自己也是以少勝多打了三國第二著名的官渡之戰,那為什麼赤壁之戰曹操敗得那麼慘,是不是單一方面因素導...
司馬懿與郭嘉、諸葛亮相比,這項數據遠勝此二人最終奪天下
三國這段精彩紛呈的歷史,最後的民謠是「三國全歸司馬懿」。曹操、劉備、孫權一個個無比英明的梟雄,你爭我奪幾十年後,最後的江山,落入了不顯山不露水的司馬懿手中。固然司馬懿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但很...
蜀失龐統,魏失郭嘉,吳失周瑜,哪個對國勢走向影響最大?
三國時群英薈萃,各方豪傑都是不世之才,但總有一些英傑天不假年英年早逝,讓人扼腕嘆息。而其中不乏一些,對國運影響極大者,譬如:曹魏失郭嘉、東吳失周瑜、蜀漢失龐統。但小縱卻一直有一個困惑,如果拿郭嘉...
劉備顛沛流離一生,鼎盛時期勢力究竟有多大?
看三國,我們一直是以第一視角看待劉備的集團的,尤其是考慮到《三國演義》深入人心的影響力,三國歷史之中,劉備成為我們心目中的主角,只是這個主角有點偏弱。無論再弱的主角,還是存在一定的勢力。那麼劉備...
歷史上的孫權為什麼沒有走出東吳 一統江山
孫權是個戰略大師級人物,他考慮問題往往會從長遠考慮。而且他治理國家相當有一套,是個當皇帝的料。連大梟雄曹操對孫權的評價都是很好的,可見孫權在三國中的地位也是蠻高的。只不過在三國演義里,羅老更多的...
盤點三國歷史上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什麼?
我們在讀三國演義的時候常常會感嘆劉備好厲害啊,文有諸葛亮,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一系列在三國中算是超級猛將的人才,要不是曹操手下也有張遼,張頜,徐晃,于禁,樂進等五子良將,跟曹操的...
歷史上第二個草根皇帝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
盤點一下三國「路拙君」劉備劉皇叔的一生成就以及個人簡介
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國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國君王。東漢...
三分天下,劉備之路最艱苦
公子重耳受驪姬之禍而在外流亡十九年,歷經艱辛終成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嘗膽終滅吳王夫差。而若從劉備23歲鎮壓黃巾起義算起,直到214年劉備進入成都自領益州牧,劉備經歷了整整...
劉備實現三足鼎立,最大功臣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
文 | 江隱龍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而關於赤壁之戰的描述而自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始至「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