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背後的事實 權謀家司馬懿的創業之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電視劇《軍師聯盟》是由吳秀波、劉濤、李晨、張鈞甯、于和偉等主演的三國歷史題材古裝劇。

該劇以三國時期「魏國」為故事大本營,主要通過對權謀與情感的描述,抒寫魏國大軍師司馬懿如履薄冰、機智傳奇、謀冠天下一生的故事。

前一段時間看了預告片,感覺其畫風頗似2015年被網友稱讚最具良心的電視劇《琅琊榜》,看樣子應該不會令大眾失望。

雖然該劇目前還沒有在電視平台播出,但小編對那段歷史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下面就請跟著小編去歷史中尋找司馬懿的真相。

軍師聯盟

雄厚的家族背景

說起司馬家族,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到秦漢以後 大抵是有四支司馬氏宗族的衛系、秦系、趙系、魏系。

而司馬懿則屬於趙系一支。

秦末漢初,趙系司馬氏司馬卬被項羽分封為殷王,其後代司馬鈞為漢安帝(106年—125年在位)時候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相當於現在首都市長)。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到了東漢末年,以司馬懿的身份也是個官僚家族的子弟,這就為他後來在朝為官打下了基礎。

被迫入朝為官

由於漢代實行的是察舉制,即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舉他為計掾(相當於現在統計局工作的職員)。

與此同時曹操正任司空(相當於宰相),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

司馬懿不想做曹操的官,便藉口自己有風痹病,身體不能起居。

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

於是,曹操只能暫時放棄。

7年後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相當於學校校長,職能是管理學校,教授弟子,也兼管郡內教化、禮儀之事)。

同時曹操對使者說「若復盤桓,便收之」,意思就是再給我拖拖拉拉的,老子就把你逮起來。

沒有辦法,司馬懿只能就職。

這就為曹魏帝國日後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就職之後,曹操讓他與太子(未來的魏文帝曹丕)往來游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官職一路高升,逐漸成為曹丕的左膀右臂。

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相傳有此面相之人,富有城府。

又傳有此面相之人,乃有帝王之志)」,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幹預我們的家族之事。

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回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魏文帝劇照

奇謀善斷

說起奇謀善斷,在三國中,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諸葛亮,一部《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塑造成神一般的存在,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孟獲等等。

然而事實是,諸葛亮充其量只是一名政治家,在謀略方面,司馬懿可以說是權謀大師。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隨軍。

他對曹操說:「劉備用詭計俘虜劉璋,蜀中之人還未曾歸附他就又興兵爭奪江陵,這正是破劉的好機會。

今若在漢中陳兵示威,益州就會震動不安,再進兵威逼,蜀兵勢必瓦解,趁這個好機會,事情是可以成功的。

聖人不能違時,也不能失時。

」曹操說:「人苦於不知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

」未從其計。

正是由於曹操未採納司馬懿的建議,導致劉備入蜀,建立蜀漢,失去了消滅劉備的機會,更有專家說曹操由此失去了統一中國的機會。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封魏王太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輔助曹丕。

曹丕每次遇到大的需要決策的事情都會徵詢司馬懿的意見,司馬懿每次都能提出解決方案。

故而為曹丕信任和倚重。

此後,司馬懿更是常謀國事,多出奇策。

關羽之死就在司馬懿的預料之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六月,劉備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占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展。

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

鎮守荊州的關羽,乘此機會率主力北攻荊襄。

圍魏將曹仁,水淹于禁七軍,斬龐德。

胡、傅二人果然乘機降蜀。

一時間關羽聲勢「威震華夏」,因漢獻帝在許縣,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脅,為避關羽鋒芒,一度準備遷都黃河以北。

司馬懿和曹椽蔣濟及時勸阻說:「于禁被水軍所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又會使淮河漢水一帶人心不穩;劉備、孫權外親內疏,現在關羽坐大,孫權必定更不高興,把這事告之孫權,使他牽制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

」曹操從其計,孫權果然派呂蒙襲取公安,關羽被其俘殺。

此戰利用孫、劉爭奪荊州的矛盾,充分運用外交謀略,坐收漁利,不僅挫敗關羽的強大攻勢,解除了樊城之圍,而且也使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兩面鉗擊中原的計劃無法實現。

更重要的是破壞孫、劉聯盟,改變了當時的戰略格局,掌握了主動權。

曹丕

輔政平亂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

同年曹丕廢漢獻帝自立,享國四百零五年的漢朝滅亡,魏國建立。

曹丕稱帝,史稱魏文帝。

而司馬懿的官職也水漲船高,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在曹丕當政的七年中,每有戰事,即命司馬懿留守,內鎮百姓,外供軍資」。

一些大的戰事幾乎沒有讓司馬懿參與,總體來說在這七年中司馬懿的軍事才能並沒有得到發揮,知道曹丕去世。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駕崩,魏明帝曹叡即位,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孫權得知魏文帝去世後,於八月出兵攻魏。

命諸葛瑾、張霸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

司馬懿擊退了孫權,又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張霸,斬首千餘級。

同年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魏明帝曹睿命司馬懿駐紮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降魏蜀將孟達在新城與諸葛亮暗中往來圖謀叛魏,司馬懿得報後,送孟達書信一封勸慰於他,孟達得信大喜,猶豫不決。

司馬懿則暗中率軍征討,八天抵達新城城下。

吳、蜀派出援兵解救孟達,被司馬懿部攔阻於西城的安橋、木蘭塞等地。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馬懿兵分八路攻城,僅十六天,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

魏軍入城,擒斬孟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

諸葛亮

對陣諸葛亮

《三國演義》後期最引人矚目的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對決了。

演義中,諸葛亮出奇謀,火燒上方谷,差點把司馬懿父子一鍋燴,但可惜天意不可為,突降暴雨,司馬父子得以逃脫。

之後,諸葛亮時而進攻,時而防守,而司馬懿則時而防守,時而進攻。

直到秋風五丈原諸葛亮歸天。

演義終究是演義,讓我們看看歷史真相吧!

第一次對決,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第四次率軍攻魏,包圍了曹魏部署在祁山地區的賈嗣、魏平部,並用木牛運輸糧草,以保障其後勤供給。

當時,大司馬曹真生病,於是魏明帝曹睿將司馬懿從荊州調來,讓其坐鎮長安,統一指揮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部,主持抵禦蜀軍。

對於這次軍事行動,魏明帝對司馬懿給與了高度信任,稱「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晉書·宣帝紀》)。

司馬懿接受重任後,即以主力救援祁山。

鑒於當時的軍事態勢和蜀軍特點,司馬懿認為蜀軍遠道而來,糧食有限,於是將此戰的戰略目標定位為:憑險堅守,不與蜀軍主力決戰,逼退蜀軍就算完成任務。

此戰,司馬懿初戰不利,收兵據險防守,不與諸葛亮交戰,諸葛亮只得率軍退回。

老將張郃不聽司馬懿之言追擊蜀軍,被蜀軍射殺。

蜀軍因糧草不濟,被迫退軍。

第二次對決,青龍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攻魏。

司馬懿率軍渡過渭河,背水立營與蜀軍對峙。

此時,司馬懿對將領們說:「亮若出武功(今陝西武功縣),依山而東,誠為可憂;若西上五丈原,諸將無事矣。

」。

不出司馬懿預料,諸葛亮果然駐軍五丈原。

最終對決,諸葛亮死後,蜀軍秘不發喪,整軍後退。

司馬懿派兵追擊,蜀將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窮寇莫追」為名撤退,從而留下了「死諸葛走生仲達」的笑談。

對此,司馬懿說:「吾便料生,不便料死也」,並贊諸葛亮「天下奇才也」,這其中是否有惺惺相惜的意味呢?也許有吧。

劇照

平遼東 賺曹爽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公孫度據有遼東。

這個割據勢力對曹魏一直時叛時降,保持著半獨立的地位。

魏明帝派毌丘儉討伐,出師不利,遂召回司馬懿命其率軍討伐,曹魏、遼東兩軍在首山展開激戰,遼東軍大敗。

魏軍乘船抵於城下,晝夜強攻。

當年八月,城破後公孫淵被魏軍追擊,斬殺於太子河邊。

遼東郡併入魏國版圖。

司馬懿在維護魏國領土完整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明帝死後,曹芳即位,司馬懿乃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共執朝政。

輔政之初,曹爽與司馬懿配合的還算默契,曹爽每遇大事都與司馬懿商量。

但不久之後,其貪婪專權的本性就暴露無遺,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將軍曹爽欲立威名,不聽太傅司馬懿勸止,力主伐蜀,魏帝從之。

結果為蜀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王平所敗。

正始六年(245年)八月,曹爽廢置中壘、中堅營,把兩營兵眾統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領,司馬懿援引先帝舊例制止,曹爽不聽。

正始八年(247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鄧颺、丁謐之謀,把郭太后遷到永寧宮,一時曹爽兄弟「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

同時排斥司馬懿獨攬朝綱。

不管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還是明哲保身為子孫後代規劃的需要,曹爽必除之。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黃門張當把內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給曹爽,曹爽、何晏乘機與張當勾結,謀危社稷。

曹爽及其同黨也擔心是司馬懿裝病。

同年冬,河南尹李勝要到荊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

司馬懿假裝病重,李勝出來後對曹爽說:「司馬公已像屍體一樣,臥床不起,只有殘餘之氣,形神已經分離,不值得憂慮了。

」以後又說:「太傅不能康復,令人憂傷。

」所以曹爽等對宣帝未加戒備。

司馬懿表面裝病,實際上也在暗中布置,準備消滅曹爽勢力。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

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

郭太后無奈答應。

司馬懿自率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駐紮在洛水浮橋。

派人上奏章給皇帝陳述曹爽之罪。

曹爽謀士桓范勸曹爽挾天子以令諸侯,曹爽不聽,遂投降。

不久後,司馬懿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

從此,魏國政權落入司馬氏之手。

司馬父子

任人評說

曹爽被誅殺兩年後,即嘉平三年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縱觀他的一生,有人說他是謀略家,有人說他是比曹操還要奸詐的梟雄,一輩子都在權謀中度過。

但是從他本身來看,他在能力上確實有過人之處,他擅長軍事與謀略,善於隱忍和韜晦,在漢末三國都屬於一流。

與他對壘的人物或明或暗的對手,如曹操、諸葛亮、曹爽、孟達、公孫淵……無一不是當時的俊彥,但無一不敗下陣來。

有人說司馬懿欺負孤兒寡母,篡奪曹魏江山,試想如果有人逼得你連最起碼的生存都不可得的時候,你會怎麼做?是聽天由命還是勇搏一擊呢?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後者。

當曹爽把司馬懿逼到懸崖邊上的時候,他也只能這麼做,因為這是亂世,因為他要活著。

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誅殺曹爽及其黨羽之後,總攬魏國大權,有多少雙大臣的眼睛在盯著他,有多少人暗地裡准比推翻他,而且皇帝還是曹氏家族,即便司馬懿想做一個效忠曹魏的忠臣,恐怕曹魏宗親和那些忠於曹魏的大臣也不會相信。

不管司馬懿究竟有沒有篡位之心,已經不重要了。

他的後代們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司馬家族想要的一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明爭暗算間,司馬懿如何獲取聲望

作者: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姚瀟鶇司馬懿,字仲達,今河南溫縣人。東漢以來,家世二千石。父司馬防,曾任京兆尹。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其為宣皇帝,廟號高祖。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司馬懿一出場已是國之干...

腹黑教主司馬懿

清人王鳴盛在談及司馬懿時,說「(司馬懿)少壯則為魏畫篡漢策,及老又為子孫定篡魏策,興亡若置棋,亦可嘆矣」。與「臥龍」、「鳳雛」等飄逸雅致的綽號不同,司馬懿的外號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傳說臥龍...

三國人物評說之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

軍師聯盟真真假假,這才是真正的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里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

司馬懿……

生平早年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晉書·宣帝紀》)...

司馬懿是如何獲得曹魏集團的信任的

司馬懿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曹操在世時手下謀士如雲,荀彧 荀攸賈詡 程昱 陳群等都是當時屈指可數的人才,但曹操過...

司馬懿指揮這三大戰役,完全碾壓諸葛亮

讀三國歷史,常常有人憤憤不平,為什麼最後是小人司馬懿得了天下。而奸雄曹操,梟雄劉備,英雄孫權都統統靠邊站。有人說是,司馬家族是中國歷史上得國最不光彩的政權。雖然曹操家族也是篡位,但是可以說是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