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3條妙計安天下,曹操只用了1條,就讓關羽人頭落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割據混戰時代中,三國時代、南北朝、五代十國等,以三國時期最能吸引後人的關注和興趣。
三國時代與其他割據時代相比,有兩大特點。
一是道義尚存,各路諸侯和豪強英雄在激烈的廝殺爭奪中,仍然會恪守一些基本的忠義之道,忠臣仍然被人尊敬和效仿。
二是人才輩出,燦若星河,出現了許多像諸葛亮、司馬懿一樣的曠世奇才。
諸葛亮和司馬懿,堪稱三國群英中兩個鶴立雞群的標杆。
兩人有許多共同之處,首先是年齡相仿,司馬懿還比諸葛亮大兩歲,同是一代人。
其次經歷相似,很早就才名出眾,諸葛亮在二十七歲時被劉備敦請出山。
司馬懿則是在三十歲時被曹操召到麾下。
連出山的年代都相差無幾。
但出山之後,兩人的發展出現巨大分化。
諸葛亮很快嶄露頭角,成為三國亂世中一顆耀眼新星,譽滿華夏。
而司馬懿則明顯屬於大器晚成,在曹魏集團早期一直未受重用,從未被委以重任,官職和名氣曾經遠遠落後於諸葛亮。
不過,司馬懿胸懷韜略,滿腹才華,雖然起初不被重視,但他也曾不失時機地多次獻計獻策,如被採納都將對曹魏集團產生不可估量的促進和推動,堪稱曹魏治國平天下的妙招。
曹操只用了其中一條,但就這一條也足以要了關羽的命,讓蜀漢實力遭受重創。
第一條計策是取益州。
建安二十年,司馬懿隨曹操大軍出征漢中張魯。
當時劉備剛剛經歷數年鏖戰,從劉璋手裡奪取了益州,立足未穩。
《晉書》記載,司馬懿及時向曹操建議:劉備靠狡詐和武力從劉璋手中奪取益州,蜀地的臣民都對他心懷不滿,人心未定。
可劉備貪得無厭又出兵遠征,去攻取江陵,益州空虛,堪稱不可失去的良機。
司馬懿勸說曹操,趁此時機出動大軍,就能揚威漢中,威震益州,劉備勢力必將土崩瓦解,可收到勢如破竹之效,聖人不能違背時機,但更不能失去時機。
曹操也是一代奸雄,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他不以為然,引用了劉秀的一句話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沒有聽司馬懿。
結果痛失殲滅劉備的良機。
讓劉備緩過手來,不但穩住益州,還出兵把漢中也奪了過來,從此稱霸一方,穩住局面。
第二條計策是守襄樊。
孫權在荊襄之戰中,偷襲荊州,殺死名將關羽,東吳勢力一時威震大江南北。
魏國獲悉孫權正在調兵遣將,看樣子有奪取魏國的襄陽樊城之意。
朝臣們驚懼不安,因魏國此時在襄樊一帶兵力糧餉不足,紛紛建議主動捨棄襄陽樊城。
司馬懿卻說:"孫權剛剛殺死關羽,已和蜀漢翻臉,擔心遭到蜀國報復,此時必然不會再與我國為敵。
襄樊重地不可丟棄。
"但不被採納,魏軍主動放棄襄陽樊城,臨走還放了把火,把襄陽樊城付之一炬。
結果被司馬懿料中,孫權根本無意攻打魏國,未出動一兵一卒。
但襄陽樊城已被燒毀。
曹魏君臣自毀應對江東的戰略重地,後悔不已。
上述兩條計策都未被聽取。
但有一條計策卻被採納,並發揮極大效用。
建安二十四年,蜀漢荊州守將關羽出兵北伐曹魏,水淹七軍,連戰連勝,無人可擋。
曹魏眾臣見關羽兵鋒銳利,直指中原,連國都許昌都受到威脅,於是開始商議遷都北上。
司馬懿堅決反對,他說:"于禁敗兵,非用兵失誤,只不過是恰巧遭受水災,國家根基並未動搖,此時遷都既無必要,還會動搖人心。
"
他建議曹操:劉備孫權是外親內疏,關羽在荊襄勢力壯大,必然會威脅到孫權利益。
應該給孫權去信,讓他趁機出兵攻打關羽後方,魏吳兩國前後夾攻,則關羽必敗。
曹操已是火燒眉毛,聽從司馬懿建議,派人聯合孫權夾攻關羽。
孫權果然出兵抄了關羽後路,關羽再厲害也抵不住魏吳兩國合力打擊,結果兵敗身死,被孫權斬殺,給曹操除去心腹大患。
三國誰才是統兵能力最強的武將謀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江上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時期,名將謀臣輩出,帶兵打仗,不一定武力高的武將就厲害。比如呂布,武藝最高,但統兵能力卻不咋樣,相反,如司馬懿這樣的謀士...
三國最狠謀士,曾獻2條妙計,曹操父子若採納,諸葛亮都無力回天
一、13歲時一鳴驚人他叫劉曄,跟劉備一樣都是漢室宗親。但他的家庭條件可比劉備強多了,不但不用織履販席,而且還有一位非常「狠」的母親。那年劉曄剛七歲,母親便得了重病,臨死前對劉曄道:「你老爸身邊的...
司馬懿與郭嘉、諸葛亮相比,這項數據遠勝此二人最終奪天下
三國這段精彩紛呈的歷史,最後的民謠是「三國全歸司馬懿」。曹操、劉備、孫權一個個無比英明的梟雄,你爭我奪幾十年後,最後的江山,落入了不顯山不露水的司馬懿手中。固然司馬懿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但很...
水淹七軍,荊州未丟,關羽未死,會活捉曹操,東襲孫權嗎?
大家都知道,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傅士仁和糜芳投降,荊州丟失,關羽腹背受...
為什麼劉備會留關羽守荊州?襄樊之戰後,蜀漢面對的是什麼困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的襄陽、樊城,史稱襄樊之戰。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重創曹魏,威震華夏,接著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關...
關羽敗走麥城 如何他不死的話劉備定能一統三國嗎
諸葛亮《隆中對》給劉備的戰略構想是:「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荊益是蜀漢根基,缺一...
揭秘關羽之死:被劉備和諸葛亮謀害?
一千多年來,人們對關羽丟失荊州、身死麥城,而蜀漢方面先不支援、後不救援,有種種議論。較為普遍的觀點,是諸葛亮計劃不周,和劉備的疏忽遲鈍。但章太炎先生不認同上述觀點,他認為:「關羽,世之虎臣,……...
諸葛亮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真相曝光
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還是存有「自取」之謀?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種種分析,卸下了諸葛亮頭上的歷史光環。關羽孤軍北伐,攻打襄樊,是戰略上的嚴重失誤。稍懂三...
關羽失荊州,走麥城以致兵敗身死?毛主席六個字評價
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諸葛亮制定三分天下的策略,以荊州、襄陽之地作為往東北伐的基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占盡地利之優勢。若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之士出兵以向宛、洛,劉備身率...
劉備讓關羽守荊州,沒有兵力支援,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襄樊戰爭?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可以說是三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因為關羽發動了北伐,使得孫權有機會襲取荊州。而蜀漢失去了荊州可以說是元氣大傷,也損失了關羽這麼一員大將。也就是說襄樊之戰是這個轉折點的起因。那麼...
關羽北伐與《隆中對》不符,諸葛亮要借吳人之手除掉關羽?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初期,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
如果不是這場戰役,三國歷史可能將被改寫
論歷史上的武將,無人能及「美髯公」關雲長之「武聖」地位。追隨劉備、陣斬顏良、鎮守荊州、威震華夏、敗走麥城,種種事跡可謂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致於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和諸葛亮並稱神一般的存在。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之時,劉備孔明幹嘛去了,也不幫幫他?
三國時代,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出兵漢中,殺敗夏侯淵、張郃,奪取了漢中。同年,關羽自荊州出兵,圍困樊城。曹軍大將曹仁苦守樊城,曹操令于禁、龐德大起七軍,馳援樊城。但被關羽一場大水給淹...
歷史新說:劉備與關羽稱兄道弟竟是假象!借刀殺人才是真目的
(標籤:劉備 關羽 蜀漢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