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沒有統一天下?大解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有五虎將(趙雲、張飛、關羽、馬超、黃忠)有臥龍有鳳雛!

最終還是未得天下! 何解?

關鍵在於前期積累形式改變

源:百度百科電視劇《三國》

劉備確實起步比較慢,長期在縣級單位任職,且沒有中央賞識。

但劉備前期也有機會,就是陶謙把徐州讓給劉備之後。

此時曹操控制兗州,袁術控制淮南一帶,北邊是近乎盟友關係的公孫瓚,正在和袁紹對峙。

劉備此時基本上能和任何一個諸侯平起平坐。

但呂布的突然到來亂了劉備的大好局面。

呂布配合陳宮在兗州反叛曹操,曹操經過兩年苦戰才把呂布趕跑,呂布別無所歸,投奔劉備。

劉備心裡索然不爽,但是還是接納了。

最後果然呂布反叛,劉備失去了徐州。

(劉備接納無處可歸的呂布,卻遭呂布背叛,徐州沒了,老婆孩子也丟了。

很多人還在痛罵大耳一言害死呂布。

也不多說自己體會他的內心。

劉備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急人所難,他之所以得人心也與此有關。

陶謙被曹操攻擊,居然去向當時任平原令(平原縣縣長)的劉備求救,劉備立即出兵。

劉備接納呂布其實也是一樣。

但很快劉備就又有機會了,曹操支持劉備再次掌權徐州,結果劉備馬上反叛。

官渡之戰前夕,曹操舍袁紹,先打劉備,劉備再次敗走。

到這個時候,劉備的基業才算是徹底落後了別人。

曹操站穩兗州,占據一部分豫州,實際控制著司隸校尉,大致就是今天的山東,河南,安徽北部,江蘇北部一帶,基本控制中原地區。

孫策也已經開拓出了江東。

從此,直到建安十四年之前,劉備從此再也沒有在一個地方站穩腳跟。

源:電視劇《三國演義》

劉備確實出身不好,雖然起步早,但長期在基層,但這並不能成為後來劉備長期落後別人的理由。

劉備曾經有機會,徐州牧足以和當時任何諸侯平起平坐。

但因為袁術的進攻、呂布的到來和劉備自己的原因,劉備還是丟掉了徐州。

劉備的下次機會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真正南徵才出現。

劉表去世,劉琦劉琮分家,劉備實際上繼承劉琦部分基業,並且成功促成了孫劉聯盟。

建安十三年末,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曹軍;建安十四年,孫劉聯軍聯合攻下江陵,完全控制長江;建安十五年,南郡(包括江陵,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荊州)轉交給劉備,劉備才真正意義上再次立足。

建安十六年,再次南下無望的曹操移兵關外,逼反馬超;同年,劉備入蜀。

建安十七年,劉備進攻劉璋;曹操在關中擊敗馬超。

建安十九年,劉璋投降,劉備控制益州,劉備此時橫跨荊益(一部分益州)。

建安二十年,孫權襲擊荊州,劉備應戰;最終雙方握手言和,劉備以長沙郡和桂陽郡為代價。

建安二十一年初,張飛大敗張郃,穩固益州;建安二十三年,劉備進攻漢中;次年,占據漢中。

劉備進位漢中王,勢力如日中天。

建安十三年到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沒有尺寸之地到橫跨荊益,勢力發展異常迅速。

曹操,基本消滅馬超和韓遂勢力,占據關外,包括雍州和涼州;荊州前線和關羽僵持,揚州方面和孫權僵持。

孫權,主要是向南發展,大概就是現在的福建、江西、兩廣。

對比一下,很明顯,劉備的發展已經非常迅速了。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襄樊,一度威震華夏,孫權偷襲荊州,關羽隕落。

次年,章武元年,劉備伐吳,失敗。

章武二年,劉備去世。

三國基本版圖從此就沒有了什麼變化。

後期的劉備發展異常迅速,反而曹操和孫權都發展不大,曹操內部的壓力也不斷增加。

但劉備頂多了只是達到了自己不被吃掉的地步,還到不了能吃掉誰的地步。

所以三國後期的形式基本就是前期進行持久戰,後期誰先撐不住就不行了,前期基業很重要。

其實劉備的實力根本和曹操不在一個級別,即使和孫權也有較大差距。

所謂「三足鼎立「,這三足根本不是均等的。

先看看勢力範圍比較:


魏:

司隸:雒陽(洛陽)

豫州:譙(安徽毫縣)

冀州:高邑(河北柏鄉東)

兗州:昌邑(山東金鄉西)

徐州:郯(山東郯城)

青州:臨淄(山東臨淄東)

并州:晉陽(太原市西南)

幽州:薊(北京西南)

涼州:隴(甘肅張家川西)

雍州:京兆(西安)


吳:

揚州:歷陽(安徽和縣)

荊州:漢壽(湖南常德東北)

交州:龍編(越南河內)


蜀:

益州:雒(四川廣漢)


以州為單位是衡量勢力大小的比較客觀的單位。

因為古代出於行政邊緣的州的面積與中國核心地帶的州的面積有較大差距,而設立一個州,往往意味著在一定地區具有一定的勢力。

而這種勢力往往不一定與純粹的地理範圍成正比,而是跟地方的經濟、貿易有關。

通俗的來講,上海市和新疆省同為省級單元,但是為什麼上海可以憑藉遠小於新疆的地理面積成為省級行政單位?原因在於經濟實力。

所以根據行政單元的數量比較三個國家實力是一種比較客觀的做法。

在看一看勢力範圍圖:

源:百度

從上圖可以看出,三國中後期魏蜀吳三方的力量也是差距較為明顯的。

同時需要考慮到,明清之前,中國的疆界是並沒有明顯的界限的。

可以想像成邊緣模糊的一個多邊形。

所以益州、交州乃至西北,無論是從勢力範圍來講還是從實際實力來講,都是有一些水分的。

下面我們想像一下,如果順著諸葛亮的思路,蜀勢力可能如何統一天下,而這些計劃又是如何破產的:

1. 關羽失荊州。

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從農業經濟的角度,三國時期的主要經濟區是集中在關中、中原一帶。

甚至可以說得關中者得天下。

諸葛亮想要入主中原,荊州是霸業拼圖的重要一塊。

荊州不但意味著勢力範圍的大大擴大,更是進軍中原的重要道路。

所以關羽失荊州,諸葛亮心理就涼了一大半了。

2. 關中始終牢牢被魏勢力掌控。

其實從四川進漢中也就那麼幾條道路:劍閣道 洋巴道 米倉道

從漢中入關也就四條道路:子午道 漟洛道 褒斜道 陳倉道

所以諸葛亮所謂的北伐,其實已經回天乏術了。

所以五虎上將,其實只能解決戰術上的問題,而戰略上蜀勢力的劣勢太過明顯。

同時一些重要的失誤導致蜀勢力錯失了良機,而一旦錯失良機,真的就是無力回天了。


可以用這種觀點看一看

1.經濟實力。







2.地利:劉備占領西川之時,西川劉璋世家已經歷兩代 近百年的統治,而且治理還算清明,故而群臣附和,民心所向。

這點從張任、黃權對劉備的態度就可以看出。

而劉備有群眾基礎的根據地則是荊襄九郡,但彼時荊襄之地乃是戰略要地,絕不可以作為後方供給的大本營。

3.社會風向:不得不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實在是精妙。

當時洛陽、許都地區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人才中心,而當時的漢獻帝也影響了一大批人留任洛陽,而這批人的才智、人脈乃至經濟、軍事資源自然就可以為曹操所用。

4.人才:其實蜀漢在三國時期並不是人才儲備最豐富的國家,個人認為,蜀漢的人才不論是數量還是結構都不如魏國,甚至可能不如孫權時期的吳國。

如有雷同純屬借鑑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第二個草根皇帝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