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龐統不死,協助諸葛亮,劉備能否一統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隆中對的時候,諸葛亮給劉備的戰略謀劃就是先奪取荊州,然後奪取益州和漢中,等待天下有變,以圖中原,可一戰而定。
大家可以看下圖:
當然這個戰略調整有三方面,一,休養生息,鞏固戰果,富國強兵,待的天下有變,伺機而動。
二,在一的基礎上,施行先南後北的戰略。
三,讓關羽或趙雲繼續鎮守荊州,諸葛亮帶張飛,趙雲或關羽二選一,從荊州開始北伐,同時益州方面也可,伺機而動,攻長安,遙相呼應。
按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劉備北伐曹操還要滿足兩個條件才能成功,分別是與孫權交好和待天下有變。
然而這兩個條件卻非常難滿足,我們來分析分析一下。
-
首先,諸葛亮就不會入川,甚至張飛、趙雲都不會入川,荊州的實力雄厚,根本就不可能丟,而且還有可能取得荊襄全境;
-
結好孫權是諸葛亮的一貫策略,會在必要階段得以徹底執行;
-
其次,西川方面也是人才濟濟,文有龐統、法正、李嚴、馬良、黃權等,武有馬超、魏延、黃忠、嚴顏等;
-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不是問題,比如:孟獲叛亂也是在劉備夷陵兵敗後;
-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龐統不死,劉備還是有能力和機會奪取天下的。
《隆中對》戰略方針到底是諸葛亮信口開河,還是有理有據?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闡述了自己對劉備統一霸業的藍圖規劃。這段話原文是這麼說的: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
諸葛亮隆中對高明之處以及劉備關羽有違背戰略之處
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奪取西川對諸葛亮意味著什麼
正當諸葛亮帶領張飛、趙雲在南線高奏凱歌的時候,劉備北線卻碰了個大釘子。劉備第一集團軍以葭萌關為出發點攻略益州,最初進展很順利。大耳朵靠著多年的戰爭經驗,加上龐統、法正這樣的奇謀之士輔佐,黃忠、魏...
劉備入川,為什麼沒有帶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原因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拿下荊州五郡之後,就開始籌劃西取益州的打算了,很快就迎來了機會,張魯進攻劉璋,劉璋聽從張松建議,派法正邀請劉備入川襄助自己對付張魯,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正式入川。但是劉備入川...
《隆中對》為什麼實現不了?原因其實很簡單!
隆中對策無疑為顛沛流離的劉備集團指出了一條明路,可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隆中對最終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未能讓劉備集團「興復漢室」。那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稍微分析一下,到底是因為隆中對本身的漏...
劉備大業毀於兩人之手,一人和諸葛亮齊名,一人是自己的兄弟
劉備雖是漢室之後,但是到他這一代已經是家道中落了,但是劉備少時就胸懷大志,靠著族叔的資助劉備拜在名士盧植門下,並結識了公孫瓚等人,這對他來說很重要。劉備一步步走來走得很辛苦,三番五次被人攆著跑,...
關羽進攻樊城完全是違背隆中對規劃,也註定隆中對無法實現
在我國,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後,荊州被瓜分,劉備按照隆中對規划進軍益州,於是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劉備集團進軍益州時,荊州形勢很微妙,三方形成了一個平衡。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從南...
徐庶不走,龐統不亡,中國或再出現一個漢朝?
人才有多重要?葛優有一句名言深入人心,那就是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其實哪只是21世紀?任何時代之中,人才都是最寶貴的!讀三國,這句話更顯得有價值,假使徐庶不走進曹營,龐統不亡於徵西川,那麼劉備...
毛主席這樣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認為他必敗
劉備為了在東漢末期群雄割據的局面中打開一條生路,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前兩次,諸葛亮為了考驗劉備的真誠,故意避而不見,劉備不為所動,第三次去請,諸葛亮終於被感動,於是就有了那場著名的隆中對策...
蜀漢滅亡究竟要怪誰:若劉備遵守這八個字,也許三國歷史將被改變
從公元220年,曹丕建立曹魏政權、次年劉備建立蜀漢政權、229年孫權稱帝,建立吳國開始,三國正式成立,歷史進入了三國時期。我們都知道在這三個國家中,蜀國是最先滅亡的,而對於蜀國的滅亡,與兩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