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們什麼時候開始把《三國演義》當成正史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在百度上搜索「《三國演義》是正史嗎?」,得到的相關結果約為5120000個。
可見,人們對於《三國演義》到底是不是正史,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疑問。
身邊人提起三國這段混亂時期的歷史時,大多會情不自禁的提到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深厚情誼,諸葛亮「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的無上智謀,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的過人戰績等等。
儘管許多歷史學家經多次考證已經證實了這些都是作者虛構的情節,而且羅貫中本人也說過他寫的《三國演義》七分來自史實,另外三分是為了小說的可讀性自己編的,但是如今《三國演義》和它的作者羅貫中還是更為人所熟知,書被更多的老百姓拿來作為真正的三國歷史,可見它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相比之下,作為正史、真實性更高的《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估計需要蹲在角落裡哭一會兒了。
那麼,《三國演義》為什麼比《三國志》更受老百姓歡迎呢?《三國演義》本身又為什麼不能被當作三國時期的真實歷史呢?
究其原因,可以從羅貫中本人經歷和《三國演義》的創作特點來說。
才子羅貫中
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大約在1330年到1400年,是章回體小說的鼻祖,也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小說家之一,但是小說家在當時是九流之輩,因此歷史上對羅貫中的生平知道的人很少。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羅貫中經歷過元末的社會大動亂,目睹了現實的紛爭,對人民苦難深重的生活處境比較了解,對他們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認識。
他創作的動機一方面就是「無過於泄憤一時,取快四載」,放到現在來看,就像人們喜歡看懂行的人吐槽內幕一樣,羅大爺就抓住了讀者的這一心態,積累了眾多「點擊量」。
動機的另一方面是為了改變當時話本藝術中存在的弊端,為民眾,為說話藝人提供一個好的、方便的說話底本,說白了,就是幫助當時的人好好說話,說大家能聽的懂的話。
所以這種半文言文、半白話文的形式更接近今天的說話方式,比《三國志》要好懂的多。
還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認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站在儒家的政治思想觀上看待政治,評價人物,因此對劉備的所作所為作了充分肯定。
同時可能是對法家思想有那麼一點偏見,也鄙視曹操的人格,因此對曹操的政治行為作了較多貶損。
所以今天就有很多人讀這部小說,或是因為支持劉備懂得聯絡感情、廣施仁義,討厭曹操擅搞權謀、不擇手段;或是因為討厭劉備優柔寡斷、虛情假意,支持曹操以法示眾、唯才用人。
總之從社會、文學和道義的需要出發,對幾種在民間影響較大的話本小說進行搜集、整理、充實等紮實的新創工作,使得羅貫中成功地從歷代集體編著過渡到了個人獨創。
《三國演義》的創作特點
說起羅大爺豐富的新創工作,就不得不提《三國演義》的創作特點了。
有人說《三國演義》不是一人一時之作,而是一千多年以來無數民間藝人和文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這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
這本書的創作源頭,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史料記載、民間傳說和文人加工。
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六十五卷,記載了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紛爭的歷史。
南朝宋裴松又為之作注,寫成的《三國志注》引用的史傳雜記達二百一十多種,資料極為豐富。
其他的一些野史雜記也記載過許多三國人物和故事,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就輯錄了三國人物的許多軼事,多被後來的羅貫中所採用,尤其是其中有關曹操的十幾則軼事,如曹劫新婦、銅雀儲妓、楊修恃才、望梅止渴等,差不多都成了羅貫中塑造曹操這一形象的素材。
而民間對三國人物故事的流傳也十分盛行(開始於隋代),流傳形式主要分為說話系統和戲曲系統。
宋代說話技藝非常繁榮,所以民間段子手怎能放過跌宕起伏的三國故事不談?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就有記載北宋汴京的勾欄瓦舍中還出現過一位專說三國故事的著名說話藝人霍四究。
到了元代,民間說話中講說三國故事則就更為普遍了。
說的不夠,唱的來補。
三國故事被搬演於戲曲之中,至少在隋代就開始了。
宋金時期,無論是在宮廷還是在民間,三國人物和故事都是戲曲中普遍受到歡迎的題材之一。
當時的影戲就喜歡搬演「魏、蜀、吳三分戰爭之象」。
到元代,雜劇成為一代文學的主流,三國戲更是成為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類型。
鍾嗣成的《錄鬼簿》以及王國維的《曲目》等書中,共記載了有關三國題材的雜劇大約六十種。
有米了怎麼炒都行。
有了史料和民間故事的鋪墊,接下來就需要自己創作了。
《三國演義》的最後成書,主要的創作勞動應該歸功於羅貫中。
就如之前所說,羅大爺做了種種收集、整理工作,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最終創編了這部情節豐富結構嚴謹、規模宏大的章回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
明代高儒在《百川書志》中認為《三國演義》是「據正史,采小說,證文辭,通好尚,非俗非虛,易觀易入,非史氏蒼古之文,去瞽傳詼諧之氣,陳述百年,該括萬事」,正好概括出了羅貫中加工創作《三國演義》的過程。
可惜羅貫中著
《三國演義》的原稿今已不傳。
現存最早的刊本,是明代弘治甲寅年(1496)庸愚子(蔣大器)作序、嘉靖壬午(1522)年刊印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世稱「嘉靖本」。
清代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對嘉靖本作了較大的加工修改及評點,使小說結構更完整,文字更暢達,藝術形式更加完美,但同時封建正統思想卻更加嚴重。
毛氏父子的修改本也就是我們知道的毛本,成為其後最流行的版本,也是今天市面各種《三國演義》最多的參考底本。
文章資料綜合自百度百科、北京時間、國學大師等網站,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社會科學報》新媒體平台
長按二維碼關注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社會科學報
微信號:shehuikexuebao
社會科學報官網:http://www.shekebao.com.cn/
揭秘: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竟然不是真的,那麼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主角是諸葛亮,但是《三國演義》是小說,虛構成分極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孫權坐船親自去刺探曹操的軍情,被曹操發現命令士兵射箭攻擊,孫權的船...
最歷史 還你一個真實的諸葛亮
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更是呼風喚雨,神機妙算。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
央視高分大型紀錄片《三國的世界》,太享受了!
在你的心目中三國是什麼樣子的?是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還是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抑或是易中天先生所述的《易中天品三國》?這是一段短暫卻又璀璨的歷史,央視最新的大型紀錄片《三國的世界》或許能...
三國猛將之死 羅貫中不吝筆墨之作!
三國這段歷史英雄輩出,人才濟濟,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都為歷代中國人所熟悉;武將排名素有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說法,謀士推崇諸葛亮,郭嘉,荀彧,周瑜等一大批英才;曹操,孫權,劉備三人為一時豪傑,各有所長爭...
草船借箭空城計都是假的?——看正史《三國志》如何評價諸葛亮
多年來,中國人了解三國時期的人物,往往都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但各位看官們要知道,《三國演義》只是建立在當時的歷史時期和人物背景基礎上的杜撰,其中的故事有真有假,而真正能代表三國時期正史的...
關羽千里走單騎背後的歷史謎團,曹操虜劉備妻子後到底把她怎麼了
劉備有一句名言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那就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劉備戰鬥的一生中,雖然敗仗打得多,勝仗打得少,但每一次與敵人交鋒,他的部下都會把他保護的完好無損,不過雖然自己始終沒有落...
三國:你真的知道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什麼樣的嘛?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說不盡的「三國」
文/宋釗「三國」,從古至今始終都是國人喜愛的話題,也是後來各種形式再創作藝術取之不盡的源泉。某種程度上,《三國演義》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讓演義這一古典歷史小說形式定型,同時也開創了以小說形...
流傳甚廣的《三國演義》中的歷史真相!劉備得叫關羽大哥!
相信大部分男性同胞和不少的女性同胞都看過三國演義,「桃園結義」,「赤壁之戰」,「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等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然而,小說里的故事到底和史實到底有多大的出入呢?毛澤東曾說:「《三...
《三國演義》是史書?請不要拿著小說給我講故事!
最近喜歡看三國歷史,可是點開這些歷史時候,總有那麼一些文章在扎我的心,總是那麼一些作者,寫出一些不經過歷史考證的文章來,說白了就是根據《三國演義》截取一些內容,取個好標題,就大行其道的發布,難道...
三國歷史真相系列之一:《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諸多不同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本歷史小說,而《三國志》是歷史文獻類的書籍。在小說里,作者通常會為了突出人物形象,為了文章的可讀性,以及為了增加更多的趣味性,會有意的增加情節,增加主觀的判斷,改變一些人...
名著知識我知道(一)——《三國演義》
我們都知道,對於小學升學必備的語文知識點中,名著閱讀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從本周開始就由玥玥老師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鞏固名著知識吧!談及名著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我國的四大名著,那麼我們就從四大名著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