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你真的知道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什麼樣的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生平: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去世後諡號為武王。
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自三國以來,後世之人對曹操的褒貶不一,讚揚他的認為他是漢室的拯救者,貶低他的認為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權臣。
本文不對曹操做評論,只是提供一種看法,供各位看官一樂。
曹操與三國演義
世人知曹操莫過於《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文學地位極高,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演義」這種形式來進行創作,歷史上另一部較為出名的演義便是《隋唐演義》。
比較有意思的是,雖然《隋唐演義》成於清朝,但它與羅貫中的關係卻是密不可分的。
《隋唐演義》的大部分內容是其作者根據羅貫中《隋唐志傳》而寫的。
那麼我們就知道了一個有趣的事情,《三國演義》不是史書,雖然是根據歷史部分史實來進行創作而得的。
因為《三國演義》終究是小說,是小說就難免會有誇張的手法運用,也難免會虛構一些情節,以用來加深小說的可讀性以及塑造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形象是白臉的奸臣、專門玩弄權術的小人、同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野心家和陰謀家,他詭詐、殘忍、多疑、機變、好色。
他架空皇室,自封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便是通俗演義中我們所熟悉的曹孟德。
但更有意思的是曹操的口碑在小說中不咋樣,但他在正史中的評價卻頗高。
正史中的曹操
陳壽《三國志》寫到:「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
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
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
王沈《魏書評》:「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
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
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
」這兩句評價皆出自二十四史,也就是正統史書,可靠性極高。
孫權:「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孫權作為曹操的對手,也承認曹操統治方面的才華,連曹操的濫殺也只稱為「小為過差。
」
毛澤東更有稱讚曹操的詩詞,即為「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
讓我們實力分析一波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正史和演義對曹操的評價會如此之大?
首先來看,《三國演義》是一部經歷了世世代代的不同人的口耳相傳,然後依據相關歷史來寫的,小說具有反映現實的意義。
而「擁劉反曹」思想是《三國演義》中無法迴避的問題,也是這本小說對當時社會赤裸裸的反映。
《三國演義》中的「擁劉反曹」思想是以為統治政權爭取正統地位的歷史思想為背景的,「擁劉反曹」思想中含有濃厚的封建正統觀念。
小說中許田射獵、董承奉詔、曹丕廢帝、劉備正位等故事情節也流露出了濃厚的封建正統觀念。
宋元時期,社會民眾飽受壓迫摧殘。
他們無力改變現實,也找不到生活的出路,於是,他們將對生活的理想寄托在掌握國家政權的國君和文臣武將身上。
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蜀漢君臣的賢明、仁義正好符合民眾對明君賢相的理想和渴望,而曹操的奸詐、殘忍正是他們所厭惡和恐懼的。
於是,蜀漢君臣成為民間理想君臣的代名詞,並在民間流傳和文藝創作中不斷被美化;而曹操則成為百姓眼中殘民害民的君主代表,並在民間流傳和文藝創作中不斷被醜化。
元明之際,生活於社會底層的羅貫中正是在元末動亂的社會環境中,在民間濃重的「擁劉反曹」氛圍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觀念,將「擁劉反曹」思想傾向熔鑄於《三國演義》的創作中。
第二波分析
「三分自是多英俊」,小說對猛將謀士的武勇智術的描寫在書中占有至為突出的地位。
但羅貫中將大部分藝術心血都傾注在了劉蜀集團的那些「虎賁之士」身上:關羽的英武絕倫,世無其匹;張飛的勇猛剛烈,聲震雲天;趙雲的文武雙全,渾身是膽。
其他如黃忠的老而益勇,馬超的雄烈過人等皆觸動人心。
其征戰的場面也寫得驚心動魄,扣人心弦,如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趙雲百萬軍中救阿斗,單騎大鬧長板橋,孔明在蜀國面臨四面敵兵夾擊情況下,縝密謀劃,「安居平五路」,解除了國之危難。
而曹操作為作者塑造的一個反面人物,卻是「腹隱機謀」,多智即為狡詐。
他的智慧加上他的善用人才,使他在三國這個紛爭的社會裡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很快便使自己穩居中原。
他既是一個領導者,又是一個軍事家,武勇智術,無所不超人。
所以,不要輕易的對一個歷史人物下評價,也不要想當然的認為他就是那樣白臉奸詐之徒,說不定這只是作者為了表達一些自己的觀念和想法的相關創作手法,與真正的歷史所去甚遠。
當然,這也並不就是說曹操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好人。
好人的定義是在不同時間不同時空是不盡一樣的,如果想更了解一個歷史人物,還是得自己去了解,閱讀相關書籍,做出自己的判斷。
他們幾個的形象在《三國演義》中嚴重被黑,與正史上截然不同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真的是家喻戶曉,即便是黃口小兒也耳熟能詳。其對社會的影響程度那是巨大的,但這本書的性質就是小說,而非史料。清代文學家曾說道,「三國演義乃三國演義乃七實三虛惑亂觀者」。畢竟在...
三國正史武將排名,呂布竟然不是第一
說起三國時期的武將,許多人會這首打油詩,出處不詳,但在民間廣為流傳。詩為: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
歷史懸疑:曹操的形象是如何變成白臉奸臣的
在死後將近兩千年,曹操依舊很忙,忙著在各種書里當「人生導師」。人們已不再糾結於他是好人還是壞人,而是專注於如何「用好」這個人。變化速度之快,功利性之強,也可以視作這個浮躁社會的某種縮影。這個景象...
流傳甚廣的《三國演義》中的歷史真相!劉備得叫關羽大哥!
相信大部分男性同胞和不少的女性同胞都看過三國演義,「桃園結義」,「赤壁之戰」,「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等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然而,小說里的故事到底和史實到底有多大的出入呢?毛澤東曾說:「《三...
揭秘!三大演義黑了三個人傑!
《封神演義》是明代道士陸西星(一說為許仲琳)所著的神魔小說。主要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崑崙山元始天尊為代表的闡教、東海蓬萊島通天教主為代表截教諸仙鬥智鬥勇...
用人不輸劉備,作戰不遜曹操,孫權憑什麼默默無聞?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的這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流傳...
不談演義,讓我們看看三國正史中的武力排名吧
三國演義相信大家都看過,關於裡面裡面的武力還有一首流傳很廣的打油詩:「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些我們暫且不去考究,今天我拋開三國演義,以陳壽的三國志作為評價依據,來評價一下這些...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說不盡的「三國」
文/宋釗「三國」,從古至今始終都是國人喜愛的話題,也是後來各種形式再創作藝術取之不盡的源泉。某種程度上,《三國演義》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讓演義這一古典歷史小說形式定型,同時也開創了以小說形...
草船借箭空城計都是假的?——看正史《三國志》如何評價諸葛亮
多年來,中國人了解三國時期的人物,往往都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但各位看官們要知道,《三國演義》只是建立在當時的歷史時期和人物背景基礎上的杜撰,其中的故事有真有假,而真正能代表三國時期正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