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官渡、赤壁之戰同樣出名的夷陵之戰,為何會失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孫權的荊州爭奪戰,呂子明白衣渡江,關雲長敗走麥城。
劉備痛失關羽和荊州,關羽是劉備的心腹大將左膀右臂,荊州是蜀國的半壁江山。
於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夷陵之戰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一樣都是改寫戰爭雙方勢力的重要戰鬥,而且都以發動者的失敗而告終,那麼,為什麼失敗呢?
替換高清大圖
1、吳國有備無患
孫權奪走荊州殺死關羽之後,就從政治上軍事上著手準備。
政治上,孫劉聯盟已經破裂,孫權迅速倒向曹操,先派人向曹操稱臣,曹操也接受了曹魏的封賞。
這樣就穩固了吳國的北方,孫權能專心對付劉備。
軍事上,孫權將自己的指揮部欠移到鄂城,並調兵遣將加強戒備。
反觀劉備則準備不足,張飛還未出征便被部下殺了,先損失了一員大將。
2、蜀國一意孤行
劉備不聽勸阻,執意要攻打東吳,當時蜀國的謀士將軍大部分是反對出征東吳的,攻打東吳違背了當初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
劉備當初御駕親征是孤軍深入,隨軍出征的沒有像樣的謀士將軍,沒有能和陸遜實力相當的將領。
陸遜採取拖字決,拖死劉備。
避免和劉備主力決戰,劉備孤軍深入,糧草補給戰線拉長,適宜速戰速決。
最後,陸遜幾個月不出主力,劉備士兵心浮氣躁,吳國以逸待勞。
3、蜀軍戰術失誤
劉備到達前線後,命令部隊從巫峽到夷陵連營,立營數十屯,綿延七百里。
陸遜命令士兵沒人帶一把茅草,到了劉備軍營就放火,在放火的時候同時攻擊,這一策略十分奏效。
蜀軍土崩瓦解,死傷數萬。
劉備只得帶著隨從返回返回白帝城,不久病逝。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上將,為何蜀漢最先滅,此人一句話點出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三國時期,動亂年代,卻造就了一批亂世英雄。一代梟雄劉備天生異相,不可一世。自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初出山門,如魚得水大展抱負,經數十年艱辛苦戰,終於把風雨飄搖中的劉備集團發展...
他是毛主席最欣賞的一位三國名臣,竟這樣被曹操父子錯過了
公元221年,也就是黃初二年,劉備親征,進攻東吳,發動夷陵之戰。當時孫權舉全國之力應付,並向曹魏稱藩,朝臣很多都慶賀,但有一個人卻認為孫權並沒有臣服之心,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稱藩。他就是三名臣,毛...
劉備打不過陸遜,狼狽逃到白帝城,陸遜為何不追,原因很無奈
三國中劉備的陣營,從關羽失荊州開始,形勢急轉而下,蜀漢接連出現敗仗,損兵折將,同時又丟了大片先前打下來的領土,關羽死後,劉備發兵東吳,想要為他的二弟關羽報仇,結果卻打不過名不見經傳的陸遜,兵敗逃...
三國時期曹丕有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可惜他卻沒有把握住
三國群雄並起,連年紛戰,尤以曹操、劉備、孫權最為突出,曹操建立的魏國政權是最為強大的,占據了整個北部,蜀吳聯盟加起來,才能與曹操有一戰之力,可見曹操當時的勢力,天下無人能出其左右。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最厲害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號稱東吳四大都督。那麼這四大都督到底誰最厲害呢? 從政治志向來看,周瑜在赤壁之戰取得領荊州後,想趁蜀中虛弱占領益州,並以此為資本,要與曹操逐鹿中原,爭奪天下。如果其計謀得以...
關二爺死了之後,孫權竟然這樣跟劉備求饒
武聖關羽,自古便是我們國家的忠義化身,他的事情耳熟能詳,千里單挑,單刀赴會,不過英雄總是會落幕的,最終敗走麥城。不免讓人唏噓不已。不過你知道關羽死了之後,孫權和劉備打了一仗,而這一次奠定了後三國...
為什麼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三國時代魏蜀吳,蜀國和吳國聯合對付曹魏,結果打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讓魏(以及繼承魏的晉)給滅了。從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東吳滅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間半個多世紀,除了關羽北伐造...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就連諸葛亮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諸葛亮(公元181年)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家庭。諸葛亮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 ,父親諸葛珪娶章氏為妻,生有三男兩女。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幼子諸葛鈞。...
夷陵之戰作為劉備「一心復仇」的戰役,其中的水分有多少
奇葩姐趣說三國第十七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在上一講中,奇葩姐講述了官渡之戰中,曹操遇到了袁紹,擦出了怎樣的戰爭之火,其實袁紹沒能戰勝曹操是不合理的,也是難以想像的,但是事實就是袁紹...
襄樊之戰及三國格局演變——以博弈論視角分析
襄樊之戰是東漢末年的一次關鍵戰役,確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魏蜀吳基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進行博弈,外交政策屢次更迭。本文以博弈論的視角探討襄樊之戰及戰後各國政治策略的合理性。一、赤壁之戰後魏蜀吳...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劉備若是在夷陵之戰中取勝,吳國是否會滅亡,司馬懿一語點出
三國時期,正值亂世,各方豪雄逐漸登場,但是到了後期,隨著一些風雲人物的去世,逐漸讓人感到悲傷;這之中,便有關羽的離世。因為當時桃園三結義時,三人曾立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國》中如果劉備聽從謀士建議,暫不替兄弟報仇,可否一統三國?
文/炒米視角這個假設里有兩個知識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第一個知識點,事實上,沒有謀士建議劉備不發兵。就連諸葛亮當時對劉備發兵,都無隻言片語。直到夷陵大敗之後,諸葛亮自己才事後諸葛亮地說了一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