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失守後,諸葛亮為什麼執意要揮淚斬馬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話說當我們看《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時候,裡面講到一段故事,諸葛亮派馬謖去駐守街亭,後因馬謖大意失守街亭,諸葛亮為履行自己立下的軍法只能揮淚斬馬謖。

這個故事千古傳誦,除了因為馬謖原本有勝算的街亭一戰失敗了令人惋惜外,還因為諸葛亮軍法嚴明讓人佩服。

其實,歷史上對街亭失守這次戰役的記載與我們熟知的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有人提出諸葛亮斬馬謖另有隱情,是為了一己之私。

然而真是這樣的嗎?

表面上看馬謖在這次戰役中犯了重大錯誤,實際上歸根結底卻在於諸葛亮用人不當。

據說當時劉備在臨死前諄諄告誡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諸葛亮並未聽取。

北伐時期,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結果蜀軍在街亭慘敗給魏將張郃,諸葛亮退軍漢中,馬謖下獄後死亡(一說是軍法處死),終年39歲。

其次,諸葛亮重用馬謖不說,還錯位使用,這才鑄成大錯。

馬謖在跟隨諸葛亮征伐南中,並獻上了最有名的「攻心之計」,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不任用魏延、吳懿等人,而選擇「違眾拔謖」,讓馬謖去守街亭——其一自然是看中了馬謖在此前征南蠻表現的軍事才能,加上諸葛亮和馬謖整天討論軍事問題,自然是更中意馬謖了;其二馬謖作為蜀漢較為年輕的人才,其兄馬良又與諸葛亮關係很好,諸葛亮也算半個荊州人,所以諸葛亮此次任用是可以理解的。

正是諸葛亮用人失誤直接造成了第一次出兵祁山無功而返,諸葛亮深知自己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所以第一次兵出祁山後上書自主貶三等,以右將軍行丞相之責。

痛斬愛將的隱情自然也就昭然若揭了。

總的來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有以下幾點因素。

其一,殺馬謖以掩蓋自己的過失。

與《三國演義》中不同的解釋是街亭守將一職,並非馬謖主動請纓,而是諸葛亮的苦心孤詣造就,他「違眾拔謖」,就是要讓自己看重的馬謖到前陣歷練,而忽視了魏延等宿將。

此為諸葛亮的主觀用人錯誤,也是因為太急功近利的想要培養接班人。

不殺馬謖則自己在軍中的威望會大打折扣,殺掉馬謖就可以鎮軍威和為北伐失利尋找一個替罪羊,而馬謖註定難逃此劫。

其二,殺馬謖以堵天下人的嘴

北伐曹魏,並不是眾口一詞所有人都贊同,最起碼當時的益州集團核心利益代言人李嚴就不是很贊同,因為蜀國國力單薄,與曹魏衝突,無異以卵擊石。

而諸葛亮自認為占的是漢室正統掃清六合的輿論主陣地,北伐失敗,殺馬謖就是為了堵住眾口,不讓這些人看自己笑話,為下次北伐重新做好準備。

其三,殺馬謖以愧對先主教誨。

當初劉備對諸葛亮說的那段話,馬謖不可大用,而現如今卻演變成自己重用馬謖導致了北伐的失利,這一結局只能揮淚斬殺馬謖以告先主之靈,給自己贖罪找到一個很好的台階下。

諸葛亮一生謹慎行事,只用利益集團內部的自己人,而不用其他有才能的人,比如李嚴、彭恙以及魏延和馬超等人,這是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最大的失誤。

也是畢其功於一役的北伐事業沒有結果的最大根源。

揮淚斬馬謖,折射出的是諸葛亮的諸多無奈與心機。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能說諸葛亮終究還是有失算的時刻。

至於諸葛亮的內心是如何想的,我們已無從得知,只能憑藉一些歷史記載去揣摩當時的刀光劍影,這也正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真的只是因為不捨得馬謖嗎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在諸葛亮為了統一大漢發動的北伐戰爭中,命令馬謖鎮守街亭,而街亭是戰略要地,關係到整個戰局的成敗,結果馬謖不聽諸葛亮的指示,只信兵書而擅自改動策略,最終導致了...

三國馬謖失街亭究竟在哪裡?

馬謖在歷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卻很高,一部《三國演義》的小說,一出《空城記》的戲曲,使得他以紙上談兵、膠柱鼓瑟的形象定格在歷史的天幕上,植根在人們的心目中,整個兒眼高手低、誇誇其談的滑稽...

如果諸葛亮派魏延去守街亭,街亭還會丟嗎?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提到「紙上談兵」,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長平之戰中的趙括。不過,就趙括之後的三國時期,也出現了這樣一位類似的人物——馬謖。對於「紙上談兵」的馬謖,在街亭違反諸葛亮的安排,捨棄水源...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馬謖?真相從不簡單

有些事不是你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有別人不知道的苦楚。孔明揮淚斬馬謖,這一段故事經常會被後人所提及。馬謖,也成了一個只會紙上談兵,誇誇其談的代表人物,《三國演義...

借刀殺人,失街亭可能是諸葛亮斬馬謖的藉口

《三國演義》中失街亭的故事人人皆知,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片段可謂是家喻戶曉。可是還有很多人會為馬謖鳴不平,因為勝敗乃是兵家常事,怎麼能夠因為一場戰爭的失敗就把人給斬了呢!這難道是因為諸葛亮的軍法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