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諸葛亮的用人水平談魏延與楊儀之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毛主席曾經說過:當領導主要要做好兩件事:一件是出主意,一件是用幹部。

諸葛亮在我國一直都是智慧的化身,那麼諸葛亮的用人水平如何呢?

建興六年,諸葛亮一出祁山時,不任用趙雲,魏延這樣有豐富作戰經驗,可以統帥一面的將軍,而是反對大家意見,選擇馬謖為前鋒,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扶植親信,另一方面是為了打壓軍中老臣。

整個街亭戰役的部署其實就是內部派系鬥爭的結果。

願望是美好的,結局是失落的。

街亭大敗,一出祁山也是戛然而止。

草草收場的背後也只是「揮淚斬馬謖」,諸葛亮自貶右將軍。

一手的好牌最終玩壞了,此後的戰爭里,曹魏對於蜀漢政權的進攻總是總體上採取慎戰的原則,導致諸葛亮以後在祁山的軍事行動大多無功而返。

街亭戰役後,諸葛亮並沒有看清自己的問題,他卻找了另一個「馬謖式」的替代品。

他就是楊儀。

楊儀為人刻薄,喜歡和別人鬧矛盾,這個特點讓諸葛亮很滿意。

不久,楊儀被人任命為參軍,很快進入了蜀軍核心領導層。

楊儀在軍隊里主要負責的是後勤保障工作,他很會辦事,深得諸葛亮器重。

實際上那時侯蜀漢在一個能開疆擴土的將軍很難,但是一個中規中矩的辦公人員還是不難的。

那麼諸葛亮要制約的都是那些人呢?當然是劉備的舊臣,其中魏延無疑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個。

魏延不僅是重臣,還是蜀漢後期的國防砥柱中流,他的業務水平也很高。

諸葛亮多次否定魏延的計策,但是屢次祁山無功,這對諸葛亮的威信造成了嚴重的挑戰,因此諸葛亮需要一個人來制約魏延。

楊儀就此登上歷史舞台。

《三國志》多處記載魏延和楊儀不和,魏延和楊儀矛盾很深,只要一在一起就會發生爭吵,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爭吵緊要時刻,魏延拔刀相向,楊儀則是流淚哭訴。

面對這種情況,諸葛亮仍是「和稀泥」的態度,這也就導致了後來,諸葛亮去世後,魏延和楊儀火拚的情況出現。

可見諸葛亮的方法確實很不合適。

諸葛亮用人既不是看德行,也不是看才幹,只是採取「唯我所用」的原則,不問能力,也不問品德,幹部任用過於主觀化,最終造成了不利的局面。

由魏延和楊儀事件可以看出諸葛亮任人確實不怎麼高明。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用人不如曹孟德——評魏延悲劇

漢末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在我國古代政治家中確實是一位佼佼者。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和為追求天下統一大業而鞠躬盡瘁的奮鬥精神,以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風範,確實使人敬佩。可他也不是完...

英雄沉寂街亭如初

周末午後,陽光格外燦爛,走在通往古戰場「街亭」的路上,心情格外激動,就像路邊熟透了的麥田,散發出一陣陣豐收的喜悅,熱浪滾滾!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三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當初...

一戰擊潰魏延的蜀漢將軍是誰

【導讀】諸葛亮在北伐軍中去世,臨終留下遺命,讓楊儀率大軍撤退回蜀國。魏延和楊儀不和,不願意給楊儀當「斷後將軍」,一氣之下帶領自己所屬的軍隊率先南撤,沿途還燒毀了經過的閣道。楊儀等鑿山通道,晝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