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說馬謖不可重用,諸葛亮卻違背遺囑讓馬謖守街亭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死前除了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還特別囑咐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既然諸葛亮已經得到馬謖不能重用的預警,為什麼最終還是違背劉備生前囑託,讓馬謖去守街亭呢?

討論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之所以讓馬謖去守街亭,是因為蜀漢人才不足,所以在眾多矮子裡,馬謖是諸葛亮唯一看的上眼的高個,不得不讓他去守街亭。

這個說法,看似合理,實則跟蜀漢的實情不符。

攤開第一次北伐蜀漢的將領來看,趙雲和鄧芝在箕谷吸引曹魏注意力,李嚴在江州防衛東吳,馬忠在南中治理南蠻事務。

排除以上諸位,蜀漢還有魏延、吳懿,往下也有向寵、王平、廖化等,這些人論資歷與能力,都不比馬謖差?

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應該不是蜀漢沒人,而是要從劉備和諸葛亮的用人差異來看。

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劉備喜歡提拔的人才,大多是很有個性的。

關羽剛而自矜,張飛暴而無恩,魏延狂傲無禮,法正睚眥必報,彭羕姿性驕傲,龐統、廖立也都是個性高傲,很有個性的人。

相對的,諸葛亮則喜歡用和他相似的,馬謖、楊儀、蔣琬、費禕、董允、向寵、劉巴、姜維等,他們都是知書達禮,文質彬彬的士人。

諸葛亮在蜀漢建立後,極力打擊壓制的,就是當初劉備很賞識的這些有個性的文武大臣,所以彭羕、廖立、李嚴先後被貶,魏延在蜀漢也有點鬱郁不得志。

劉備和諸葛亮的用人差別是源自於他們的背景與身份。

劉備出身草莽,年輕時就以「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好交結遊俠,年少爭附之」出名,他認識的,接觸的也大多是中下階層的市井豪俠。

在遇到諸葛亮前,那些名門望族出身的士人陳群、田疇、陳登都棄他而去,說白了,劉備打天下就跟古惑仔陳浩南一樣,靠的是夠狠、義氣、兄弟多,他自然喜歡也敢用那些有性格的人。

但諸葛亮就不同了,他出身望族,自身也跟荊襄士族聯姻,真的是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的範例。

從諸葛亮的角度看來,馬謖不論家世或者才學,都是他可以相信的,這和劉備的義氣兄弟相挺概念是不同的。

既然馬謖是諸葛亮一力提拔上來的,那街亭失守,諸葛亮就必須承擔全部的責任,只有殺馬謖以謝三軍。

之所以處置這麼嚴厲,是因為對諸葛亮來說,維持一個國家的統治,最重要就是法治精神。

諸葛亮在《出師表》提到:「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不管朝廷官員,還是丞相府的屬官,賞罰一視同仁。

既然今天馬謖敗戰原因是不遵號令,那就只能殺他以謝三軍,並以此警告所有人,你看,就算丞相的愛徒犯法,也不能免責。

在諸葛亮這樣要求下,蜀漢成為三國中吏治最佳,軍隊最強,社會治安最好的國家。

最後他也把蜀漢交給蔣琬、費禕、董允等人,而不是魏延,這就是諸葛亮和劉備不同的用人思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讀三國︱諸葛亮的眼中釘,其實死得好無辜

在很多《三國演義》讀者印象中,蜀漢名將魏延是個不忠不義的叛賊貳臣形象,這主要是受到《三國演義》的誤導:長沙之戰中,魏延救黃忠、殺舊主韓玄。諸葛亮認為此人忘恩負義,而且他還看到魏延腦後有反骨,相信...

馬謖,一個典型的政治博弈下的犧牲品的自白

兵敗街亭,這事可大可小。往小里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往大里說,就要質疑諸葛亮的北伐政策。馬謖就背上了這個黑黝黝的鍋,對上對下有個交代,讓街亭之敗歸咎於馬謖的能力問題,而不是諸葛亮的路線問題。

劉備說馬謖不可大用 為什麼諸葛亮還要用

來源:搜狐歷史 編輯:華夏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蜀漢陣營之中,有著一個經典的故事,那就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諸葛亮大家都知道,蜀漢賢相,那麼馬謖呢?或許很多人並不是真正的了解,不過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