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臥龍之才的諸葛亮為何北伐失利於司馬懿?三大因素道破天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玄德三顧茅廬以求臥龍之才,諸葛隆中之對已料天下大勢。

孔明出山,天下逆轉,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

孔明隨劉備出山後便開始了匡扶漢室的大業,劉備雖兵少將少,然孔明點兵,以少勝多之戰屢見不鮮,雖不能真正的扭轉優劣之勢,但卻為劉備的轉移爭取了大量的時間。

聯孫吳,借荊州,奪巴蜀更是奠定了蜀國的基礎,但如此賢能的諸葛亮為何在北伐之時卻屢屢失利於司馬懿?

諸葛亮

一:北伐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劉備以報關張之仇為名,率領幾十萬蜀軍大舉攻伐孫吳,不料伐吳失利,幾十萬蜀軍夷陵被陸遜一把大火消亡殆盡,備僥倖逃脫也只落得白帝城託孤後便轟然駕崩,蜀國初立便經歷如此大戰,國立軍力如此損耗,諸葛亮應清楚此時的蜀國應休養生息,儲備國力軍力以再戰,然亮卻並未給蜀以喘息之機就率蜀大軍直接伐魏,蜀軍疲弱,國力不濟,如此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蜀軍之敗早已在諸葛的預料之中,而他如此堅決的伐魏恐是受先帝之託吧。

司馬懿

二:北伐是諸葛亮的自私之舉

司馬懿受用於魏廷也受制於魏廷,那麼諸葛亮呢?不竭餘力的北伐只為完成先帝之業嗎?劉備死前難道不會防範諸葛亮嗎?答案是確定的,筆者認為,諸葛亮不顧蜀國現狀一心伐魏或許只是在向蜀廷表示忠心,防範劉備的殺招,保全諸葛家族,諸葛亮死後的安排顯然是深思熟慮之舉,而結果也正如他所料,這恰從側面佐證了筆者的猜測。

上方谷之戰

三:北伐之敗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相互成全

司馬懿要保全司馬氏只能在戰爭中培植自己的勢利,推翻曹魏,建立司馬家的王朝天下,如此才能免除司馬家的屠戮之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不過是替司馬懿背了黑鍋而已;而諸葛亮保全諸葛家族的方式只能是向蜀廷、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忠心,兵敗上方谷,血濺五丈原,從此千古留名成為一代賢臣,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千載賢臣無數,得如此評價者唯諸葛一人,可見其政治手腕的強悍。

諸葛亮一死,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知己,保全了諸葛家也保全了司馬家,麒麟之才,又一次預測了天下大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綜合素質大PK,看看司馬懿比諸葛亮強在哪裡?

歷史上的諸葛亮,絕對是個全才的人,在政治、軍事、文學、書法、繪畫、音樂科技領域都有建樹;作為蜀相,他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政治才能堪比管仲、樂毅;作為軍事家,他赤壁聯孫破曹,六出祁山,還...

英才諸葛亮沒能幫劉備統一霸業,原因在這裡

最初劉備求賢,所有人都向他引薦諸葛亮,還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全國!」劉備是走運的,他草廬三顧求得了諸葛亮,臥龍有了,經赤壁之戰後而得荊州之地;龐統自動投靠,鳳雛也有了,益州之地也得到了。可...

蜀漢為什麼會最終走向滅亡呢?

一部《三國演義》造就了無數英雄,讀起來令人酣暢淋漓,欲罷不能!但《三國演義》與史實出入很大,那我們要怎樣真實正確的看待三國呢?今天,三國君與你一同探索蜀國滅亡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