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為何沒有在曹魏曹局動盪時大舉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演義》中直到諸葛亮生命走向盡頭也沒有完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願景。

而他也只能將大任交給後世之人。

後主劉嬋曾經問過他,丞相百年之後誰可以繼承相位。

諸葛亮說,蔣琬可以。

後主又問蔣琬之後呢,諸葛亮說是費禕。

在蜀漢歷史上有四大名相的說法,除諸葛亮之外還有蔣琬、費禕、董允。

可是遺憾的是從諸葛亮去世到西蜀滅亡劉備「北定中原」宏願也沒有達成,儘管還有三大名相也無濟於事。

可是話又說回來西蜀真的沒有機會匡扶漢室江山嗎?我認為還是有機會的。


魏明帝曹叡於景初三年(239年)去世,其養子曹芳繼位,由司馬懿和曹爽輔佐。

自此曹魏政權開始動盪不安,曹爽司馬懿開始爭權奪利。

如果這時蜀漢出兵中原,在曹魏最為混亂的時候出擊,還是有一定機會的。

但是當時西蜀為什麼沒有出兵呢?

第一、諸葛亮在世時,曾經「六出祁山」,大舉進攻曹魏,造成蜀國力空虛。

考慮到蜀國兵力不足,國力虛弱。

西蜀只能以守為攻了。

(諸葛亮六出祁山)

第二、雖說當時曹魏朝局動盪,但是國力在三國之中還是最為厲害的。

對外的開疆拓土之路則是一路凱歌,前後兩次大敗高句麗,破東濊、平濊貊、滅韓濊,朝鮮半島的半數之地併入曹魏版圖。

蜀國沒有必勝的把握。

第三、當時蜀漢掌權的是蔣琬、費禕、董允等人,這些人都是穩健派,治理國家還可以,但是行軍打仗卻非曹魏的對手。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說道「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所以諸葛亮也認為治國可以諮詢他們,但是軍事方面還有問向寵。

雖說當時還有一個姜維,但當時他並沒有實權直到253年費禕遇刺身亡之後蜀國才進入姜維時代,只不過那時司馬家族已經掌握了曹魏的政權不可撼動。

東漢末年三國歸晉的結局說明漢朝的氣數已盡,回天乏力。

而司馬家族審時度勢,最終一統三國。

真是時也命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假裝自己閱讀過三國演義三(全四篇)

劉備死後,諸葛亮面臨著一個什麼樣的局面呢?蜀國軍士疲憊,國內經濟一蹶不振,東邊和北邊都有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在虎視眈眈。於是諸葛亮在蜀國恢復經濟,發展生產,同時派使者去與東邊的吳國修好。

後諸葛亮時代的三國什麼樣

一諸葛亮六出祁山皆未能遂意,很是憂憤,便病倒在伐魏途中,回至成都就死掉了。他是蜀國的股肱(劉備生前對孔明的贊語)和第二代領導人,在他昏慘慘似燈將盡的時候,整個益州是否會因缺了他的支撐,而變得急喇...

蜀國國力最弱,為何卻頻繁出兵北伐

三國時期,魏、蜀、吳時期蜀國是國家實力最弱的國家。但是在蜀國政權40多年間,先後發動十數次北伐戰爭,最終都已失敗告終或無攻而返。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他的繼承者「姜維九伐中原」。蜀漢國...

亂侃三國之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

導語: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感慨司馬懿真乃是諸葛亮的天地!即生亮何生懿?可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些呢?讀完三國志你才發現!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軍事能力,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