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騙」了世人600年,三國諸葛亮真正做的貢獻是這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首先,說說諸葛亮的出山和他的地位鞏固過程。
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可是《魏略》和《九州春秋》上記載的諸葛亮主動求見劉備的故事,知道的人卻很少了。
書上說:「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後來劉備自顧自編帽子,被諸葛亮諫阻,才注意到這個年輕人——這一情節,稍加改編,也添加進《三國演義》中去。
當時荊州出名的讀書人很多,劉備因為徐庶的話,就去求見在荊州士人中名聲並不很響亮的諸葛亮,可能性不大,除非是基於以下兩種考慮:一,有名的讀書人都被劉表搜刮光了,劉備只好去找二流名人;二,劉備是想仿效「千金買馬骨」的故事,通過走訪一個年輕人,來提高自己愛才的名聲。
總之,不管劉備因為什麼原因去親自登門找的諸葛亮,既然正史上採用了這種說法,就姑且相信吧。
但是後面又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隆中對》。
《隆中對》素來被認為是極其高明的戰略方針,但是仔細研究之下,就可以發現它具有兩個很大的缺陷。
一是「聯吳」和「據荊」的矛盾(孫吳也想要荊州很久了,兩條狗都盯著同一塊骨頭,怎麼會不撕咬?不過,這個問題與主題無關,姑且不談),二是怎樣取得荊州的問題。
就第二個問題來看,諸葛亮這篇《隆中對》如果是獻給劉表的還情有可原。
劉備當時只有小小一個新野,他怎樣才能拿到荊州?諸葛亮再聰明,也不是邪教妖人,他不會知道劉表什麼時候死,不會知道曹操什麼時候南下,更不會知道劉琮那麼簡單就投降。
沒有這第一步的實行方法,《隆中對》就是一紙空文,它也許仍舊是很好的戰略方針,但是大而無用,不會吸引當時連屁股也坐不穩的劉備。
因此,有人估計,《隆中對》的基本策略,其實劉備早就明白,他不過看看這個小年青思路是不是和自己一樣,既然大致相同,也就不管細節了,先聘出山再說。
還有人認為,所謂《隆中對》,不過是諸葛亮和劉備長時間談話中的一些片段,連綴起來而已,本身並不是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對策。
先放下《隆中對》不提,諸葛亮總算出山了。
可是他出山沒所久,曹軍南下,就把劉備打得慘兮兮地向東逃跑。
演義中大篇幅渲染的「火燒博望」、「火燒新野」,其實在正史中,根本一筆都沒有記載。
諸葛亮出山以後的第一份功勞,其實是過江東,說孫權,聯合抗曹。
赤壁之戰以後,「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其間的借東風、伏華容、收四郡本來就子虛烏有,而且直到這個時候,諸葛亮也主要負責內政和外交工作,根本沒有上過一線去打仗。
諸葛亮第一次上陣,是在劉備攻打四川的時候,兵困葭萌,龐統戰死,沒有辦法,才召「(諸葛)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
四川平定,「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先主外出,(諸葛)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仍然是文職人員。
說諸葛亮用兵如神,起碼在劉備生前是看不到的——劉備很少讓諸葛亮帶兵,並且,似乎也不是很信任他。
前人早就論證過,劉備手下有三大集團:原從(原來就跟從)集團,代表人物是關、張、趙、黃、魏(黃忠和魏延都不是降將,順帶澄清一下);荊州集團,代表人物是龐統、諸葛亮、馬良;四川集團,代表人物是法正、黃權、劉巴、李嚴。
而劉備最信任原從集團(都是老哥兒們嘛,可以理解),第二是四川集團,對於荊州集團就要差很多——尤其在老兄弟關羽死在荊州以後。
後來法正成為劉備手下第一大紅人,「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他愛報私怨,有人勸諸葛亮向劉備進言,管管法正,諸葛亮卻不敢,回答說:「主公之在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狽,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當時的地位並不是劉備下面的第一把交椅,起碼法正還壓在他上面。
諸葛亮出山後第一計,劉備沒有聽從,所以丟了天下
諸葛亮出山時,獻與劉備的草蘆對(通稱「隆中對」),一千八百年來眾說紛紜,多少千古名士、軍政大家對此都有過精闢論述。 贊之者多認為劉備半生苦戰,促居一縣,得此戰略規劃後,騰躍高飛開三國鼎立局面,可...
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三國第一謀士是誰?
事實上,郭嘉和諸葛亮不但作為個人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而且在各自陣營的分量也都一樣。郭嘉這顆將星不像諸葛亮那樣璀璨明亮。諸葛亮從二十六歲出山,到五十四歲病故,為劉備集團服務了二十八年,而且還有十一年...
隆中對,到底牛逼在哪裡?
很多人眼裡,隆中對水平很低,到底哪裡牛逼了?甚至有人認為任一知乎大V,穿越到劉備身邊,都能提出和諸葛亮隆中對差不多的策略。不就是北邊曹操打不過,東邊孫權吞不下,所以只能找軟柿子劉璋!
諸葛亮真的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來的嗎?並非如此
三顧茅廬的故事,相信中國人都耳熟能詳了。劉備禮賢下士,請得臥龍諸葛亮出山,最終成就一番大事業。千古以來,「三顧茅廬」的故事一直被人傳誦,被視作愛惜人才的典範。那麼,劉備真的是「三顧茅廬」請得臥龍...
諸葛亮為什麼能夠讓劉備三顧茅廬也要請出山?真正原因揭秘
作為想要成大事的人,劉備一直都在尋求合適的人來幫助自己,畢竟人才在任何時候都是很受人歡迎的,而且在那個時候,曹操也是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所以一直也算是人才濟濟,但劉備身邊的人太少了。而後來一直跟隨...
魏晉:陳壽《隆中對》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亮...
《隆中對》戰略這麼好?諸葛亮為啥要放棄深度分析
本文依據史料為《裴注三國志》,深黑體字為正史原文。 諸葛亮之所以揚名中華千年史,其對於漢室的忠心,其高風亮節的權臣范兒,其勤勉王事,鞠躬盡瘁的北伐熱情都為歷代皇權統治者和知識分子所欣賞。普通老百...
諸葛亮在正史和《三國演義》里正好相反的一件大事
小說《三國演義》中說,徐庶做了劉備的軍師,幫助劉備打了好幾個勝仗,曹操知道是徐庶出謀劃策之後,於是就設計抓走了徐庶的母親,以此為要挾,徐庶無奈,只好離開了劉備,去投奔曹操,徐庶在臨走之前,走馬薦...
諸葛亮出山後給劉備出的第一個主意是啥?《隆中對》是一廂情願?
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然後答應出山輔佐劉備打天下。那麼諸葛亮出山後給劉備出的第一個主意是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給劉備出的第一個主意是諸葛亮建議劉備派人去北方打探曹操是不是在訓練水軍。這樣...
看一代偉人怎麼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
看一代偉人怎麼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文丨姜衛華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他的好朋友諸葛亮。諸葛亮何許人也?自稱「臥龍」,常以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劉備作為求賢若渴的老闆,三顧茅廬聘請...
劉備三顧茅廬的背後,是為了藉助諸葛亮的社會關係
三顧茅廬一直都是《三國演義》的精彩橋段,為大家所熟識。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今襄陽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
諸葛亮建議拿下荊州,劉備為何一口拒絕,真實原因其實並不簡單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回。按照小說的時間順序,這個故事發生在諸葛亮火燒博望坡之後。故事的主人公分別為劉備和諸葛亮。原文如下:
諸葛亮的《隆中對》計策並不高明:定位過於模糊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
完美偶像諸葛亮的真實面目,至少有四件事被羅貫中騙了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最受讚譽,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軍事家。從三國時期至今,雖歷經1700多年,其故事仍被世人稱頌,幾乎是中國人理想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偶像。其實,歷史上的諸葛亮...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隆中對」證明劉備三顧地不在宛城!
東漢建安十二年至建安十三年,劉備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三顧茅廬背後的歷史真相,史書記載竟是諸葛亮主動求見劉備?
首先,說說諸葛亮的出山和他的地位鞏固過程。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可是《魏略》和《九州春秋》上記載的諸葛亮主動求見劉備的故事,知道的人卻很少了。書上說:「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