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能夠讓劉備三顧茅廬也要請出山?真正原因揭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想要成大事的人,劉備一直都在尋求合適的人來幫助自己,畢竟人才在任何時候都是很受人歡迎的,而且在那個時候,曹操也是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所以一直也算是人才濟濟,但劉備身邊的人太少了。

而後來一直跟隨劉備的諸葛亮,最初就是劉備三次前去他居住的草廬,才終於把他請出山。

那麼,為什麼劉備對待諸葛亮的態度會如此恭敬?其實,這與另外兩個人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

對於劉備的到來劉表是歡迎的,還給劉備提供了部分兵力,鎮守荊州的北大門——新野,允許劉備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軍事實體在荊州生存。

起初劉備對劉表臨危扶持還是非常感激的,表現也是非常賣力。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備還在博望打了一個漂亮仗,既為自己的生存也為荊州的穩定立了一大功。

與此同時,劉備又迅速在荊州地區招兵買馬,積極壯大自己的力量。

在此期間,劉備不但與荊州六大豪族中的龐、黃、馬等家族都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同時與很多在野的荊州士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在劉備巨大政治聲望的感召下,不少荊州士人紛紛加入劉備陣營或積極向劉備推薦人才,諸葛亮的好友徐庶也就在這個時候投奔劉備帳下。

在司馬徽及徐庶的大力推薦下,諸葛亮終於成為了劉備極力爭取的對象,於是就發生了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三顧茅廬」的經典故事。

劉備與諸葛亮的交談內容,後人大都將其稱為「隆中對」。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對漢末天下局勢進行了精闢的分析,認為無論是曹操集團還是孫權集團都將繼續在漢末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在這種大勢之下生存、發展,必須採用連吳抗曹策略才能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實現鼎足三分的中期目標。

為了獲得與這兩大集團相抗衡的力量,就必須將發展的重點放在荊州和益州,實現「跨有荊益」的近期目標;在奪取荊州和益州地區之後,進一步富國強兵,抓住有利時機兵分兩路奪取中原地區,最後實現統一全國、復興漢室的目的。

儘管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提出來的策略只不過是一種戰略構想,其中也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但很顯然劉備對於諸葛亮這位年輕人的能力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並產生了極大的信任。

在劉備的反覆勸說下,諸葛亮終於離開了已經隱居十年的隆中,正式成為了劉備集團的謀士。

是年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諸葛亮年僅二十七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中年得志的秘密,一位失敗者的頓悟

劉備早期與曹操爭天下,屢戰屢敗,直到他建安十二年請諸葛亮出山,才算起死回生。建安十二年是公元207年,劉備生於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也就是說,劉備直到46歲才開竅。從他24歲從軍,整整二十多年時...

帝國全傳:諸葛亮(一)

(一):躬耕南陽東漢末年的荊州是個好地方。相比於烽火狼煙的北方,劉表在這裡開創了亂世當中的治世,宛若綠洲中的沙漠,從北方而來的徐庶,司馬徽經常和本地的名士龐統在一起對酒當歌,就像千里之外中原的月...

一代奇人謀士在三國中被稱好好先生

曾有人丟失了一頭豬,並說他家的豬正是他丟失的那一頭。她便把那豬讓給了這人。過了幾天,那人又得到了先前丟失的那頭豬,急忙將他的豬送還,並磕頭自責。他不但沒有責罵他,反而感謝他把豬送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