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博說的「大實話」道出了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彥博,生於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於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壽高91歲。

字寬夫,號伊叟,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北宋時期政治家、書法家。

他歷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將入相,有五十年之久。

任職期間,秉公執法,世人尊稱為賢相。

曾成功地抵禦了西夏的入侵。

宰相期間,大膽提出裁軍八萬之主張,為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

宋徽宗蔡京為相時,將文彥博、呂公著、司馬光等人稱為「元祐黨人」,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彥博才又被追復太師,諡忠烈。

有一天文彥博和宋神宗討論王安石變法問題。

在文彥博看來,王安石推行的青苗、雇役等新政純屬添亂,一丁點兒可取之處都沒有,天底下的士大夫沒幾個會贊成的。

宋神宗聽得有些不樂意:你們士大夫不樂意,是因為這些新法對你們沒啥好處,可在朕看來,這些對老百姓也不見得有害,為什麼不能變法?

文彥博毫不客氣,回了句很著名、當然也很氣人的話———「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意思是跟皇帝一起合計國家大事的是士大夫,不是老百姓,變法不變法的,當然得聽士大夫的,老百姓哪裡有什麼發言權。

要說這變法問題,可是北宋政治風險係數最大的討論話題,不論變法派還是反變法派,在這話題上栽跟頭的是一茬接一茬,其中不乏兩派中的標誌性、偶像型人物,往往一句話不對路,就讓突然變臉的皇帝弄得灰頭土臉,輕則訓斥,重則貶官、發配,要不是宋代有「不殺士大夫」的祖訓,還不定有多少人頭為此落地呢。

可文彥博這番硬邦邦、赤裸裸的出格言辭,血氣方剛、素來脾氣不算太好的宋神宗卻只不過「不悅」———不那麼痛快,也就這麼著了。

由於此前的晚唐和五代十國藩鎮割據、軍閥混戰,驕兵悍將權勢極大,動輒發動兵變,武將、地方官的地位舉足輕重,文官、朝臣們則一個個成了有名無實的秘書型人才。

同樣靠軍事政變上台的宋太祖趙匡胤惟恐別人照貓畫虎,把自個兒家的江山社稷再給奪了去,就想著法子削減武將、藩鎮的權力,讓五花八門的文官、朝官擔綱掌權。

整個宋朝,不但文官是文官,地位最重、權力最大的武官也還是要由文官來當,比如中央最高武職、相當於今天總參謀長的樞密使,就例由高級文官擔任。

北宋名將狄青立下大功,被皇帝破例任命為樞密使,結果遭到一大批名臣反對,其中不但有歐陽修這樣的大人物,甚至還有當初大力舉薦狄青、和狄青關係親密的龐籍,他們提出的最關鍵、也最有說服力的理由,就是「不合規矩」。

同樣,在宋朝,地方官的地位也全被文官奪了去。

可以說,宋朝大部分時間裡,根本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地方官」:州和縣的真正長官,是名義上由中央外派的知州事、知縣事,他們直接對朝廷、對皇帝負責,這些管實事的不但是京官,且都是文官。

歷史上很多朝代看似愚昧、保守、野蠻,甚至不可理喻的政策傾斜,實際上都和這個「與誰治天下」的定律有關。

政策所照顧、遷就的,總是那些「治天下」的骨幹和主力。

如三國時的曹魏,不得不從曹操時代的「唯才是舉」退至曹丕之後「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九品中正制,就在於曹氏的稱帝,必須仰賴門閥大族的推舉;北魏幾代皇帝勵精圖治,政治頭腦敏銳,卻都執著地維護落後的血統制、等級制,正因為鮮卑貴族和北方世家,是構成「北魏股份公司」核心治理結構的第二、第三大股東;元代用極端殘酷的高壓手段袒護蒙古人特權,清代至覆亡都不肯解散早已喪失戰鬥力、被外國人蔑稱為「紙糊軍隊」的八旗軍,道理也是如出一轍———與誰治天下,就不得不遷就誰。

看看這幾人的做法就值得借鑑:

商代的盤庚苦於舊都城經常被淹,想要遷都到殷,遭到商朝的「與治天下者」———同族臣民的抵制,他苦口婆心地說服,解釋,連續做了三次公開動員,終於令這些「與治天下者」相信,盤庚的改革對自己有利無害,暫時的痛苦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最終雙方順利達成妥協,遷都完成,商代也延續了好幾百年。

這是「與人同利」。

戰國時趙武靈王要搞胡服騎射的軍事體制改革,國內阻力很大,他很快察覺最大阻力來自貴族上層,尤其王族,就主攻最頑固、地位也最高的叔叔公子成,當公子成轉而支持自己,並帶頭穿起胡服後,反對勢力就不攻自破了。

這是找到癥結群體「對症下藥」。

公司做到一定程度需要變革時值得學習,鑑古至今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北宋第一名將,晚年竟被活活嚇死

「北宋缺將,南宋缺相」歷史學家是對兩宋文武集團體制畸形發展的一種戲謔,事實上北宋王朝並不缺乏作戰能力突出的名將,只是朝廷一貫地限制武人的發展,導致無能者居高位而有能者受排擠。所以到了北宋末年時,...

你所不知道的宋朝(5)——宋朝黨爭(上)

說宋朝大臣最舒服,宋太祖立國後「密鐫一碑,立於太廟寢殿之來室,謂之誓碑」直到靖康之恥過後誓碑內容才公布於世「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不得殺士...

難道真的只剩下了錢?——兩宋1

宋朝的國祚(兩宋共計316年)僅次於漢朝(兩漢共計405年),但是這兩個王朝似乎可比性不多,尤其是在軍事上。王夫之說:「國恆以弱亡,漢獨以強亡」,兩漢一直給人留下雄姿英發,昂揚向上的「強漢」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