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將狄青被彈劾四年,鬱鬱而終,死在重文輕武的體制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
狄青是北宋名氣最大、經歷最富傳奇色彩的將領之一。
他年少犯事,被刺面而發配從軍,在軍中因為能騎善射、勇謀兼備,而被范仲淹等文臣惜其才而舉薦,從小卒擢升為方面大將。
更因為他在戰場上披頭散髮,戴青銅面具,衝鋒陷陣時猶如惡鬼,因此所向難當,在對西夏的戰爭中屢建戰功。
因作戰英勇,狄青得到了當時主持西北戰事的韓琦和范仲淹的賞識。
二人對狄青禮遇有加,范仲淹還送給他一部《春秋左傳》,並告誡他說:「將領若不知天下古今之事,頂多只是匹夫之勇。
」狄青潛心苦讀,研習歷代將帥兵法,自身修養不斷得以提高。
後來狄青又作為大軍統帥,奇襲崑崙關,剿滅儂智高叛軍,收復廣西地區,聲望達到極點,班師回朝後,被宋仁宗破格提拔為樞密使,然而這也埋下他被眾臣猜忌、並群起而攻之的禍端。
兵者兇器也,因此作為執兇器的武人,必須嚴格控制。
文官政府提防與限制武人參政,本是天經地義。
現代各個主要強國,不論實行何種制度,皆不約而同以文官政府執政,現役軍隊將領被限制不能參與政務。
這都是因為人們意識到軍隊這頭怪獸的能量太過強大和恐怖,必須牢牢關在籠子裡,施以各方制約。
而宋朝由文官士大夫集團執政、壓制武人地位的根源,同樣是汲取晚唐五代兵亂的教訓。
唐朝晚期和五代十國時期,各路軍閥數十年混戰,殺得中原大地生靈塗炭,田地荒蕪,白骨堆積如山,死屍被醃製當做軍糧。
此時手握刀劍的武人地位何其隆高,文官儒士與之相比猶如豬狗, 因此,當從人間地獄劫後餘生的人們,在初生的大宋王朝便痛定思痛,以數十年之功徐徐圖之,終於解決了持續數百年、困擾無數明君良臣的藩鎮驕兵難題,並確立了影響後世千年的文官政府體制。
宋朝歷代帝王身體力行,倡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官僚士人主導輿論時評,稱唯有「東華門唱名金明池賜宴」的進士們方才算得上「好男兒」,以廣泛科舉制來收攬天下精英,終於實現了文官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之道。
狄青之所以名氣甚高,是因為他並非出身世代將門,而是從行伍小卒出身,卻做到樞密使這一國家宰執的高位,經歷甚為傳奇。
可是這個傳奇本身,就是宋仁宗力排眾議、乾綱獨斷的,狄青本人的能力資望,並不足以勝任這一位置。
他的軍事才能和戰績,即使只在北宋一朝也也遠算不得出類拔萃。
且不說宋太宗朝第一名將李繼隆,兩次大敗遼國名將耶律休哥,斬首萬級,又大破党項叛軍,幾乎將西夏扼殺於搖籃,
宋真宗朝第一名將曹瑋,多次大敗西夏李繼遷(李元昊之父),三都谷之戰大破吐蕃三萬鐵騎,斬首萬級,令北宋西部邊境安定四十餘年。
狄青的戰績比這兩位先輩明顯遜色,且不必論,此外還有章楶、王韶這些進士出身的文官名將,論戰功論將才,又哪裡比狄青差了呢?
狄青的人品操守,也遠遠算不上完美無暇,而是功名之心甚重。
他之所以和之前賞識提拔他的韓琦、范仲淹等文臣,在之後都產生極大矛盾,分道揚鑣,其實一半責任要算在他自己身上。
比如韓琦之所以會當面打臉,稱「東華門唱名金明池賜宴」的進士們方才算得上「好男兒」,是因為狄青竭力稱讚力保的那個「好男兒」焦用,其實是個貪污軍款,被不堪忍受的部下告發的兵痞,韓琦不顧狄青求情而斬殺此人,正是為整肅軍紀。
而狄青卻因此懷恨在心,覺得自己不如韓琦的只是「少一進士功名「。
因此,宋仁宗定要讓狄青這樣一個德不配位、無以服眾的武人出任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因此才會遭到文官士大夫們的集體抵制。
這更違背了宋朝開國百餘年來的文官政府傳統,很容易讓人不愉快聯想到五代亂世,如後周王朝建立者郭威,便是在後漢政權樞密使的位置上,起兵篡了皇位,自己也落得個滿門百餘口被殺的慘痛下場。
宋初從晚唐與五代兵亂汲取的最大教訓便是,「一千個文官貪污對國家對百姓的危害,也比不上一個武將割據一方,起兵造反。
這在當時不止是趙宋皇帝的私心,更是整個統治精英集團的普遍共識。
因此,在所有文官士大夫看來,宋仁宗的任命,是成心把狄青這個於國有功的將才去往火坑裡推,讓他成為舉國公敵,人人必欲除之而後快。
包括歐陽修、文彥博等名臣在內,不斷上奏章彈劾狄青,是為大宋王朝防微杜漸之「公「,亦是為文官士大夫集團壓制武人之「私」,兩者本為一體,密不可分。
而他們給狄青加以種種捕風捉影、不切事實的」罪名「,並非要致狄青於死地,而僅僅是為了逼宋仁宗將狄青調任,正是出於為國家保全功臣的」公心「,也是真心為了狄青的前途著想。
立下滅國不世之功的武將,因為滿朝百官群起而攻之,就避免了君主必然的猜忌,免去了可能的殺身之禍。
所以李靖戰戰兢兢伏地請罪,唐太宗寬免其」罪「仍賞其功,如此則上下得安,才是保全功臣之道。
可惜,宋仁宗和狄青都不能體會一眾大臣的良苦用心。
宋仁宗堅持了四年,才終於扛不住滿朝眾臣,給狄青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頭銜,讓他離開中樞外放陳州。
狄青也因為這四年的持續煎熬,如坐針氈,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因嘴上生毒瘡,竟鬱鬱而終。
曾馳騁沙場,浴血奮戰,為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一代名將,沒有在兵刃飛矢之中倒下,沒有血染疆場,沒有馬革裹屍,卻死在猜忌、排斥的打擊迫害之中
是宋朝排斥武將,重文化的氛圍,也是狄青悲劇一生的根源。
一代名將狄青,真是被宋朝文官逼死?幕後的皇帝才是真兇!
狄青是北宋名氣最大、經歷最富傳奇色彩的將領之一。他年少犯事,被刺面而發配從軍,在軍中因為能騎善射、勇謀兼備,而被范仲淹等文臣惜其才而舉薦,從小卒擢升為方面大將。更因為他在戰場上披頭散髮,戴青銅面...
他是北宋第一名將,晚年竟被活活嚇死
「北宋缺將,南宋缺相」歷史學家是對兩宋文武集團體制畸形發展的一種戲謔,事實上北宋王朝並不缺乏作戰能力突出的名將,只是朝廷一貫地限制武人的發展,導致無能者居高位而有能者受排擠。所以到了北宋末年時,...
狄青,一個朝代的悲劇
說到宋朝一代的名將多如星辰,但我最為喜歡的就是狄青同時最為敬佩的也是他。我一直認為他雖然是個武將但他確有這文臣的志向與傲骨。只可惜那個最為包容的時代卻容不下他。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幸運的,也能說是悲...
一句「朝廷疑爾」殺狄青,是太祖「杯酒釋兵權」所引發的蝴蝶效應
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狄青在歐陽修、文彥博等名臣的彈劾下,被免去樞密使職,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銜,離京出判陳州。而文彥博給他的理由只有一句:「無他,朝廷疑爾!」次年二月,狄青嘴生毒瘡。三月...
文官兩句話涼了大將狄青的心:武將地位這麼低 宋朝不挨揍才怪呢
說起富而不強,宋朝敢稱第二,就沒有哪個朝代敢稱第一:擁有全世界GDP的三分之一或一半(也有人說占八成),每年軍費占國庫收入的六七成乃至八成,但是周邊只要是個國家就可以吊打它,遼、金、蒙古自不必說...
一個農民被迫充軍,竟然成為一代名將,民間傳說他是武曲星下凡
北宋名將狄青,出身貧寒,原本只是今山西汾陽的一個普通農民。16歲時,因為哥哥與鄉人鬥毆,狄青代哥哥受過,被迫充軍。大家知道,宋代重文輕武很嚴重,武將的地位比較低,何況只是當兵的,更加被人看不起。...
他出身貧賤 後被稱為「獠牙鬼將」 ,曾讓西夏蠻族 談之色變!
導語:狄青做樞密使時,文彥博同平章事,兩人的地位是平等的。文彥博勸宋仁宗免掉他的樞密使的職務,命他出典外藩。這和貶逐差不多。他還不知就裡,仍向文彥博詢問命他出外的原故。文彥博直著眼對他說:「無他...
他是史上死得最憋屈的將軍,最後也沒有找到兇手
戰爭在中國古代發生頻率相當高,在血與火中也鍛造出一批批名將。可是眾多名將之中不得善終有許多,他們往往因這樣原因,或者那樣原因,最後死於君主一手設計的冤獄,譬如李牧、韓信、彭越、檀道濟、岳飛、袁崇...
和關羽、周武王齊名的「武曲星」,為何抑鬱而死?
歷史上,被稱為「武曲星」的主要有三個人:關羽、周武王和狄青。其中,狄青所處的時代離我們最近,他能與被神化了的關羽齊名,可見其英勇善戰,且在民間擁有極高的聲譽。狄青,字漢臣,因面有刺字(出身低微,...
北宋「蘭陵王」,從囚犯到天下第一名將,史上唯此一人!
2013年一部《蘭陵王》火了古代這位戴著面具作戰的將軍高長恭,其實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位作戰也喜歡戴面具的將軍,而且比蘭陵王要厲害的多,他就是北宋第一名將狄青。
生在宋朝是武將的悲哀 岳飛被明殺 他卻是被陰殺
提到宋朝名將,大家會先想到岳飛,這位抗擊金兵的民族英雄,其冤屈到現在想起仍是那麼悲涼。南宋時,在那座荒草淒淒的風波亭上,一個震驚世人的巨大陰謀應運而生,一代保家衛國的抗金名將岳飛,死於心懷叵測...
嘴功比武功厲害 此千古名將戰功赫赫 最後因為幾個文人鬱鬱而終
讀過《水滸傳》的小夥伴都知道,宋代喜歡給犯人臉上刺字,像我們比較熟悉的宋江,林沖等人都受過這種「黥刑」。宋代黥面是極其普遍的,乃至於到了後來哪怕沒有犯錯,也有被黥面的可能。今天貓編來介紹一位千古...
此人是宋朝的名將,范仲淹的好友,卻遭到歐陽修的彈劾,含冤而死
縱觀中國歷史,每個朝代都有比較出名的武將;今天我們來說說宋朝,宋朝和其他王朝一樣,人才輩出,也有很多名將,他們把一生都獻給了國家;但也有很多將領,雖然名垂千史,但生前有的卻過得很悲慘,比如眾所周...
為什麼歐陽修要把一個忠心耿耿的武將提出朝堂呢?
狄青,一位披頭散髮帶恐怖面具殺敵的另類戰將。而在一些演義傳說中,他更是神奇,其前世是天上的星星——武曲星。歷史上的狄青從小卒打拚為大將,又升到地位崇高的第一武職——國防部長,即「樞密使」,這在重...
宋史鉤沉(18)北宋猛將狄青 作戰時有一怪癖 令敵人心生畏懼
北宋名將狄青,是一位傳奇將軍,他從一名囚犯最後做到了北宋的樞密使,相當於國防部長。不過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打仗時的一個怪癖,常令敵人望而生畏,未交戰已怯三分,這究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