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宋史(2)——北宋的興與廢王安石變法(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談到北宋,避不開的話題便是王安石變法。

對於王安石變法沒有一種肯定的結論。

王安石

正如小編上次提及的阿雲案,雖然我們能在這裡以歷史進程的角度來看這次改革,但是我們更要從當時百姓的實際出發來分析王安石變法對於北宋的意義如何。

北宋自趙匡胤被「黃袍加身」而建立,身為皇帝的趙匡胤自然對於手握兵權的軍官們很是不放心,怕他們在自己升天以後也作出此等行為。

趙匡胤的擔心並不是杞人憂天,如所周知,中唐開始的藩鎮割據局面,至五代時進一步造成武夫跋扈、悍將稱雄的後果。

「五代以來,四方多事,時君尚武,不暇向學。

」長期存在的這種武力左右政局的因素,其影響十分深遠。

現代學者也認為:「在960年以前,北方一直被一系列不穩固的、短命的軍事政權所統治。

正是在這一時期,軍事力量決定著政治狀態,並繼續成為宋初幾十年間的一個主要因素。

在歷經戰亂的背景之下,通過兵變上台的宋王朝開國伊始,就遭到李筠、李重進等藩鎮的武力抵抗。

還有如王彥升在任京城巡檢時,敢於夜闖宰相王溥家門,以索酒為名進行敲詐。

此事雖有新貴漠視舊臣的意味,但連同二李造反的現象,都反映出武將積習已久的跋扈作風,是深層而嚴重的問題。

結合歷史的教訓和自身的兵變經歷,使宋太祖清楚地看到,政權面臨的最大威脅便是擁兵自重的武將勢力,朝野上下遂皆視武人及武力因素為動亂的根源所在。

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當然單方面地收兵權,雖能收一時之效,卻不能完全解決武將跋扈的社會根源,也無法剷除武人意識中追逐兵權的觀念。

惟有恢復並強化儒家意識形態化的道德規範,重振綱常倫理,以維繫世道人心,才能控制社會。

趙匡胤提高文臣地位和權威,以對武將群體構成制衡機制。

先後重用趙普、薛居正、沈義倫、呂餘慶及盧多遜等人為宰執,禁止將帥干預朝政。

如建國之初,就任命趙普為樞密副使,以牽制武人出身的樞密使吳廷祚。

以後,趙普獨任宰相,更深受信任,「事無大小,悉咨決焉」。

這就扭轉了五代時樞密使欺壓宰臣的局面。

當然除此之外,政治上更是在中央進行分權,一職多官的現象出現。

軍事上奉行「守內虛外」的政策。

宋朝所處之時正是亂世,為了抵禦北方民族的入侵,宋初實行「養兵」之策,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體系;同時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實行「更戍法」,使得兵將不相習,兵士雖多但不精,對外作戰時處於不利地位。

上面說到的軍隊被文官一直壓制,並且一直在屯兵防禦北方造成了「冗兵」,「冗費」。

又因為要削弱官員的權力,實行一職多官制度,但設官分職尚有定數。

自宋真宗時起,朝廷關於官員致仕的詔令日見增多,至宋仁宗時,更是三令五申。

同時由於大興科舉、採用恩蔭制、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導致官員多貪戀權位,官僚機構龐大而臃腫「冗員」。

這「三冗」逐漸的拖垮了宋朝的財政。

財政的虧空迫使政府不斷增加賦稅,除了繳納名正言順的「兩稅」之外,宋神宗時期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給民眾造成沉重負擔,加之連年戰事和頻繁的自然災害,百姓苦難,各地怨聲不斷。

農民由於沒有生路,紛紛揭竿而起。

同時,外敵的侵擾給北宋政權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

北宋建國以後,就與東北邊境的契丹族和西北邊境的党項族連年發生戰爭,由於北宋政治腐敗和軍隊軟弱渙散,雖然耗費了巨額的財力和人力,但每每以失敗告終。

慶曆三年(1043年),以范仲淹為首的「慶曆新政」,歷經一年即告失敗,並未改變這一嚴峻形勢。

宋神宗即位後,大宋王朝雖然表面上一派繁榮,其實內部已經蘊涵著深刻的矛盾和問題。

由於土地兼并現象嚴重,大批農民喪失土地,兼之富豪隱瞞土地,導致財政收入銳減,出現了立國以來少有的財政赤字,「百年之積,惟存空簿」。

這種種情況都顯出一場改革的必要性,再不改革或許大宋朝就要亡在他宋神宗手裡了,宋神宗坐不住了,為了財政的恢復,為了進一步對自己的權利鞏固,他啟用了我們的主人公——王安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圖說歷史——「弱宋」還是「強宋」

一直以來,世人對於宋朝的評價總是存在著極端,由於宋朝軍事方面的成績貌似泛善可陳,靖康之恥,紹興和議,讓宋朝一直以來在史學界的評價並不高,但是近年來,隨著一部分學者的宣傳,「富宋」甚至「強宋」的概...

講真丨你知道的宋朝可能是假的!

一言難盡的宋朝有人說它「積貧積弱」,有人說它是封建時期底層人民最富有、最自由的時期;有人說它是知識分子活得最好的年代,有人說那是趙匡胤的恐懼之心所為;有人說那時的皇帝最寬厚,文化修養最高,也有人...

宋朝這「一輩子」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如何度過這三百年的,宋朝這「一輩子」發生了什麼?是如何曲終人散的?接下...

難道真的只剩下了錢?——兩宋1

宋朝的國祚(兩宋共計316年)僅次於漢朝(兩漢共計405年),但是這兩個王朝似乎可比性不多,尤其是在軍事上。王夫之說:「國恆以弱亡,漢獨以強亡」,兩漢一直給人留下雄姿英發,昂揚向上的「強漢」印象...

趙匡胤兩次問計於趙普,得治國安天下之妙策

公元960年初,時任後周禁軍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派人謊報遼軍南下入侵,周世宗柴榮夫人符太后和年幼的後周恭帝派趙匡胤率兵出擊。而趙匡胤率軍僅走了二十里,就在汴京(今開封)東北的陳橋駐紮下來,然後由他...

一場兵不血刃的宮廷政變開創了一個新朝代

話說,趙匡胤帶領軍隊北上去抵抗契丹入侵,孰料到了陳橋就發生了兵變。趙匡胤掉轉槍頭奪了北周的政權,建立了宋朝。史書中把陳橋兵變說成是一個小意外,史載:帝上位,北漢,契丹兵皆自退。然而事實是這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