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宋史(2)——北宋的興與廢王安石變法(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談到北宋,避不開的話題便是王安石變法。
對於王安石變法沒有一種肯定的結論。
正如小編上次提及的阿雲案,雖然我們能在這裡以歷史進程的角度來看這次改革,但是我們更要從當時百姓的實際出發來分析王安石變法對於北宋的意義如何。
北宋自趙匡胤被「黃袍加身」而建立,身為皇帝的趙匡胤自然對於手握兵權的軍官們很是不放心,怕他們在自己升天以後也作出此等行為。
趙匡胤的擔心並不是杞人憂天,如所周知,中唐開始的藩鎮割據局面,至五代時進一步造成武夫跋扈、悍將稱雄的後果。
「五代以來,四方多事,時君尚武,不暇向學。
」長期存在的這種武力左右政局的因素,其影響十分深遠。
現代學者也認為:「在960年以前,北方一直被一系列不穩固的、短命的軍事政權所統治。
正是在這一時期,軍事力量決定著政治狀態,並繼續成為宋初幾十年間的一個主要因素。
」
在歷經戰亂的背景之下,通過兵變上台的宋王朝開國伊始,就遭到李筠、李重進等藩鎮的武力抵抗。
還有如王彥升在任京城巡檢時,敢於夜闖宰相王溥家門,以索酒為名進行敲詐。
此事雖有新貴漠視舊臣的意味,但連同二李造反的現象,都反映出武將積習已久的跋扈作風,是深層而嚴重的問題。
結合歷史的教訓和自身的兵變經歷,使宋太祖清楚地看到,政權面臨的最大威脅便是擁兵自重的武將勢力,朝野上下遂皆視武人及武力因素為動亂的根源所在。
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當然單方面地收兵權,雖能收一時之效,卻不能完全解決武將跋扈的社會根源,也無法剷除武人意識中追逐兵權的觀念。
惟有恢復並強化儒家意識形態化的道德規範,重振綱常倫理,以維繫世道人心,才能控制社會。
趙匡胤提高文臣地位和權威,以對武將群體構成制衡機制。
先後重用趙普、薛居正、沈義倫、呂餘慶及盧多遜等人為宰執,禁止將帥干預朝政。
如建國之初,就任命趙普為樞密副使,以牽制武人出身的樞密使吳廷祚。
以後,趙普獨任宰相,更深受信任,「事無大小,悉咨決焉」。
這就扭轉了五代時樞密使欺壓宰臣的局面。
當然除此之外,政治上更是在中央進行分權,一職多官的現象出現。
軍事上奉行「守內虛外」的政策。
宋朝所處之時正是亂世,為了抵禦北方民族的入侵,宋初實行「養兵」之策,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體系;同時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實行「更戍法」,使得兵將不相習,兵士雖多但不精,對外作戰時處於不利地位。
上面說到的軍隊被文官一直壓制,並且一直在屯兵防禦北方造成了「冗兵」,「冗費」。
又因為要削弱官員的權力,實行一職多官制度,但設官分職尚有定數。
自宋真宗時起,朝廷關於官員致仕的詔令日見增多,至宋仁宗時,更是三令五申。
同時由於大興科舉、採用恩蔭制、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導致官員多貪戀權位,官僚機構龐大而臃腫「冗員」。
這「三冗」逐漸的拖垮了宋朝的財政。
財政的虧空迫使政府不斷增加賦稅,除了繳納名正言順的「兩稅」之外,宋神宗時期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給民眾造成沉重負擔,加之連年戰事和頻繁的自然災害,百姓苦難,各地怨聲不斷。
農民由於沒有生路,紛紛揭竿而起。
同時,外敵的侵擾給北宋政權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
北宋建國以後,就與東北邊境的契丹族和西北邊境的党項族連年發生戰爭,由於北宋政治腐敗和軍隊軟弱渙散,雖然耗費了巨額的財力和人力,但每每以失敗告終。
慶曆三年(1043年),以范仲淹為首的「慶曆新政」,歷經一年即告失敗,並未改變這一嚴峻形勢。
宋神宗即位後,大宋王朝雖然表面上一派繁榮,其實內部已經蘊涵著深刻的矛盾和問題。
由於土地兼并現象嚴重,大批農民喪失土地,兼之富豪隱瞞土地,導致財政收入銳減,出現了立國以來少有的財政赤字,「百年之積,惟存空簿」。
這種種情況都顯出一場改革的必要性,再不改革或許大宋朝就要亡在他宋神宗手裡了,宋神宗坐不住了,為了財政的恢復,為了進一步對自己的權利鞏固,他啟用了我們的主人公——王安石。
杯酒釋兵權,趙普說了三句話,卻造成宋朝以後的漢人變成了綿羊!
公元959年,一代雄主後周世宗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後周王朝陷入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的險境。此時的帝都開封城內漫天謠傳「點檢作天子」的讖語,一股驕兵悍將武人掌舵的政治格局悄然醞釀。...
圖說歷史——「弱宋」還是「強宋」
一直以來,世人對於宋朝的評價總是存在著極端,由於宋朝軍事方面的成績貌似泛善可陳,靖康之恥,紹興和議,讓宋朝一直以來在史學界的評價並不高,但是近年來,隨著一部分學者的宣傳,「富宋」甚至「強宋」的概...
文彥博說的「大實話」道出了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
文彥博,生於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於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壽高91歲。字寬夫,號伊叟,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北宋時期政治家、書法家。他歷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將入相,有五...
講真丨你知道的宋朝可能是假的!
一言難盡的宋朝有人說它「積貧積弱」,有人說它是封建時期底層人民最富有、最自由的時期;有人說它是知識分子活得最好的年代,有人說那是趙匡胤的恐懼之心所為;有人說那時的皇帝最寬厚,文化修養最高,也有人...
宋神宗為何啟用王安石搞變法?國庫連一文錢都沒有啦
中國封建史上,搞改革的人不少,但能善始善終者不多,多因改革身敗名裂。商鞅、王安石、張居正無不如此。最慘的是張居正,死後被人搞清算,禍及子孫,實在是慘不忍睹。北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最富有的朝...
小說推薦:十年磨一劍的歷史架空小說 至今仍有人追看
《新宋》發生在北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時期,現代中國歷史專業大學生石越穿越時空來到東京開封,以千年積累的人類知識成果參與了北宋的改革,深刻地影響了北宋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和風俗各個方面,從而「...
中國最弱的朝代,不是清朝,而是它!除了錢,幾乎一無所有
從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統治期間,歷經了很多朝代的更迭。如果只算是大一統朝代的話,最弱的朝代不是經常被各國吊打的清朝,而是宋朝。宋朝是由趙匡胤經過不流血的政變而創立的,歷經...
中國繼商鞅之後最偉大的改革家,卻被否定了上千年近代才得以正名
歷朝歷代的變遷,都離不開戰爭的推動作用,即使是和平換代,其背後也隱藏著腥風血雨。開國者有時候必須一生戎馬才能穩住局面、最終一統全國,例如:大宋開國之君——趙匡胤。正是因為權力的轉移過程是曲折的、...
王安石變法,每一個新政出台都是反對聲一片,惟有這項改革出台後沒有一個反對派說三道四
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主持的變法雖然主要側重經濟方面,但也有人事制度改革的嘗試。最初,宋王朝的蔭補制度是為了防止出現現代社會的五十九歲現象而設置,(古人的政治智慧並不比現代人弱多少)是希望這些官...
看宋神宗與王安石這對好基友如何把宋朝打造成世界一流強國(上)
前些時間,美國《時代》周刊有篇文章,評選出史上最富有的超級富豪,上榜的人物涵蓋古往今來、海內外所有企業家和一國之主等等,其中有羅馬的凱撒大帝,成吉思汗、比爾蓋茨等等,宋神宗也位列其中第三。文中指...
北宋名將狄青被彈劾四年,鬱鬱而終,死在重文輕武的體制下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 狄青是北宋名氣最大、經歷最富傳奇色彩的將領之一。他年少犯事,被刺面而發配從軍,在軍中因為能騎善...
趙匡胤的智囊,出了兩個計謀,導致宋朝積弱數百年,直至宋朝滅亡
眾所周知,其實宋朝在古代各朝代中,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算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在軍事上,宋朝的軍事科技水平也是迎來了劃時代的發展,如神臂弩、火...
看看北宋朝廷內部的文人之間黨爭有多激烈,就知道北宋因何亡國了
公元960年,後周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聯合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趙匡胤在諸將擁護下即位稱帝,建立宋朝。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是靠兵變獲得的,因此,他擔心自己手下的武將勢力太大,當年的兵變可能會再...
古代一小吏,路邊撿到了一本書,看了一半就成了宋朝宰相
古代能做到宰相之位大多都是文臣,而這些能夠從文臣之中脫穎而出的大多又是文化涵養比較高的人。但是,在浩瀚如煙的歷史長河之中,確實有幾位學問上馬馬虎虎之人,憑藉著自己獨特的治理才能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難道真的只剩下了錢?——兩宋1
宋朝的國祚(兩宋共計316年)僅次於漢朝(兩漢共計405年),但是這兩個王朝似乎可比性不多,尤其是在軍事上。王夫之說:「國恆以弱亡,漢獨以強亡」,兩漢一直給人留下雄姿英發,昂揚向上的「強漢」印象...
趙匡胤兩次問計於趙普,得治國安天下之妙策
公元960年初,時任後周禁軍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派人謊報遼軍南下入侵,周世宗柴榮夫人符太后和年幼的後周恭帝派趙匡胤率兵出擊。而趙匡胤率軍僅走了二十里,就在汴京(今開封)東北的陳橋駐紮下來,然後由他...
五代十國為什麼沒有變成六代十國?這其中的細節你知道嗎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是對五代與十國的合稱。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而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趙匡胤...
祖宗之法與王安石變法的流產,看兩宋風雲,學歷史真義
中國歷史上很長時間都是宗法社會,宗族觀念深刻地烙印在每個中國人的思想里,對篳路藍縷的先輩,後輩子孫心懷崇敬之情;對祖宗創造的「祖宗之法」,在傳統社會裡,總要求後輩子孫要遵循不悖。這一點尤其體現在...
一場兵不血刃的宮廷政變開創了一個新朝代
話說,趙匡胤帶領軍隊北上去抵抗契丹入侵,孰料到了陳橋就發生了兵變。趙匡胤掉轉槍頭奪了北周的政權,建立了宋朝。史書中把陳橋兵變說成是一個小意外,史載:帝上位,北漢,契丹兵皆自退。然而事實是這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