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朝歷史上比岳飛死得還要冤,還要慘的名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朝歷史上有一名將死得比岳飛還要冤枉,還要慘。

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他是第一個被冠以「莫須有」罪名而冤屈致死的武將,岳飛是被明殺,而他則是被陰殺,陰殺更慘,死都死得憋屈。

最不能讓人釋懷的是,岳飛之死,罪魁禍首是秦檜夫婦和宋高宗,而他的死,則是死於名人之手,你不能據此說歐陽修和文彥博等人就是兇手。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是死於宋朝的制度之下,是死於文官集團的合謀之下,大家都是兇手,也就等於沒有人是兇手,所以他的死尤為顯得悲催。

那麼他是誰呢?他就是北宋名將、樞密使狄青。

狄青,出身貧寒,世代務農。

後來西夏叛宋,他就應徵入伍,去抵禦外寇了。

當時宋軍在對西夏的作戰中,屢戰屢敗,就連一代名臣韓琦和范仲淹等也都束手無策,軍事上只能採取保守的防禦策略。

而此時的狄青因為善騎射,勇而善謀,便被任命為了一線中低級指揮官。

每戰中,他都效仿北齊的蘭陵王,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

最終在他的帶領下,宋軍收復了部分失地。

宋夏議和後,狄青因為戰功卓著被皇帝仁宗所賞識,逐步做到了樞密使的高位,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了,執掌大宋軍權。

然而就在他邁上權力巔峰的同時,也為自己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悲劇。

就在他被任命為樞密使的同時,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對,其中不乏名臣巨卿,比如曾對其賞識有加的韓琦,以及名望如日中天的歐陽修和文彥博等人。

那麼狄青為何會遭到這些名人和重臣們的眼中釘和肉中刺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來,他出身貧寒,因臉上有刺字而被文人士大夫瞧不起。

宋朝時,臉上刺字的一般只有士兵和罪犯,狄青因當年代兄受過從軍後,臉上就一直有字。

仁宗皇帝曾勸他將臉上的刺字給去掉,但他卻不聽,他要讓士兵們都能夠像自己一樣,雖然出身微賤,卻能憑藉軍功暴打皇帝的知遇之恩。

可其他大臣卻歧視和輕視他。

比如他在任職樞密副使期間,迎接他的人就因為其遲遲不到,而忿忿不休的罵他「迎一赤佬,還屢日不來」。

狄青過去的頂頭上司韓琦的歌伎曾當著狄青的面勸酒,都敢毫不客氣的說「斑兒請你喝一杯。

二來,宋朝重文輕武,武將的身份在文官集團中處於弱勢地位。

宋朝做官是講究出身的,尤其是講究進士及第,一等為進士出身,二等同進士出身,三等為賜進士出身。

而狄青只是個大老粗,只是在行伍之中受過范仲淹的教誨,讀過一些書罷了,和那些根紅苗正的朝廷大員根本沒法比。

狄青自己也深知這一點,就曾感嘆說:「我與韓樞密(韓琦)官職軍功相等,只是少一進士耳。

」所以當他深受仁宗賞識破格提拔後,就被文官集團所忌恨。

因為他們不敢對仁宗皇帝有何不滿,於是乎,狄青就成了替罪羊。

三來就是歷史原因了,因為太祖皇帝是因為陳橋兵變而奪得的天下,所以武將是不能掌控著重要軍權的,這是宋朝建國以來的基本國策和最低底線。


仁宗皇帝可以一時「糊塗」忘記了祖訓,可那些大臣們可沒忘。

在狄青之前,還沒有哪個單純的武將能夠出任樞密使這一重要職位,很不幸,狄青觸犯了他們內心深處的忌諱。

比如歐陽修就曾屢次上書皇帝,要拿下狄青,實在沒理由,就說當年的洪澇災害就是針對狄青所任非職的徵兆。

而文彥博則說他軍權在手,「朝廷疑耳」。

啥意思?這就是典型的「莫須有」罪名!仁宗皇帝為其辯解,稱其是忠臣,結果文彥博卻說:「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這句話殺傷力極大,瞬間就說得仁宗皇帝啞口無言,同時也註定了狄青的悲劇結局。

四來,狄青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道和文臣搞好關係,尤其是官場的潛規則。

在他功成名就之時,他沒有選擇急流勇退和明哲保身,他沒有料到自己會和歷史上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一樣,會被卸磨殺驢。

他更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的一時疏忽,在家中祭祖焚燒紙錢時,因為火光沖天驚擾到了周圍百姓,從而被負責消防的小吏告知了朝廷,進而被政敵們造謠惑眾,說他家中夜有怪光沖天。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政治事情,通常會被視為是有野心的臣子圖謀不軌的表象。

就這樣,狄青在所謂名臣們的聯手打擊下,最終被貶官外放。

僅僅一年多,就抑鬱而終了,終年50歲。

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死後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被追贈為中書令,諡號「武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北宋第一名將,晚年竟被活活嚇死

「北宋缺將,南宋缺相」歷史學家是對兩宋文武集團體制畸形發展的一種戲謔,事實上北宋王朝並不缺乏作戰能力突出的名將,只是朝廷一貫地限制武人的發展,導致無能者居高位而有能者受排擠。所以到了北宋末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