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和蜀漢反水大戰,魏國在幹嘛?為啥不進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吳和蜀漢反水大戰,魏國在幹嘛?為啥不進攻?
在當時的三國後期,發生了一件十分經典的戰爭,一場在歷史上都很有名的防禦戰爭,那就是夷陵之戰。
當時的關羽在對魏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吳國因此就很緊張了,害怕蜀國的勢力坐大,因此就決定奪取荊州。
東吳的掌權者孫權和大都督呂蒙聯手上演了一齣好戲,他們藉助關羽的高傲,順利的拿下了荊州,還殺死了關羽。
而劉備在知道自己的兄弟死去了之後,直接哭昏過去了。
但是當時的他忙著稱帝,所以說在事情發生的一兩年時間裡沒有時間進行報復。
在公園二二一年,漢昭烈帝劉備登上了皇位。
並且開始了對於吳國的報復,當時的劉備率領士兵御駕親征,還得到了蠻夷的幫助,可以說是春風得意。
吳國在得到消息後也沒有消停,立馬就派出了大都督陸遜參戰,夷陵之戰就此爆發了。
在開始的時候,劉備十分的心急,因此頻頻進攻,而陸遜十分的沉著,他知道在這個時候和士氣強大的蜀國作戰是沒有好處的,所以說劉備想要的決出勝負的戰爭一直沒有開始。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備再也等不了了.
讓別人知道他一個皇帝被一個吳國的將領攔住是很麼面子的,水軍也就開始登陸了,陸遜也捉住這個機會,開始了反攻。
憑藉火攻,他一舉打敗了蜀國,劉備也差一點沒有逃出來,這次戰爭讓本來就實力最弱的蜀國更是雪上加霜,那麼在當時蜀國和吳國大戰的時候,實力最強的魏國為什麼沒有趁機出戰,藉此統一三國呢?小編我下面就來給大家說一下。
首先一個就是當時的魏國國內勢力並不穩定,當時的魏國曹丕剛剛稱帝,本來一心向漢的一群人不樂意了,因此魏國的動蕩產生了。
曹丕為了穩定自己國家的局勢,不能夠出兵進攻其他兩個國家,否則自己國家空虛,一些反動勢力很有可能造反,自己的國家很有可能滅亡,這也就得不償失了,只有穩定住了國內局勢才能夠有更大的可能。
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的兩個國家雖然說在打仗,但是對於魏國的戒心卻是絲毫沒有減少,一直防範著魏國。
魏延鎮守蜀國的邊界,合肥那裡也是有吳國的將領鎮守。
而且魏國一旦出兵,本來大戰的雙方很有可能停下來反擊,魏國還有可能因此損兵折將,這就是為什麼當時的魏國沒有選擇出兵。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魏國是想要消耗一下這兩個國家的實力的,所以說選在了旁觀。
當時的魏國雖然說很強,但是也不是另外兩個國家聯合起來的對手,所以說這一次的夷陵之戰是一個不多的機會來消耗他們的實力,但是誰都沒有想到,陸遜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大獲全勝,沒有給魏國留下來任何機會。
魏國的小算盤自然就打空了,再也沒有其他機會了。
基於以上這三點,這也就是為什麼魏國沒有在蜀國和吳國大戰的時候出兵了,不僅僅是為了穩定自己國家的局勢,更是因為陸遜的強大,他不僅打敗了劉備,更是給了曹魏一擊,讓他們沒有時間來發動戰爭。
陸遜也因此聞名於三國,而蜀國在失敗了以後,劉備也就一病不起了,之後的一系列事情也就如大家知道的那樣。
其實劉備如果沒有進攻,蜀國也就不會是一副爛攤子的模樣,諸葛亮的北伐說不準還會成功,這也是說不準的。
夷陵之戰蜀漢損兵折將,東吳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呢?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
陸遜深陷八陣圖不得出時,為何卻被諸葛亮的岳父救出?
陸遜是東吳孫權的」社稷之臣「,他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他與呂蒙襲荊州,致使關羽潰敗逃亡被殺。又親自指揮抵禦劉備前來報仇的傾國之軍,最終火燒連營七百里,大勝劉備使蜀...
從三國的人口與疆土來看,曹魏統一是大勢所趨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疆土方面:曹操占據北方,東吳依長江天險與魏國劃江而治,蜀漢獨占益州。人才方面:蜀漢握有五虎上將,臥龍和鳳雛;吳國方面,江東四傑是星光熠熠。可蜀漢和東吳聯手為何還打不敗魏...
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成全了諸葛亮與陸遜嗎?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
三國時期劉備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嗎?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段比較輝煌的時期,在這段亂世文明中產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屬魏國的曹操和吳國的孫權還有蜀國的劉備了,且不說曹操的奸雄本色,吳國孫權的三國...
襄樊之戰及三國格局演變——以博弈論視角分析
襄樊之戰是東漢末年的一次關鍵戰役,確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魏蜀吳基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進行博弈,外交政策屢次更迭。本文以博弈論的視角探討襄樊之戰及戰後各國政治策略的合理性。一、赤壁之戰後魏蜀吳...
關羽死後若是諸葛亮帶兵伐吳,定能蕩平江東一統三國!
劉備伐吳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
劉備伐吳的時候真的是無人可用了麼?為什麼帶了這幾個參謀?
三國這個動盪的年代一直是官方和民間津津樂道的話題,老羅的《三國演義》更是成為無數人的佳談美話。其實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有個話題始終引發著眾多的爭議,那便是劉備為什麼在關羽被殺、張飛暴斃後大舉出兵伐...
劉備伐吳,最大贏家,不是蜀國、不是吳國、竟是曹魏家!
劉備伐吳前到底有多少兵馬劉備伐吳前到底有多少兵馬呢?其實劉備伐吳就是指夷陵之戰,這一戰役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戰例,吳國利用積極的防禦措施,...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夷陵之戰時劉備為什麼會先勝後敗,走下坡路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爆發於公元222年,是三國時期吳國(孫權)和蜀漢(劉備)為爭奪戰略要地荊州八郡而進行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劉備在成都稱帝...
陸遜火燒連營的事件是怎麼發生的
電視劇《新三國》是根據原著《三國演義》改編而成。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到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然後被司馬懿攛掇政權之後天下歸晉的故事。精彩的劇集,獲得了首爾國際電視劇亞洲電視劇大獎等等知名獎項。...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獲勝,三國將會怎麼樣
三國時期,劉備為報關羽被殺之仇,出兵攻打東吳,被陸遜打敗,身死白帝城,那麼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沒有被陸遜打敗,那麼會發生什麼呢?劉備攻打孫吳是傾國之兵,所以失敗後,也把蜀國的家底基本丟光了,留給...
三國:三國唯一一次以一地對抗兩國的戰役,戰爭激烈到曹操要遷都
三國之所以那麼被人們如此喜愛,除了裡面那些精彩的故事和那些性格各異的人物。最吸引人注意的還是那些恢弘壯闊的戰爭情節。畢竟戰爭是男人永恆不變的話題,也是最能激起人們興趣的一個話題。每個人都渴望自己...
黃權為什麼投靠魏 黃權的軍事才能如何
黃權是三國的一位大將,主要的帶兵生涯是在蜀漢時期,早年在劉璋手下,劉璋投降後成為了劉備下面的偏將,為劉備攻取漢中立下了功。蜀漢伐吳失敗後,黃權投降了曹魏,此後就極少領兵打仗了,但還是在魏國為官,...
三國中孫權為什麼看起來是個配角,偏安一方,沒有統一三國心思
三國中,吳國可以說最沒有存在感了,孫權沒有統一天下的心思,選擇偏安一方,而曹操劉備兩個統治者都是以漢朝自居,為了恢復漢朝的統治而奮鬥一生。孫權沒有統一三國的心思,主要有兩個原因: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