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的人口與疆土來看,曹魏統一是大勢所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
疆土方面:曹操占據北方,東吳依長江天險與魏國劃江而治,蜀漢獨占益州。
人才方面:蜀漢握有五虎上將,臥龍和鳳雛;吳國方面,江東四傑是星光熠熠。
可蜀漢和東吳聯手為何還打不敗魏國呢?一方面是由於蜀漢和東吳因荊州的歸屬權撕毀盟約而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則是人口和所占疆土的緣由。
一、人口
在三足鼎立時期,人口逐漸穩定,據統計:
蜀國人口約有28萬戶,即94萬人左右,而士兵只有十萬多一點。
吳國人口約有52.3萬戶,230萬人左右,士兵約23萬。
魏國人口約有103萬戶,443.28萬人左右;士兵約50萬。
從人口數量上看,魏國大約是吳國的兩倍,蜀國的五倍;士兵數量接近蜀國和吳國的兩倍。
所以,蜀、吳必須聯手,要不根本沒法打。
可就算是聯手,蜀、吳也是以少打多。
在這種情況下,蜀、吳只有速戰速決才有獲勝希望,否則長時間拖下去耗都耗死了。
兵力統計,在赤壁之戰時,曹操約十五六萬,孫權五萬,劉備一兩萬。
可後來,吳蜀兩國卻為了個荊州打了起來,夷陵之戰中,陸遜統率的吳國抗蜀軍的兵力約五萬。
(《資治通鑑》、《三國志吳主傳》、《陸遜傳》均有記載);蜀軍的總兵力在七萬左右,其中在夷陵地區作戰的有六萬人。
戰敗後,劉備退回永安時只有兩萬多兵防守,重臣黃權孤軍無援,無奈下投降了魏國;而東吳也損失不小。
二、疆土
三國時期,十大繁榮城市分別為洛陽、長安、許昌、鄴、南皮、宛、漢中、成都、襄陽、建業。
其中,有六個城市歸屬魏國,而且天子——漢獻帝也在曹操手上。
要知道,天下的讀書人都是有崇高理想的,天子在哪,哪兒就是政治中心,就是莘莘學子嚮往和努力前往效力的地方。
因此,魏國的人才不斷湧現,有大族後裔如終會、陳泰等能獨當一面,也有草根出身、屢次擊敗姜維的鄧艾。
而蜀國地少人稀,人才基本靠吃老本,到了後期,撐起蜀漢的支柱竟然還是從魏國投降過來的姜維;吳國的交、廣兩州大部分地區還沒開發,民風還未開化,人才全靠士族大家的家庭教育,其中以陸遜的家教最為成功——陸抗,也正是陸抗維持著吳國,反而是三國里最後滅國的一個(魏國被晉國取代)。
再說軍隊,東漢末年,北方的烏桓、鮮卑逐漸入居中原,散布於沿邊諸郡。
光匈奴入居汾水流域的就有三萬餘落。
這些馬背上的民族,作戰之勇猛可見一斑。
魏國吸納了這些士兵,組成「虎豹騎」,由曹氏親族統領。
在戰場上,尤其是平原上,曹魏的作戰能力是碾壓其他兩國的。
東吳方面,吳國水戰天下第一,這沒問題。
可陸戰很渣,在征服山越後,將越人從山區遷至平原,總數約有十餘萬人,也算是不小的補充了吧。
蜀國的士兵一部分是從荊州過去的,一部分是益州本地的,諸葛亮在征服南蠻後,抽調了南蠻中的精銳士兵組成特種部隊,他們能身披鐵甲翻山越嶺,號稱「無當飛軍」。
三、總結
晉國(魏國前身)統一三國,不是偶然,因為從疆土和人口上就占了絕對優勢。
一個國家,掌握了人才和經濟,才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三國十大頂級統帥前期看曹操周瑜,中期陸遜諸葛亮,後期鄧艾陸抗
三國十大頂級統帥,總體來看主要有曹操、周瑜、孫策、諸葛亮、司馬懿、呂蒙、陸遜、鄧艾、姜維、陸抗十位,排名不分先後。其中若論對時局的影響力而言,大概有六位有著全局性的影響,是對三國大局的形成、發展...
三國里有哪些厲害的儒將,其實他們都很牛
在三國有很多文武雙全的人才,雖然他們的武藝異於常人,非常的厲害,但他們行軍打仗並不靠一股腦的猛勁,有時候也靠聰明的才智。他們這樣的人也是小編喜歡的人,他們打仗不靠蠻勁,靠的是智慧。那大家就要問了...
三國時期各國人口有多少?
三國時期,魏蜀吳鼎足而立。一、疆土數據 魏國的疆域占有整個華北地區,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三國志》中單獨立傳的臣子有兩個,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誰?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曹操、劉備、孫權等皇帝級別的人物,可以享受到單獨列傳的待遇。但是,如同太史公的《史記》中,項羽以霸王的身份享受到皇帝才有的本紀待遇一樣。在三國志中,竟然也有兩位非皇帝人物被...
孫權去世後,東吳還能穩定延續28年不亡國,誰的功勞最大
蜀、魏、吳三國,吳國的情況比較特殊。曹魏挾天子以令諸侯,以禪讓的方式,接過漢家權柄。蜀國以漢室正統自居,保舉克復中原的旗幟。吳國什麼都沒有。他們只有世家大族的支持。這是東吳可以在亂世三分天下中鼎...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三國最厲害的父子名將:父親大敗劉備,兒子大破晉軍!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歷史上,虎父無犬子,有很多父子均為名將,名留青史。對於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說到最厲害父子名將,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答案,比如馬騰、馬超父子,關羽、關平父子,夏侯...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孫權為什麼向魏國俯首稱臣?
在三國時期,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得到建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諸侯,之間互相爭鬥了數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還是要數東吳的孫權。但是,在曹操去世後,尤其是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登基稱帝後,...
東吳建國路:無路可走的陸氏父子
公元221年,劉備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東吳。他喊出的口號是為關羽報仇,然而劉備的真正意圖卻也很明顯:吞併東吳,壯大實力。此時呂蒙已經去世,東吳似乎已經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這樣的東吳對劉備來說...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陸遜火燒連營的事件是怎麼發生的
電視劇《新三國》是根據原著《三國演義》改編而成。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到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然後被司馬懿攛掇政權之後天下歸晉的故事。精彩的劇集,獲得了首爾國際電視劇亞洲電視劇大獎等等知名獎項。...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三國中孫權為什麼看起來是個配角,偏安一方,沒有統一三國心思
三國中,吳國可以說最沒有存在感了,孫權沒有統一天下的心思,選擇偏安一方,而曹操劉備兩個統治者都是以漢朝自居,為了恢復漢朝的統治而奮鬥一生。孫權沒有統一三國的心思,主要有兩個原因: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還會是三分天下嗎?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劉備要回荊州,三國又會重新取得另一種平衡,不會出現變數。劉備不可能滅掉吳國,如果一旦把吳國滅掉,那麼魏國勢必會攻擊,到時候獲利是魏國。
他是毛主席最欣賞的一位三國名臣,竟這樣被曹操父子錯過了
公元221年,也就是黃初二年,劉備親征,進攻東吳,發動夷陵之戰。當時孫權舉全國之力應付,並向曹魏稱藩,朝臣很多都慶賀,但有一個人卻認為孫權並沒有臣服之心,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稱藩。他就是三名臣,毛...
《三國志》單獨立傳的兩位臣子:一是諸葛亮,另一個是他?
對於三國這一段歷史,陳壽的《三國志》是大部分人進行了解的主要史籍。在三國志中,曹操、劉備、孫權,包括他們的後代,也即帝王級別的人物,基本上都會享受到單獨列傳的待遇,比如記錄劉備的《三國志·蜀書...
黃權為什麼投靠魏 黃權的軍事才能如何
黃權是三國的一位大將,主要的帶兵生涯是在蜀漢時期,早年在劉璋手下,劉璋投降後成為了劉備下面的偏將,為劉備攻取漢中立下了功。蜀漢伐吳失敗後,黃權投降了曹魏,此後就極少領兵打仗了,但還是在魏國為官,...
三國影響歷史發展的頂級統帥,諸葛亮排名第五,第一實至名歸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之後,群雄割據,戰亂不斷,這個時候湧現出無數的高級統帥,比如曹操、周瑜、孫策、諸葛亮、曹真、司馬懿、呂蒙、陸遜、鄧艾、姜維、陸抗、羊祜,杜預,王睿等人。但是若論對時局的影響力而...
三國時代將才輩出,前有關張趙馬黃,後有"陸遜+等等"吧
三國時期是英雄輩出的一個年代,然而英雄也總有遲暮的一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前三國時代的那些萬人敵大將,關張趙馬黃、呂布、典韋、許褚、張郃、張遼紛紛老去,孫劉曹三位君王,除去孫權之外...
為什麼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三國時代魏蜀吳,蜀國和吳國聯合對付曹魏,結果打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讓魏(以及繼承魏的晉)給滅了。從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東吳滅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間半個多世紀,除了關羽北伐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