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戰爭史思考之諸葛亮的「七傷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算得上一位被後人崇拜的半神人物。

無論在《三國演義》或者是「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等京劇戲目中,諸葛亮身著八卦衣,羽扇綸巾(這個形象本來是周瑜的,參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氣定神閒地籌劃出草船借箭、空城計等計策,展現出舌戰群儒、借東風、八陣圖等神技他儼然化身智慧象徵,這一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毫無異議。

然而,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角度重新審視諸葛亮的戰略戰術,有所省察和辯正或許還是有益的。

歷史上對諸葛亮最公允的評價或許是陳壽的《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諸葛亮擔任丞相,以誠待人,公正無私。

……可以說是一個精通治國之道的良才,然而他連年用兵,卻未能最終獲得成功,這大概是因為隨機應變的軍事謀略不是他的專長的緣故吧!

總的說來,諸葛亮確如陳壽概括的「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諸葛亮長於治教,行政管理水平很高,也注重研究技戰術,所以軍隊能做到軍紀嚴明、部伍嚴整、器甲精良、訓練有素。

如果套用公司經營管理的概念,就是ISO完備,PPT出彩,前台美、午茶贊、個個職業風範,人人打卡積極,財報數字漂亮,內控毫無瑕疵,但是這和公司長期現金流是否穩健和以及企業長遠發展的盛衰並不必然呈正相關關係。

諸葛亮的戰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出山之初以畫策臣身份對劉備提出全盤戰略構想「隆中對」,一個是秉持蜀漢國政後的各項實際操作。

隆中對的主旨是:「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如果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少數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修明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南陽和洛陽等中原名都,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出擊秦嶺以北的關中平原地帶,老百姓誰敢不用簞盛飯,用壺盛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毛澤東先生評價諸葛亮的戰略「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他也許想起了1934年李德、博古的「六路分兵」和1947年華野「七月分兵」的教訓,這個從戰略原則角度完全見仁見智,暫不展開申論。

公允地從戰略角度來看,諸葛亮還是有遠見卓識的。

類似隆中對的策略,東吳的魯肅、周瑜甚至甘寧先後都提出來過,可以說是當時南方反曹魏陣營有識之士的共識,但前面說到這是諸葛亮當時作為畫策臣提出的戰略,後續的執行似乎更為重要。

戰略和商業計劃端賴於執行。

荊州之失、關公之歿使得隆中對的構想成了跛腳的商業計劃書,就像一家企業原本可以使用的資金減少了一半。

劉備為關羽報仇伐吳的夷陵之敗,又大大虧蝕了本錢。

無法控制的大局變化和之前董事長的豪賭要新任總經理在後續經營中不斷買單,這是諸葛亮悲劇的根源之一。

如果就這一部分深責諸葛亮失之公允。

對此我們的結論是:隆中對還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構想,實在要說不足,主要還是落地環節設計的一些缺失,以及變數發生後戰略調整不足,總體瑕不掩瑜。

史載劉備攻下成都後為「軍用不足」而擔憂,接受了劉巴的建議「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市」。

這樣一來,「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處理財政危機的最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增加貨幣發行量,但後果是悲劇性的,這一記「番天印」下來,蜀中百姓無論貧富,直接被主動型的惡性通脹掠奪了一回,其在數月之間被剝奪的財富約相當於所謂「暗弱」的劉焉、劉璋父子30年左右的地產財政積累。

這一部分的責任如前所說諸葛亮不是最核心人物,主要還得劉備自己承擔。

除了劉巴是諸葛亮竭力挖角得到的人才之外,別的基本不能算到他頭上。

但是,蜀漢政權因為嘗到了「甜頭」,之後又先後出現了犍為五銖、太平當百等多種虛值大錢。

在整個蜀漢統治期間這些虛值大錢不斷減重,逐漸更加劣薄不堪。

魏國皇帝曹奐曾經說:「(蜀漢)虛用其眾,刻剝眾羌,勞役無已,民不堪命。

」這當然是敵方的言論,不過,諸葛亮自己也承認蜀漢「民貧國虛」、「益州疲弊」。

這種官營壟斷本身雖然能快速斂財,卻從根本上損害了地方經濟活力。

《三國志•吳書•薛綜傳》提到,孫休問出使蜀漢薛綜蜀國政治的得失,薛綜回答:「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這雖是蜀漢後期諸葛亮去世後的情況,但遠因就肇端於自劉備、諸葛亮始的不恤民情的財政金融政策和民生重要行業的官營壟斷制度。

最後三國歸於一統是北方先後戰勝蜀漢和東吳,這其中當然有很多其他因素,可是至少反映出一點:用超經濟的暴力對本地區人民竭澤而漁,將其裹挾在戰車上一路狂奔,無論有什麼冠冕堂皇的大義名分,大廈終將傾覆。

如果根據蜀漢的戰略產生畫面感,或許就是金書中「宗前輩的七傷拳還沒練得到家。

人身五行,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脾屬土、肝屬木、再加上陰陽二氣,一練七傷,七者皆傷。

這七傷拳的拳功每深一層,自身內臟便多受一層損害,實則是先傷己,再傷敵」(《倚天屠龍記》)
;又或者是「摘星子此時臉上已無半點血色,一口口鮮血不住向火焰中吐去。

他噴出一口鮮血,功力便減弱一分,這已是騎虎難下,只得硬拼到底」(《天龍八部》)


這種大殺器偶一用之也許未嘗不可,但持續42年(公元221年—公元263年),實在並非老成謀國的治世宏謨。

如果蜀漢是一個創業企業,首先需要明確創業是創造社會財富的活動。

創造社會財富意味著不能竭澤而漁,不是在現有蛋糕中儘量多吃多占,而是要激發巴蜀、漢中和南中地區的經濟內生動力,把蛋糕做大;比如不是建「錦官城」(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成都別名源此),而是應當鼓勵百家爭鳴,如左思《蜀都賦》描述的場景「闤闠之里,伎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

貝錦斐成,濯色江波,黃潤比筒,籯金所過。

」(里弄之中,到處都有織錦作坊,各家廠房各不相同,機杼之聲彼此共鳴。

錦上織滿花紋,經過成都江水的的洗滌色彩更美,筒中細布,價值昂貴),並且發揮其獨有的產品和貿易優勢,佐以重商主義的政策扶持——我們無法超越時代要求諸葛亮像哈耶克一樣思考和行事,但有些事或許是不難做到的,連西漢景帝七國之亂的吳王劉濞都知道在封國內大量鑄錢、煮鹽,而使得吳地的百姓沒有賦稅,這雖然是市恩,但畢竟凝聚了人心。

春秋責備賢者,我們或許只是試圖在一個更高的維度進行摸索,而並不是貶低諸葛亮。

是的,這只是告訴我們,戰略制定者不可能是占據全知全能地位的智慧化身。

戰略本身是個不斷摸索、疊代優化的過程,尤其在不確定性高的環境下,戰略制定者和執行者並不總能理性決策,很多時候要尊重想像力和偶然性的作用。

這或許是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Michael E.Porter )的管理諮詢公司Monitor Group申請破產的原因,也是萬科總裁郁亮聲稱萬科沒有戰略的原因。

成都武侯祠掛有一副清代詩人趙藩手書的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他的本意應是讚美和歌頌諸葛亮,但如果我們細細體察,確實有三復斯言、深刻反思的地方,這也確實值得現代企業管理者作為殷鑑不遠的借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隆中對》的戰略「誤區」

說諸葛亮是個英雄,這一點沒有人會懷疑;說英雄也經常會犯錯誤,諸葛亮並不例外,這一點同樣有人相信。千百年來評騭諸葛亮功過得失的文章、言論不知幾何,稱得上是多如過江之鯽,其中直言不諱批評諸葛亮的缺...

三國丨五虎將中唯一的一位戰略家

劉備從起家到占據荊、益二州及至稱帝建立蜀漢政權,文,主要的依靠諸葛亮,武則依靠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員大將,也即是後來人們稱作的「五虎上將」。關羽為「蕩寇將軍」、...

諸葛亮理想破滅,難道是隆中對錯了?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隆中對》,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可以這麼說,蜀漢集團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構想進行發展、擴張的。但是,後來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個戰略構想後...

《隆中對》為什麼實現不了?原因其實很簡單!

隆中對策無疑為顛沛流離的劉備集團指出了一條明路,可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隆中對最終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未能讓劉備集團「興復漢室」。那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稍微分析一下,到底是因為隆中對本身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