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吳國的功臣,最後卻被孫權活活罵死,這究竟是為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時期,魏蜀吳各國能人輩出,在孫吳裡面,就有一個人,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文韜武略,為孫權的得力重臣,當上吳國丞相,在和蜀國的戰鬥中,他先建功立業,開疆擴土。
誰能想到,他最後竟然是被孫權罵死的。
他是誰,為什麼會被罵死?
這個人就是陸遜,他本來就是江東的名門望族,在孫氏家族奪得江東建立吳國之後,為了拉攏當地的名門望族為自己的統治效力。
於是在公元204年,孫權就邀請已經二十一歲的陸遜來到朝堂,並封陸遜為將軍,希望以陸遜為代表的這些江東名門來為自己的統治效力,為了讓陸遜死心踏地跟隨自己,後來孫權還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了陸遜。
所以,這陸遜對孫吳也是盡心盡力,公元219年,孫權想奪回被劉備「借走」的荊州,於是就和陸遜、呂蒙商議對策,陸遜和呂蒙商議以後提出一條妙計。
就說呂蒙現在病重了,暫時有年輕的陸遜代替呂蒙,這陸遜到位以後一連給關羽寫了幾封信,在信中陸遜對關羽大家讚賞,並說自己年輕是小輩,希望關羽多多關照。
這關羽看到陸遜的信之後,甚是滿意,並對孫吳放鬆了警惕,並將在南方應對吳國的軍隊調到了北方去應對魏國。
陸遜見計謀得逞,於是呂蒙趁著關羽打魏國的時候,挑選精兵偽裝成商人成功進入荊州邊境,然後偷偷幹掉了關羽哨所里的守衛,然後奪取了公安、江陵要地,最後又有孫權帶大部隊突然殺到,搞的關羽腹背受敵,最後戰敗逃到麥城被殺。
在這一戰中,陸遜出謀劃策,可謂功不可沒。
劉備聽說兄弟關羽被殺,悲憤至極,為了給兄弟關羽報仇,公元221年,劉備親自率領四萬大軍浩浩蕩蕩來攻打吳國,孫權本來想向劉備講和的,但是劉備不聽,於是孫權派出五萬大軍,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前往迎戰。
當時,劉備的大軍正在攻打孫權的侄兒孫恆,軍中大將一紛紛要求分兵去支援孫恆,陸遜在勘察了地形之後,拒絕了這一建議並固守城池來消耗蜀國的兵力銳氣。
劉備久攻不下,只好將營地搭在陸地上,並且前後聯營百餘里,陸遜看到這一情況後覺得機會來了,於是下令用火攻的方法攻打劉備營地,後來將劉備的軍營全部燒光,劉備軍大敗而歸,經過這一次大戰,陸遜在吳國的地位更加高了。
後來,陸遜不僅當上了丞相,孫權還讓陸遜給自己的兒子當師傅,陸遜在給太子上課的時候,也是盡心盡力,看到太子有不當的行為都會加以規勸。
可惜的是,在孫權的三兒子孫和當太子的時候,這孫權一看陸遜這個老傢伙,整體交個太子一些儒家學說,搞的孫和一心聽從老師陸遜的建議,內心十分不爽,孫權對陸遜越來越不信任了,怕太子繼位之後那不就只聽你丞相的話了?
於是,孫權便不再喜歡太子孫和,卻更喜歡沒有被陸遜教過的魯王孫霸,並且一心想要廢除孫和,然後立孫霸為太子,孫權的這一想法被以陸遜為首的太子集團極力勸阻,時不時給孫權施加壓力,於是孫權開始打擊以陸遜為首的太子一黨,不但流放了太子身邊的顧乘等人,甚至還殺了與陸遜關係相當鐵的太子太傅吾粲。
除了這些,孫權還經常派人到陸遜家裡去責罵陸遜,說他都這麼老了,幹嘛要干預自己立誰為太子的事情,被派去罵他的人更加添油加醋,終於陸遜不堪忍受辱罵,在一次被罵後,被氣到吐血而死,時年六十三歲。
至於孫權為什麼要罵死陸遜,我覺得絕對是陸遜干預孫權廢立太子的事情,管太多了。
傳說中的江東四英傑,都是什麼樣的人,給孫權帶來了什麼影響?
可能是由於《三國演義》的緣故,說到三國,更多人關注的是曹魏與蜀漢,而雄踞江東孫吳,總是容易被忽略掉。但只要說到東吳,就不能不提傳說中的江東四英傑。素有「曲有誤,周郎顧」一說的周瑜,老好人形象的魯...
吳國3大名將,第1位堪稱完美,第2位毛主席都稱讚,第3位一戰成名
三國這段歷史本來是沒有的。因為東漢王朝的最後一個年頭,也就是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是曹魏的黃初元年,也就是說,從紀年的角度講,漢魏是緊接著的,漢以後就是魏,哪來的三國呢?但是我們又不能否定三國確實存...
諸葛亮所謂『不求聞達於諸侯』是假!野心最大的家族—諸葛家族!
三國中假若你真的去認真研究的話,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諸葛這個家族每個國家都有。而且是同一代人分別進入各個國家的,我給大家分析一下諸葛三兄弟的任職情況,全都跟軍權撇不開關係。諸葛亮(...
無限膨脹的慾望讓劉備死在了白帝城
劉備,歷史上來看也算是個梟雄。從一個沒落的皇族中慢慢的打下了一片江山,成為蜀國之主。劉備取完「天府之國」巴蜀之地,荊州未失時,經過幾年的發展,實力瘋狂上漲,不在像以前那樣碰到別人只能跑路了。荊州...
三國時期,魏國和蜀國在交戰的時候,為什麼感覺吳國掉線了一樣?
三國時期的時候,魏蜀吳三國之間,表面上是分足而立之勢,感覺是穩定的局面。其實,蜀國和吳國都非常清楚,魏國的國力是遠勝於自己的。並且一時的穩定,不是代表永久的,天下的大勢總歸是要統一在一起的。但...
魯肅,三國時期的真英雄!
提到魯肅,很多人都覺得他幾乎一事無成,唯唯諾諾,在東吳和劉備之間只是負責傳話的而已,可真實的魯肅,是個胸懷大略,目光長遠的政治家。不細讀歷史,不好好品讀,不會發現魯肅的智慧,他總是表現的那麼大智...
東吳的都督都死的很不正常嗎?其實不然!
在三國名將中,吳國的四任大都督是比較奇怪的幾位,功勳自不用說,羽扇綸巾,指揮作戰,均是鎮定自若,風采十足。唯一與眾不同的是都死的比較突然,尤其是前三任,周瑜,魯肅,呂蒙。他們的死不顯得很突然嗎?...
中國一地方,戰略位置很重要,孫權搶奪後,緣何諸葛亮不敢再奪?
三國之後民間有一句諺語,這句諺語就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一開始荊州便不屬於劉備,而是屬於吳國,荊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吳國絕對不能放棄的一環,於是劉備才會用借這個字來占領這片地盤,否則他們時...
劉備打不過陸遜,狼狽逃到白帝城,陸遜為何不追,原因很無奈
三國中劉備的陣營,從關羽失荊州開始,形勢急轉而下,蜀漢接連出現敗仗,損兵折將,同時又丟了大片先前打下來的領土,關羽死後,劉備發兵東吳,想要為他的二弟關羽報仇,結果卻打不過名不見經傳的陸遜,兵敗逃...
諸葛瑾一生沒辦成過一件事卻為何步步高升?
諸葛瑾的一生,沒有辦成過一件事兒,卻步步高升,善始善終。他的故事沒有什麼精彩之處,卻極為耐人尋味。乍一看,諸葛瑾除了是諸葛亮的哥哥什麼都不是;再一看,他的另類、他的反常識,是那麼的無與倫比、登峰...
謀關羽,敗劉備,一人之力打殘蜀漢,他卻出將入相
江東四英將,各有所長,功勞各異,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收復南郡,魯肅力促孫劉聯盟,力主抗曹,確定江東發展戰略,呂蒙奪取荊州,使得東吳取得戰略優勢,陸遜呢,陸遜有什麼功勞,能夠跟他們相提並論?
如果諸葛亮跟隨劉備一起伐吳,是不是會伐吳成功?
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再加上孟達投降了曹魏,可以說短短几個月內原本一片蒸蒸日上的劉備來說真是當頭一棒,不僅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而且自己幾十年的兄弟被孫權所...
誰說三國東吳沒有大將?這七位名將,足以讓吳國鼎立於天下!
一提到三國的名將,不是什麼蜀國的五虎上將就魏國的五子良將。那麼三國的另一國東吳呢?難道就沒有拿得出手的名將嗎?非也,吳國能成為三足鼎立的其中一環,怎麼可能少得了能征善戰的大將呢?只不過可能吳國的...
孫權為何敢殺關羽,他殺關羽是感情用事嗎?
關羽之死在三國時期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他的死應該說是徹底促成了三分天下的形勢,劉備徹底丟失了在荊州的占領區,從此蜀國的勢力再也無法伸及荊州地區,諸葛亮在隆中替劉備規劃的兩路大軍伐魏的計劃也徹...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他的一計害死了關羽,他才是關羽之死的幕後之人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準備攻打合肥,魏國聽到風聲後急忙調動大軍防備吳軍。正在這個時候,鎮守荊州的蜀國大將關羽,抓住機會帶領大軍攻打襄樊,圍住魏國大將曹仁,水淹于禁七萬大軍,斬殺龐德,一時間勢如破竹、...
吳蜀同盟為何消滅不了曹魏?名為同盟,實則各懷鬼胎
司馬歷史觀: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成為群雄割據最後的勝利者,三人建立的國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從此以後中國歷史上便多了一段三國時代的記載。三國之中,魏國占據半壁江山,實力最強;蜀國和吳國結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