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七十二名將,魏國兩人,蜀國三人,吳國四人,你能猜中幾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古名將以配享武廟為榮,進入武廟既是人們對其能力的肯定,也表達了對他們的喜愛。

漢末三國時代戰事頻繁,名將輩出,大放異彩,有九位傑出人才進入武廟,分別是魏國的張遼、鄧艾,蜀國諸葛亮、關羽、張飛,吳國周瑜、呂蒙、陸遜和陸抗。

曹操曾沾沾自喜地號稱自己帳下良將千員,猛將如雲,可進了武廟的卻只有張遼鄧艾兩人,其中鄧艾還是司馬家發掘提拔的,其未必效忠魏室。

這九人都是漢末三國頂尖的人才,擔任的都是一軍統帥,功績非凡。

張遼前期輾轉效力於多位強人,遇到曹操後展現出不俗的領軍才能,與樂進、李典搭檔鎮守合肥,逍遙津一戰令其威名大震,自張遼始,合肥成為魏國升官福地。

張遼的戰績位居五子良將之首,也遠超諸曹諸夏侯,得配武廟實質榮歸。

而曹魏另一位將領鄧艾,在伐蜀統帥鍾會被姜維堵在劍閣之時,另闢陰平小道,以一軍之力拿下成都,滅亡了蜀國,這樣的功勞入武廟自然也是沒的說的。

蜀國的關羽張飛久隨劉備,幫助毫無根基的劉備在亂世一步步打出一片天地,幾經周折,終於建立蜀漢根據地,其中關羽在荊州北伐中原,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一旦成功,必然是三國第一名將,可惜後院失火,盟友插刀,功虧一簣。

以關羽最後的失敗和張飛沒有領導過重大的戰事,按說進入武廟些許牽強,但武廟七十二將是宋朝人排的,北宋一直被遼占著幽雲十六州,而南宋更是只剩下半壁江山,當時之人對正統的定義出現改變,在魏與蜀之間更偏向蜀,關羽張飛作為蜀漢武將的代表,自然應該列入。

而諸葛亮不但是蜀漢文臣的代表,更是大名垂宇宙的古今完人,文能輔政,武能統兵,雖然戰績不怎麼樣,但他幫助四出流浪的劉備一度占有荊、益二州,居功至偉。

吳國進入武廟的四人無一例外都是大都督,三大戰役吳國打贏了兩場。

周瑜打贏了赤壁之戰,陸遜打贏了夷陵之戰,都是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在這兩次戰役之中,周瑜和陸遜的個人才智尤為重要,周瑜在江東眾多臣僚傾心投降的情況下,力排眾議,抗擊數倍於己的曹軍,當時的曹操簡直是天下無敵的狀態,周瑜能打贏這樣的梟雄,實屬難得。

陸遜面對戎馬一生的劉備,在吳軍屢戰屢敗,損兵折將的情況下,力挽狂瀾,盡顯儒將風采。

而呂蒙相比周瑜、陸遜要弱一些,但是他從一個普通將領能夠不斷學習,一步步成長為一軍統帥,其經歷相當勵志。

呂蒙成名之作就是在關羽聲名如日中天之際,白衣渡江,背後插了關羽一刀。

對於吳國而言,無論是蜀國做大還是魏國做大,自己都沒好處,眼看著關羽功業將立,呂蒙的這個選擇倒也合情合理,維持均勢才是吳國的所求。

陸抗作為陸遜的兒子,其軍事才華完全不亞於其父,陸遜的背後有個孫權,雖然最後兩人不和,但在生死存亡之際,孫權也是給了陸遜極大的支持,但陸抗身後的孫皓不單是個糊塗蛋,更是個混蛋,指望這傢伙給點支援,他不來搗亂已經謝天謝地了,陸抗基本是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了吳國的安危,若沒有陸抗,滅亡吳國輪不到杜預王浚,在羊祜手上就能完成。

東吳之所以能超過魏蜀有四位將領進入武廟,是因為江東集團總是以弱勢對抗強敵,實力的限制就要求將領更多地去打以少勝多的仗,正因為輸不起,所以江東將領很少打敗仗,即便是孫權屢次在合肥折戟沉沙,但江東實力卻從不會因此大損,這從每隔幾年孫權就要折騰下合肥可以看出,一有小敗,孫權就會撤退。

而對於幾位大都督而言,他們受到的期待更高,不僅不能敗,還必須贏,這樣的壓力之下,自然會出名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將,或許他讓你意想不到!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留名青史的軍事將領也不計其數。可以說,這既是一部三國史,也是一部英雄史,他們創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然而,真正能稱得上頂級名將的卻是屈指可數。所謂頂級名將必須具備超乎尋常...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三國歷史上真正的頂級名將,只有這八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之時,群雄並起,名將輩出。可以說,一部三國史,就是一部英雄史。金戈鐵馬,硝煙瀰漫的三國戰場,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締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