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最弱,為什麼諸葛亮不修養生息還要屢次北伐曹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赤壁之戰之前,劉備集團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先後依附曹操、陶謙、袁紹等諸侯,隨後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開始向巴蜀進軍,占據了巴蜀根據地,諸葛亮為何不利用蜀地的資源休養生息,反而堅持要北伐曹魏,最後搞得蜀漢人才凋零、人心背離。

在公元219年,劉備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占據了巴蜀地區。

到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期間,這中間的15年,蜀漢政權一直在和魏國、吳國打仗,蜀國本來就是三國中勢力最弱的國家,諸葛亮偏偏要舉全蜀國之兵來北伐,經過5次北伐最終也沒有撈到太多的好處,他的繼任者姜維也高舉北伐的大旗,按照上兵伐謀的策略,先要修養生息屯足兵力,在一舉克服中原,可諸葛亮平均三年一次都要打一場大仗,這其中又隱藏著什麼玄機。

1、解決人民矛盾,利用北伐轉移國家矛盾

一個國家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解決人民矛盾,劉備是用武力奪取巴蜀地區,而巴蜀前主人劉璋正是為了避免戰亂而投降劉備,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劉備的到來為巴蜀人民帶來的傷痛。

而且劉備的集團是荊州勢力,在統治蜀地時,勢必會和益州本地的勢力發生矛盾,比如在人才的選舉上,資源的分配上。

因此諸葛亮利用北伐,讓大家團結一致,先拋棄個人的恩怨,槍口一致對外,把國內的矛盾轉移到曹魏身上。

2、天下形勢對蜀國不利,蜀國的優勢資源漸漸消失

在秦末時期,劉邦占據巴蜀地區,然後從漢中出兵和項羽大戰三年,最終建立漢朝。

但當時天下有十八路諸侯之多,劉邦雖然打不過項羽,但會聯合其他諸侯一起攻打項羽,最終逼使項羽烏江自刎。

而在三國時期,曹操已統一北方,在版圖上,曹魏勢力如同一塊大石頭壓著蜀國、吳國,只有在蜀國、吳國出現滅亡的危險,蜀、吳才會聯合起來抵抗曹操。

因此諸葛亮必須不斷蠶食魏國土地來壯大自己,才能有實力消滅魏國和吳國,否則只能一味的陷入防守之中,慢慢等死。

3、魏國潛能最大,增長速度比蜀國快的多

中原大地經過連年的征戰,社會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人口急劇的下降。

因此蜀國的常備軍有15萬左右,吳國有20萬,魏國有35萬左右,中原人口雖然急劇下降,但相對來說恢復也會非常快。

曹魏統一北方後,連當時的匈奴都臣服。

如果在整合資源和人口,修養幾年下來,實力一定會蜀國增長的快得多,當面對強大的曹魏,連勝利的可能性都沒有,誰還願意跟一個小小的蜀國混。

諸葛亮在占據巴蜀地區時,就已經預測到了這一點,雖然在巴蜀吃穿不愁,但中原地區的潛能更大一點,只要占領中原,經過幾年的修養,國家社會一定會繁榮起來,而不是困在巴蜀地區,慢慢的等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魏蜀吳三足鼎立,為何蜀漢最先滅亡

東漢末年,由於漢室衰弱導致天下群雄並起,經過赤壁之戰後,中原大地遂分成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其中蜀漢政權是由劉備占據巴蜀創立的,其中更包攬了鳳雛和臥龍兩大謀士,兩位得一可安天下。但為何人才濟濟...

《三國》之三足鼎立話駕校戰略

上篇文章說現代駕校的發展模式是「戰略+運營+團隊」三者融合,本回單說「戰略」。戰略是基於自身的優勢、劣勢及當時的環境和態勢情況分析的基礎上制定的,否則戰略將難以達成。

三國鼎立是指哪三國 三國的皇帝分別是誰

東漢末年以後的三國鼎立:魏國 蜀國 吳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

諸葛亮明知弱小,為何仍要不停的北伐?

三國中蜀國力量最弱,魏國力量最強,在分裂時期,按理說只有勢力強大的一方才會堅持統一,勢力弱小的一方更願意保持獨立,這叫國強主統,國弱就主分。道理很簡單,國弱了還主統,那不是找死嗎。但是三國時候的...

蜀漢僅10萬軍隊為何敢北伐50萬軍隊的曹魏

自赤壁大戰以來,劉備得以占據江南,從而西向得蜀川,北上得漢中,成三分天下。在蜀國集團建立的初期,荊州尚在,蜀國國力倒也位居第二,還有一絲爭衡天下的機會。但自從關羽敗走麥城,劉備託孤白帝,可以說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