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冒著耗損蜀漢國力的風險,而執意北伐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21年7月,在關羽大意失荊州,殺害張飛的部將投奔東吳後,劉備決定對吳國發動一場復仇之戰。

可惜的是,一輩子都沒衝動的劉備,這第一次衝動就收穫了慘痛的夷陵之敗。

在完成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背負了匡扶漢室的重任。

但是,就當時的蜀漢來說,失去荊州這個戰略要地後,不管是人口還是土地都被大大壓縮。

以益州這一州之地,對抗天下有其八的魏國,無疑於以卵擊石。

在軍隊數量、將領素質乃至後勤保障都遠遜於對方的前提下,諸葛亮為什麼要執意北伐呢?難道智聖的他,也不明白這會耗損蜀國的國力嗎?

在劉備去世後,益州的本地士族更傾向於過穩定日子,也即不想再打了,大家一起窩在巴蜀之地過土皇帝的瀟洒日子。

但是,諸葛亮非常清楚,如果不對曹魏用兵的話,蜀漢的人才不僅跟不上,也無法獲得戰火的歷練。

除了魏延、廖化等,以趙云為代表的元老已經沒多少壽命了。

等到老的去世,年輕的沒成長的時候,怎麼抵禦魏國的入侵呢?

從整個三國格局來說,曹操有生之年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目標,孫劉兩家之間的抱團,成為重要影響因素。

如果諸葛亮不在西邊騷擾司馬懿,那邊東吳那邊的壓力必然增大。

如果吳國被消滅的話,三足鼎立的格局何在。

唇齒相依的道理,諸葛亮非常清楚,也在用實際行動向孫權表達大家一起抗擊曹魏的態度。

諸葛亮的北伐,雖然打著恢復漢室,打下中原的旗號。

但是諸葛亮應該明白,只要魏國不犯大錯,蜀漢很難完成蛇吞象。

由此,這也是他不同意魏延的奇襲方案的原因,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奇襲即便成功,所發揮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

而諸葛亮乃至姜維對於魏國西北地區的長期攻擊騷擾,就是迫使司馬懿無法集中兵力反打蜀國。

一旦諸葛亮的北伐威脅消除了,那麼魏國就可以集結重兵,一步一步去蠶食弱小的蜀國。

這就像是兩個武林高手之間的較量,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

諸葛亮氣勢洶洶的北伐,可是在給蜀漢乃至東吳信心。

告訴你們,我諸葛亮不會窩在巴蜀之地等死,我也有著清晰的戰略規劃和戰術方針。

由此,己方人員有信心,有助於保持內部的團結與穩定。

還可以給曹魏不小的壓力,至少在心理上打擊對方。

此外,蜀漢多去分擔魏國的壓力,東吳那邊的壓力自然小一點。

萬一哪一天,東吳運氣比較好,一下子打進了曹魏腹地,諸葛亮這邊也好順勢北進,從而讓曹魏首位不能兼顧。

套用一句現在的話,諸葛亮雖然知道北伐只有1%的可能成功,但他依然願意付出100%的努力,這也是諸葛亮人格的閃光點。

文/情懷歷史

(漫談三國:七十五)

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ID:qinghuailish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皇帝排行榜,阿斗的名次你猜不到!

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總共有11位皇帝,包括魏國5位,吳國4位,蜀國2位。這裡就對此11人進行綜合排名。排名的依據包括文治武功、品行道德。不過才能方面,當然以作為皇帝所需要的經緯之才為主。同時,也...

諸葛亮三番五次北伐,是盡忠,還是另有玄機?

劉備死後,諸葛亮以相父的身份掌管著蜀國。諸葛亮南征之後,由於疆土擴展,而且錢糧富足(南征時候,由於戰勝,消耗由戰敗一方出)。諸葛亮在劉備臨死時說」一定輔佐劉禪,竭盡一生」。而此刻正是國富民強的時...

諸葛亮死後蜀漢為何還能堅持三十年?

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其中蜀國實力最弱。蜀國全盛時期擁有三十多萬戶(未失荊州時),人口約為100萬,是三國中人口最少的。特別是在蜀國建立以後,劉關張接連逝世,蜀國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

子午谷奇襲-諸葛亮一生決策之污點!?

在烽煙滾滾、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各路軍閥明爭暗鬥,都想一統天下。其中不乏很多能人志士,其中首屈一指的自然是千古一相——諸葛亮。但是他的一生也不都是斷無遺策,比如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襲,是否能夠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