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書多卻沒用?掌握閱讀方法,讓你事半功倍(附書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朋友留言問,自己讀了很多書,但內化吸收的效果不好,感覺沒有什麼用,有沒有讀書的經驗分享一下?雖然從小喜歡讀書,但是真正反省自己的閱讀方法,也就在這兩年。
我簡單分享一下自己的閱讀習慣,然後把看過的關於閱讀方法和認知規律的書列出來,希望能夠對這位朋友有一些幫助。
一 如何閱讀一本書
01 瀏覽全書,做結構圖
因為家周圍沒有好的書店,我現在都在網上買書,買書前會先看一下書的簡介,看看目錄,再讀一段書中的文字,感受一下和自己的風格合不合。
有時候,不是書不好,只是文風讀不下去,這樣的書,一般就先不買了。
書買回來之後,我通常會先把書大概翻一翻,很粗的瀏覽。
對於那些想仔細看的書,我會按照書本身的邏輯結構,做一個結構圖,做結構圖的軟體有很多,比如,思維導圖、百度腦圖、幕布等都可以用來做結構圖。
通過這一步,你大概就能知道書中都講了些什麼,哪些部分可能是主要的內容,需要仔細看。
我比較喜歡做結構圖,這可能與自身的思維方式有關,不管學什麼,我都傾向於知道了大的框架,再去研究細節,雖然這樣開始會學得比較慢,但對於後面把細節聯繫起來,反而很有幫助,從長期來看,反而有「慢就是快」的效果。
另一方面,這樣能讓自己心裡踏實,知道目前學的東西處於大拼圖中的哪個位置。
做結構圖,相當於給自己畫了一張地圖,等到後面精讀的時候,就可以對號入座,思路清晰。
舉個自己做的結構圖,如下:
02 從頭到尾,通讀一遍
知道書的大概之後,接下來就是從頭到尾,通讀一遍。
在讀的過程中,我有時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略讀或跳讀,遇到不是很懂的地方也不多想,讀完再說。
有些書有難度,第一遍有不理解的地方很正常,從頭到尾通讀是為了對書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結合前面的結構圖,基本上就對這本書有了一個完整的印象。
通讀的時候,如果對書中的內容產生共鳴,我一般會在空白處記下聯想到了什麼。
如果遇到寫得特別好或者不懂的地方,就會把這一頁折起來,或者用標籤紙貼上去,等後面做筆記的時候,再仔細琢磨一下。
03 精讀,做讀書筆記
培根曾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
」說的就是,讀書要分類,根據書的層次,決定閱讀的方法。
有些書看完一遍,就沒有再看的價值,而有些書,對解決自己的問題很有用,或者很經典,就值得一讀再讀。
在通讀的時候,已經把自己有感觸的部分通過劃線、折頁、貼標籤標註出來了。
所以,精讀的時候,會仔細看這些部分以及上下文的內容。
在精讀的過程中,我會做讀書筆記,有的是直接摘抄原文,有的是摘抄原文+寫自己的想法。
剛開始閱讀的時候,不必求多,每摘錄一段,就寫下自己的看法,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想法,也寫下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要小看這些小想法,這一步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建立起主動閱讀的習慣。
04 寫書評或講書稿
做完讀書筆記,我們經常認為自己已經理解這本書了。
但大多數時候,很可能會存在「元認知」的錯覺。
在《認知天性》中,認知科學家將元認知定義為:「所謂元認知,是指我們對知識掌握情況的理解。
能準確判斷知道什麼和不知道什麼。
」
讀書的時候,經常會覺得自己看懂了,知道作者都說了些什麼,但是如果讓你講給別人聽或者是寫出來,你就會發現,說不出、寫不出,為什麼?這是因為其實你沒有真正的理解,你以為你知道了,其實你只是把別人的想法讀了一遍,寫了下來,然而並沒有細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當你沒有想明白的時候,就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所以,看完一本書之後,你不妨讓自己回想一下,這本書都講了些什麼,哪些地方讓自己印象深刻,用自己的話把書中的重要概念再描述一遍。
然後,根據自己寫好的讀書筆記,寫一篇書評或講書稿,把書中對自己有用的概念寫出來。
你在寫的過程中,會發現有很多地方似乎並不是太明白,就會反覆的去翻書,不知不覺,你就把書又翻了很多遍,這個時候,你對書中的內容就會有比較深的理解了。
05 間隔重複閱讀
人的大腦是會遺忘的,即使當時印象深刻,過一段時間可能也會忘了。
對於一些自己喜歡的書,我會過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每看一次,都有不一樣的體會,理解的深度也不一樣。
根據認知規律,間隔一段時間,再回頭看,更容易形成長期記憶。
為了提高閱讀的效率,每看一個章節,你可以通過檢索的方式,在頭腦中回想作者都說了些什麼,這樣又比只是重複閱讀的記憶效果好。
06 讀了書,就要用起來
如果你想通過讀書來解決實際的問題,那麼讀完書之後,就一定要用。
實用類的書籍,不是看完就能掌握技能,一定要自己在生活中去使用,才能發揮作用,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你看了閱讀方法的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就要去用書中說的這些方法,在用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有些適合自己,有些不適合自己。
那麼我們就把適合自己的變成閱讀習慣就行了。
你想學習寫作,有的作家建議你每天要有一段自由寫作的時間,那麼你就要每天進行自由寫作,你只有去做了,才能知道這方法適不適合你,有沒有用。
再比如,如果你看完《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你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就應該注意自己的狀態和對方的反應,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溝通中使用了暴力的溝通方式,自己怎麼做,才能不不激起對方的防禦心理。
實用類的書,如果你不去用,就永遠沒有辦法真正的解決問題,而行動力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即使知道再多的方法,沒有行動,就無法改變現狀。
如果一本實用的書對我沒有用,基本上只有兩個原因,一是在讀的過程中我沒有主動思考,沒有吸收;一是讀完了就完了,沒有用起來。
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基本上都是在這兩點上出了問題,只不過很多人把自己不行動的鍋甩在了書上。
二 閱讀書單分享
01 實用性閱讀指南
《實用性閱讀指南》,作者大岩俊之,曾經一年讀過300本書,但發現什麼都沒記住。
在本書中,他講述了如何把思維導圖、二八原則和艾賓浩遺忘曲線運用於閱讀,如何把知識用於行動的,強調讀書是為了把知識轉化成能力,最終改變自己的生活。
這本書中挺薄的,適合剛開始學習閱讀方法的讀者,讀起來沒有障礙,可操作性強。
02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奧野宣之,他提出的「筆記一元化」的概念,易於操作,還能幫助我們整理想法、記錄感受,有助於生活中素材的積累和信息整理。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則加強了讀書過程中的思考力,通過從一句話寫起,到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很有益處。
通過寫讀書筆記,也能促進知識體系的建立和內化,做到活學活用。
03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作者茂木健一郎是一位腦科學家,這本書可以看做是腦科學家分享的讀書方法,茂木健一郎從個人經歷出發,講述了讀書對大腦有什麼影響,自己的人生如何因為讀書而改變,如何選書,如何把讀過的書用於自己的人生。
他在書中提到博士期間的讀書報告會,會上大家會分享關於四個問題的看法,看著簡單,其實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我們可以借鑑到自己的閱讀和實踐中。
04 快速閱讀術
《快速閱讀術》,作者印南敦史。
很多人質疑快速閱讀,我倒覺得快速閱讀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是很必要的閱讀能力。
這種方法也有自己的適用邊界,那就是實用類的書籍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比如商務類書籍、技巧類書籍,這類書多是表達觀點、傳授方法,可以通過快速閱讀掌握住精髓。
我建議,閱讀能力還不是很好的朋友,先從提高閱讀效率做起,等效率提高了,再練習快速閱讀。
如果效率和速度只能選一樣,我可能還是傾向於效率,最好是能在二者之間形成一個平衡。
05 經典必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閱讀領域的經典了,屬於必讀書,需要讀者耐心去讀,相比較前面幾本書,閱讀難度有點大,但是很有用。
它的初版發行於1940年,由莫提默·J.
艾德勒寫成,在1972年,查爾斯·范多倫進行了大幅度的增補改寫後,由兩人共同署名。
在本書中,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是漸進的關係,閱讀的主動性和難度逐級增加。
檢視閱讀相當於對一本書粗略的閱讀,能知道讀過的書講了什麼;分析閱讀追求理解,是與書和作者深層次的交流;主題閱讀,是所有閱讀中最主動最複雜的閱讀,也是對讀者幫助最大的閱讀,當你想快速了解某個問題的時候,就可以找到相關領域的幾本書進行主題閱讀,經過分析比較異同點,能夠快速建立起對問題的認識。
06 這樣讀書就夠了
《這樣讀書就夠了》,作者趙周是拆書幫的創始人,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將書「拆為己用",目標是通過讀書,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趙周提出的RIA便簽學習法,適合致用類的書籍,旨在幫助閱讀者快速學習到一本書的精髓,更重要的是把書中的內容,與自己的經驗相關聯,應用於實踐。
這種讀書方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個人經驗與書中知識的結合,而不是關注全書的邏輯主線和重點。
換句話說,書本身的重點不重要,那些能幫助你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才是重點。
這種讀書方法,需要你積極思考,關注個人問題的解決。
07 認知天性
《認知天性》是由兩位心理學家亨利·羅迪格三世、馬克·麥克丹尼爾,和一位作家彼得·布朗合著。
這本書中糾正了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低效學習方法,比如,螢光筆、下劃線、重複閱讀,不如有間隔的檢索學習;提前看答案,不如生成性學習;要真正理解新知識,就要對知識進行細化,把新知識與大腦中已的有知識結合起來;知識多不等於能力強,要能夠進行知識遷移。
這本書把認知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應用於學習領域。
對於讀書效率不高的朋友,可以對照書中的內容,看看自己是在學習的那個環節出了問題。
不論學習什麼,首先了解大腦的認知機制,才能事半功倍。
這些關於閱讀方法和認知的書,有些驗證了我以前的閱讀習慣,有些則是幫我改進了自己的學習方法。
讀書有沒有用呢?我認為是因人而異。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結尾,艾德勒和范多倫寫了這段話:「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
希望我的一點讀書經驗和這份書單能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好的閱讀」。
21天,手把手帶你提升10倍讀書效率
最近,我每天都讀一本書,時間不超過一個半小時(90分鐘)。以前,就算每天花一個半小時看書,一本書也要超過一周才能看完,有時候看著看著就難以繼續,乾脆不看了。差不多字數和類型的一本書,為什麼閱讀時...
如何把書里的知識更加有效地變成自己的無形財富
一天24小時,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剩下的8小時你要用來處理除了工作和睡眠之外的其它所有事宜。除了專職寫作者或者從事與文字相關職業的、還有一些特定工作者外,大部分的普通讀者在剩下的8小時裡可以...
為什麼孩子喜歡讀書,閱讀理解和作文仍然不好?原因在這裡!
常有家長和網友問我,孩子也喜歡讀書,讀的書也多,但為什麼考試閱讀理解和作文還是不行?讀書雖多,但閱讀理解和作文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沒有選擇地閱讀。不管是什麼書,拿到什麼看什...
沒時間讀書,只看看手機,夠嗎?30歲的大腦依然一片空白
一本小說,主要情節都看到了,一些章節快速翻過,算不算看完?一本專業書,大部分內容都是知道的,只有一點點不知道嗎,我就只看這點內容,算不算看完?一本書,我快速翻過,主要觀點我記住了,等到需要時馬上...
不注意這4點,書讀再多也是白搭
▌推薦星級:★★★★▌閱讀時間:4min▌推薦理由:讀了書卻沒有看進去,那這樣還不如不讀,你說呢?你是不是有時發現自己看了一大堆和產品、網際網路行業相關的書,卻好像還是一知半解?你會不會發現一本...
蕭九思:據說運用這6種讀書方法的人,都是人生贏家!
親愛的朋友,你好記得之前身邊有朋友問我:幾年不見你變化好大;有氣場了怎麼做到的?我問他:去年你看了幾本書?朋友,對我說:哥,我知道看書的重要性,也一直很渴望每年能看30-50本書,可是我沒時間啊...
書單|想要在這個時代逆襲,沒點本事怎麼行
在羅振宇的《迷茫時代的明白人》一書中,他在文中講了個笑話。說是在中國的古代,有人在放炮仗,被一個聾子看見了,他眼睜睜地看見一個個花紙卷,毫無預兆地說散就散了,覺得非常的奇怪,百思不得其解。羅老師...
讀書,就是構建一個自己的知識樹
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問題,時間不夠用、不知道該讀什麼書、看不懂、看不下去,等等。這些問題普遍存在,對大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造成了一定困惑。有很多專門介紹讀書方法的書,比如《越讀者》《這樣...
看了那麼多書,怎麼全部都記不住?
讀書的時候,我的歷史成績一直不太好,我向老師或同學尋找答案,老師說你把書多讀幾遍就會了,然後在書上把重點劃出來就可以了,同學也這麼說,但是當我讀了很多遍,書上也被我用各種顏色標得五顏六色之後我的...
讀書的過程中,如何對書籍進行思考和內化?
讀書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是認識和了解;第二層是思考和內化。我們很多人讀書,都只做到了第一層,或者介於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 我們若要將所學得的知識消化吸收,變為己有,並且能夠充分應用發揮的話,就必須...
央視名嘴白岩松是如何閱讀的?是怎樣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
平時周末放假,你和孩子是如何度過的呢?有沒有陪孩子讀書呢?讀了哪些書呢?今天湖北最強大腦給大家分享一下央視名嘴白岩松的讀書心得,看他是如何閱讀的。著名央視節目主持人白岩松曾說過,怎樣才能做到自信...
給你一個最有效的讀書方式!
在讀書這條路上,你是不是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①每天花上一小時,讀幾十頁書,告訴自己我在學習。但卻一次次發現,讀到後面,就忘了前面的內容,常常要反覆重讀。②一本書,好不容易花上幾個星期
這樣做讀書筆記才高效!大部分人的筆記都LOW爆了!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作為一個讀書專業號,當然要刷一下存在感。(解釋一下,本文微信首發,寫完凌晨了,沒來得及頭條號更新)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卡卡出品,必是乾貨。我是不會像那些追熱點的雞湯八卦段子手...
教育直播講座之三:孩子怎樣閱讀,才能提升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
教育直播講座之三:孩子怎樣閱讀,才能提升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文/小作家起跑線教育平台 第一滴露珠附:講座一:我的第一次教育直播:暑假裡,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一)講座二:教育直播講座之二:孩子讀了不...
提高閱讀效率需要掌握的兩大原則
很多人對讀書的困擾是:讀完就忘了。他們安慰自己的藉口是,讀完就忘了也沒關係,這些東西本來就是潛移默化的效果。但是,實際上,你忘了就是忘了,你很難在某一個瞬間想起來,你讀過的知識。為什麼我們總是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