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就是構建一個自己的知識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問題,時間不夠用、不知道該讀什麼書、看不懂、看不下去,等等。

這些問題普遍存在,對大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造成了一定困惑。

有很多專門介紹讀書方法的書,比如《越讀者》《這樣讀書就夠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等等,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讀書方法,大家可以一一參考、學習。

介紹讀書方法的書

趙周在《這樣讀書就夠了》裡面,提出成人學習的三大特點:

第一是時間不夠。

他提出了一個生存餘力理論模型:一個人總是在他需要的精力與可提供的精力之間尋求平衡。

消耗個體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負載」,處理這些負載需要「生存力量」,生存餘力=生存力量/生存負載。

當一個人在生活中生存餘力越小時,表示他工作壓力越大、對未來的期望越高,但沒有時間進行學習,有想法,沒時間,甚至沒有時間去認真讀一本書。

第二是記不住、看不懂。

記不住、看不懂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搞清楚學習主體,就算你全部看懂了,並且全部會背誦,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很多人的思維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思路,就好比你會背一本詞典,但你還是不會一門語言一樣。

讀書的目的不是記憶,閱讀本身並不能創造價值,理解和記憶也不能創造價值,改變行為才能創造價值,讀來的知識要進行反思。

這樣讀書就夠了

通過讀書,讓你了解到以前沒有想過的問題,對你的做法有所啟示,比如,你讀《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如果按照以前的方法,你可能會記住上面的知識,但這並沒有什麼用,以學習者為主體的閱讀,只會關心能不能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能力,帶來行為的改變。

如果你看了這本書,你改變了以往自己讀書的方法,改變了自己的讀書習慣,那麼,讀這本書就是有意義的。

第三是看不懂、看不下去。

很多人在書櫥里藏著很多書,但許多是沒有翻過的,這讓大家有一種愧疚感,感覺自己沒有好好讀書。

但當你想靜下心來好好讀一本書時,往往發現,讀不下去。

其實,讀書並不一定要全部讀懂,甚至不需要讀完,只要在一本書上能找到一兩點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只要在工作中用上任何一點,它的價值就遠遠超出買書的價值。

讀書誤區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看不下去、看不懂,是因為沒有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

通常來說,大家讀書有以下幾點誤區:

一是沒有時間讀書。

很多人認為自己也想讀書,但沒有時間去讀。

其實,這是一個認識的誤區,讀書並不需要大片的時間,我們要善於利用碎片化的時間。

一天上淘寶、聊天、坐地鐵的時間,如果可以用來讀書,時間就會很寬裕。

二是逐行閱讀。

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會逐字逐句進行閱讀,浪費時間還效果不好。

其實,不同的書有不同的讀書方法,有些書是沒有必要全部讀的。

有很多書,大家只要從中摘要出自己需要的東西即可,沒有精讀的必要。

第三是閱讀不廣。

有的人閱讀範圍固定在一定範圍內,比如,只讀文學,或者只讀藝術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己讀書的廣度。

第四是遇書精讀。

有的人遇到所有的書,不管什麼內容,都精讀一遍。

不能說這種做法不對,但沒有實現利益最大化,沒有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大的成效,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

第五是開卷有益。

讀書的時候抓不住重點,對自己喜歡的內容多看一點,對一些文中交代的重點沒有讀懂,比如,很多人喜歡閱讀對話,但其實對話往往不是重點,遇到重點的觀點之類的就略過了。

第六是碎片閱讀。

很多人覺得自己也多了很多書,但總感覺沒有收穫,這是因為你讀的書缺乏一個系統性的框架,比如,很多人看微信文章,微信文章裡面有很多知識點,也是非常好的文章,但沒有系統去讀,就無法構建知識體系。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辦?如何才能養成高效閱讀的習慣?

我們的知識結構就像一棵大樹,而每一個知識點就是枝葉,如果你沒有一個知識樹來做支撐,光有樹葉和樹枝是無法構架知識樹的。

知識樹

怎樣構架自己的知識樹呢?

首先,要構建知識框架。

我們要明確一個主體,你需要構建一個怎樣的知識結構,比如,你需要研究讀書方法,就需要讀大量的專門介紹讀書方法的書,先構建起一個自己的知識樹框架。

有了框架,才能夠進行下面的修補和完善。

其次,需要有問題導向。

什麼是問題導向?在讀書的過程中,一定要帶著問題去讀。

常見的讀書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優點?哪種方法是適合我的?這一點非常關鍵。

它會指引你向一個方向去延伸,去拓展,讓你的知識樹結構越來越完善。

第三,需要持續輸出。

你學到了很多讀書方法,怎麼辦呢?一定要去實踐,要用到自己的讀書實踐中去。

用這些方法去檢驗自己的讀書效果,反過頭來再完善知識結構,補充問題導向。

實踐其實是一種輸出的過程,不管你用書上的辦法去讀書,還是給別人講解,寫出自己的讀書心得,都是一種輸出的方式。

第四,反覆使用「構建—問題導向—輸出」的過程。

這個過程需要大家反覆去實踐,去練習,通過不斷學習、提高、反思、總結,最終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獨特的知識構架。

在《這樣讀書就夠了》裡面,作者將成人教育學總結為五大公理:「自我導向+關聯經驗+強調實踐+聚焦於解決問題+內在驅動力」。

在這個結構裡面,自我導向和關聯經驗就是第一步,強調實踐是第二步,輸出是第三步。

用另一種表達方式為:「參與+關聯+啟發+演練+點評」。

強調的也是一樣的道理,即如何架構自己的知識樹的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怎樣知道自己的知識樹構建的如何,有沒有什麼漏洞,有什麼檢測的方法呢?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自己的讀書境界,來看看自己的知識樹是否壯大。

讀書的幾種境界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怎樣知道自己的知識樹構建的如何,有沒有什麼漏洞,有什麼檢測的方法呢?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自己的讀書境界,來看看自己的知識樹是否壯大。

讀書有四重境界:

第一重:基礎閱讀。

擺脫文盲狀態基礎閱讀能力,你能理解這個句子說什麼。

這是最簡單的要求,只要你能夠認識字,就可以閱讀,可以理解句子表達的含義,也就能完成基礎閱讀。

第二重:檢視閱讀。

有限時間最好的完整閱讀法,你能理解這本書在談什麼。

你能通過完整讀一本書,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能夠在自己的大腦中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

第三重:分析閱讀。

無限時間最好的完整閱讀法,你自己是如何理解這本書的。

你不僅可以完整地讀一本書,而且能夠通過相關書籍的閱讀,進行相關的分析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觀點,在知識樹的構架上更加立體化。

第四重:主題閱讀。

最主動最花費力氣的閱讀法,本主題這些書的觀點不同之處在哪裡。

能夠以問題為導向,已解決問題為入口,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觀點,解決某一主題的主要問題。

通過解決問題,促使自己的知識樹更加茁壯,更加完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書小記:掌握這3個方法,閱讀效果提升10倍

「如果說人生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彷徨的,只留下一瞬間用來成長,那彷徨的時間就去讀書吧!」閱讀能力是獲取信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而在於信息爆炸時代,獲取有效信息的難度反而增大。面對瀚如星海的信息,選擇...

走出九個閱讀誤區 成為高效閱讀者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給那些想通過閱讀來提升自我的同學。把閱讀當做娛樂的同學,請有選擇的借鑑。廢話不說,上乾貨!誤區1.讀一本書,必須要讀完我以前也有這毛病,一本書沒讀完,半途而廢,覺得心裡很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