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本質是社交:你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依然沒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依然沒用呢?

為了提高閱讀量,你堅持每天看書,就連在公交、地鐵上的小會時間也刷著手機,進行所謂的碎片化閱讀。

讀了很多書,看完就忘完,不但沒有用,反而越來越困惑。

讀了羊皮卷不會營銷、讀了鬼谷子不會商業運作,讀了道德經出現情緒危機時自己還是不會處理。

看了那麼多書,人生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你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依然沒用呢?

以下從讀書的本質開始,一點點理清找到以上問題的癥結。

一)讀書的本質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列舉幾個答案:

(1)取得成功;

(2)自身內心涵養;

(3)長知識;

(4)書可以增加人的智商,另外學習知識讀書只是一方面的,讀書還可以增加人的知識面和邏輯思維的圓滿性。

顯然,以上答案:全錯!

經常聽見類似答案,沒有任何啟發性,讀書怎麼就取得成功了呢?什麼叫成功?為什麼要邏輯思維的圓滿性?對我有什麼意義?好似正確的答案,對我們的閱讀沒有任何指導意義。

讀書的本質是:社交

書的發展演變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文字記錄的載體。

史前人類,人類主要靠大腦記憶,用語言來傳播信息和知識。

距今3500年左右,後來發明了字,為了歷史記錄和攜帶的方便,人們就把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

簡稱甲骨文,這就是書的雛形。

也就是歷史記載的三皇五帝時期,皇帝堯舜禹所處的上古時代。

3200年前的商朝,人們把文字刻在竹簡或者木簡上,裝訂成冊,成為簡冊書籍。

西漢時期發明紙,隋唐時期出現用紙印刷成書。

北宋時期(距今1000多年左右),畢生髮明了活著印刷術,明朝中期(距今400年),出現了活字印刷,此後圖書越來越多。

一直到今天各種書相繼出現,比如電子書、還有帶音閱讀的、帶音樂的………

在國外,5000年前的古埃,用紙莎草紙製成書。

隨後,在羅馬與希臘等地方出現用動物皮做的書,羊皮最為常見,出現羊皮卷等書籍。

縱觀歷史,顯然,人們通常會把一些重要的東西、信息知識記錄在書上。

代代相傳以給人道理、給人啟發、或者給人知識以指導人們生活。

例如:皇帝內經,周文王的易經、論語、史記、羊皮卷、聖經等,這就是書的價值與意義。

讀書

讀書就是讀取書裡面的信息與知識,了解世界,或者了解作者的思想。

以至於讓自己知道某一個東西,明白某一個道理或者掌握某一項技能。

實質上也就是與作者交流的過程。

讀書就是讀作者,讀作者的思想認知與知識,讀作者的世界,也就是與作者交流探討的過程。

所以,讀書的本質是社交。

你讀鬼谷子,也就是和幾千年前的鬼谷子交流,你讀《論持久戰》你就是與毛澤東就抗戰形勢進行交流,只不過他把他的話寫在了書里,你要明白他在說什麼,你才能在思想上與之產生共鳴。

你讀《史記》就是和司馬遷隔空喊話。

既然是社交,當然你可以走進作者的內心。

與老子、孔子、釋迦摩尼、司馬遷、毛澤東、李清照、阿基米德、拿破崙......做朋友或者閨蜜。

了解他們的世界,與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二)讀書前,你該幹些什麼?

如果是社交,社交的目的是什麼呢?

1.單純的吃喝玩樂,放鬆自己,感受多彩的世界;

2.學習別人的幾十年的經驗為自己用;學習別人的認知思想;找到最新的資訊;或者結交江湖朋友;或者尋找伴侶;或者尋找伯樂千里馬……

在社交中,根據你的價值觀與初衷,你會選擇與不同的人交流或是維繫與你同頻的圈子。

發現自己存在的意義,實現自己的價值或者找到你內心所追尋的東西。

同理,當你讀書前,你要知道你在幹什麼?明白你為什麼要讀書?

如果,為了高興。

那你可以選擇故事會、連環畫、或者讓你高興的易經,或者西遊記;

如果,為了當官。

你該看尼克森的《領導者》、《曾國藩》、《論語》等提升自己;

如果,為了提升境界。

你該看《道德經》、《般若心經》;

……

讀書前,需要知道該看什麼書,如何找到領域內最權威最適合你的書。

找到正確的書是成功的一半,因為書是裝進大腦的東西,錯誤的理念或者知識只會污染你大腦。

讀沒價值的書,只會耽擱我們的時間,浪費我們的精力。

讓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

比如:心靈雞湯,對於尋找方法論的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成功的另一半呢?

通過讀書來解決問題,尋求自我成長的人。

首先明白你存在的問題,然後理解作者的文字,與之產生共鳴,形成最終的解決方案應用於生活中。

任何你想解決的問題,沒從書中找到答案,或是找到答案沒有應用,等於浪費時間,等於做無意義的事情。

也就是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依舊沒用的原因。

讀書前,需要有以下共識

1.讀書的目的是什麼?2.找到正確的書;3.與作者達成共識,並付諸於行動,主動成長。

4.實現你讀書的目的。

對於成長性的閱讀,沒形成以上閉合環路,效果肯定會下降,甚至是浪費時間,或者說你讀的書沒有任何意義。

當然,如果你不想讀書又想進步,可以直接找到優秀的人建立有效社交,與之見面交流。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三)讀書中你常走的誤區

以成長為導向的社交,在社交過程中你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達到你想要的目標,或者防止走火入魔。

在現實生活中,有效社交,你與別人交流一般是這樣的:

(1)找到你想要了解的問題;找到這方面比較厲害的人物,

(2)討論有關話題的內容時,充分理解別人對此問題看法和見解;

(3)結合別人的見解,對照自己的理解,尋求差距,達成共識;

(4)形成自我的解決方案;實踐於生活中,遇見新問題,找其他人交流,找到新方案

…………

以有效社交的場景對應讀書的過程:

(1)找到想要看的書;比如連環畫、故事會、笑傲江湖、莊子……

(2)找到領域有名的作者,看他的言論,理解他的思想。

當然,這需要眼睛、大腦協調完成。

(Ⅰ)眼睛只是文字的傳輸工具,眼睛不做任何的動作與修飾,可以把眼睛理解為高速公路。

負責文字的傳輸;

(Ⅱ)將傳輸的文字輸送大腦,大腦裡面有你的疑惑問題,而傳輸進來的文字需要與你的固有思想進行對比,相比較得出他的思想與你的思想有什麼的不同,或者相似點,對於相同不同點,你該怎麼處理,你是相信你自己還是相信作者。

還有作者提出的答案是否解決你的問題疑惑,尋求共識。

(3)形成新的解決方案解決現實生活中問題;

(4)發現新問題,找到新書籍閱讀。

…………

我們回過頭來看,讀書應該遵循這個場景與步驟。

下面舉個例子。

如果你是為了尋開心而讀書,你該怎麼做?

第一階段:找到搞笑的連環畫、故事會或者讓你感到開心的書;

第二階段:就像與朋友聊天只是為了尋開心一樣,看到高興的場面那你就會反應出:哈哈哈哈哈哈,真好笑,我看了好開心啊。

如果看了不好笑,看了心情不開心,你就會說:這連環畫不好看,我不看了……看這本書就到此為止了。

第三階段:當你覺得這個好笑時,遇到朋友,你就該分享給朋友,朋友聽了,也會說:哈哈哈哈,真好笑,朋友心情也會高興。

第四階段:怎麼找到更多搞笑的連環畫呢?於是,你用相同的辦法找到了很好笑的書籍。

這樣你會找到很多有趣的書籍,哈哈哈,然後心情更高興。

















當然,如果你的老闆是史達林,莫斯科正面臨兵臨城下,德軍坦克集群正在一步一步靠進。

怎麼抵禦坦克進攻呢?這裡除了你沒人能懂,如果有類似的書籍,那你肯定是找到書,理解掌握其中的內容,結合你目前的情況場景加以應用,最後抵擋敵人的進攻。

誤區:

1.通常我們看書時,現實情境並沒有像戰爭一樣緊迫,在閱讀的第二個環節,書中的很多信息是沒有被吸收的。

也就是作者的文字根本沒有傳輸到我們的大腦,很多人都是匆匆一看,很多字都沒看完,書已翻完。

更別說理解作者思想,實踐應用。

2.眼睛死死盯著書看,發獃,也是文字沒有輸進大腦的原因。

眼睛只是起到文字輸入的作用,它的任務就是把文字輸入到大腦。

正確的姿態是,只要文字輸入大腦後,眼睛完全可以移開,等理解作者的思想後再輸入下一部分的內容即可,就像看電影一樣,你只需要把電影的畫面經過眼睛錄入大腦即可。

錄入大腦後,你哭了還是笑了,完全跟眼睛沒有關係,眼睛不用死死的盯在螢幕上。

3.作者的思想與你的問題產生共鳴時,你需要理解掌握並達成共識。

除非你讀著玩,沒有任何的約束,想看就看。

所以看完書,你需要完成以下過程。

(1)看完全書,總結作者思想並與之達成共識,形成總結原則;

(2)形成原則實踐應用,形成一些新的見解。

學以致用,不用看了許多書依然解決不了你的問題。

當然很多人在第二步就沒有做到,文字依舊是文字,完全沒有輸入你的大腦。

更談不上應用了。

四)如何知道閱讀效果怎樣?

看完一本書你要能回答以下問題:

1.知道作者在說什麼?

2.作者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3.全書作者是怎麼說的?

4.作者說的怎麼?

5.自己的困惑跟作者說的有什麼關係?

6.閱讀這本書你獲得了什麼收穫?

7.哪些是你需要謹記所需要去實踐的?



讀完一本書不能回答以上問題,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說明你並沒有讀好這本書,用同樣的方法讀再多書,都沒用。

當然,閱讀時,當你知道不能達到讀書的目標時,你可以去玩,因為即使你呆在那裡看,也達不到相應的目標,還不如去做其他事情。

五)讀書的認知總結

閱讀前你需定位清楚:

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只是為了心情高興,挑心情高興的書,看完哈哈哈大笑也就達到目的;

如果只是為了修身養性,那你需要理解完其中的道理,結合自己應用;

如果為了成功,為了當官,找到需要精進的地方,選擇書籍,隻字不差的閱讀形成原則,實踐應用,進步。

這樣你才能精進,讀的每一本書,都知道自己在幹嘛,心裡明白,收穫了什麼?

讀書過程有認知,選擇好書,已明確讀書的目標。

拿到書的瞬間你該怎麼規劃讀完這本書呢?

六)如何隻字不差的理解作者思想?

一本好書,達到學以致用,你至少該讀三遍。

第一遍:框架性閱讀;第二遍:基礎性閱讀;第三遍:分析性閱讀,形成共識。

第一層次:框架性閱讀

買到書後,大致瀏覽全書的內容,知道:這本書在談什麼問題?具體的方法是:

(1)看書名頁,書序;

(2)研究書目錄;

(4)查看全書索引;

(5)讀書作者介紹;

(6)尋取幾個跟主題相關,跟你問題相關的章節看看;

(7)打開書,大概瀏覽幾頁,不用看太多。

第二層次:基礎性閱讀

對全書有了整體框架後,對全書進行通讀。

對文中的每一個句子理解,掌握作者的思想認知等,並對章節或者全書有總結結論。

第三層次:分析閱讀

細緻完整性的閱讀,無限時間,完整性閱讀。

當然經典書籍可以嘗試讀看很多遍。

第一階段:精準定位全書在談論什麼?

(1)根據書的主題給書籍分類;

(2)用自己簡潔的語言概述本書在談論什麼?

(3)用自己簡潔的語言總結每一章節內容;

(4)找出作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5)作者解決的問題與全書章節之間的結構是怎麼銜接的。

第二階段:

(1)總結讀書前自己對事情的認知;

(2)文中所解決的問題跟自己問題的相關性;

(3) 確認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被解決;

(4) 知識溝通,推演作者的知識、邏輯、分析是否完整;

(5)查找自己與作者的差距,尋求共識;

(6)以深思熟慮後的共識學以致用。

李笑來說:知道並不一定做到。

成功還有一個方法論就是:反覆練習、反覆練習。

知道並做到,反覆練習並實踐,實踐並優化。

別等了,從讀下一本書開始吧! 和我一起,說到做到,反覆練習實踐優化!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請順手點個讚吧~

文章原創發布於微信公眾號:jisujinhua 中文名《丐幫主》。

公眾號記錄為人處世、投資等方面的經歷與思考,分享實用的成長內容。

如有為人處世、投資、原則、個人成長等問題,歡迎探討!

搜索《jisujinhua》「關注」,讓我們尋找原則,成就你自己的故事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還是要勸人讀書?

古往今來,勸人勤奮讀書的詩文典故可謂汗牛充棟。陸放翁「待客未來還讀書」,歐陽修善用「馬上、枕上、廁上」的片刻光陰,乃至鑿壁偷光、懸樑刺股,都為一代代的人們耳熟能詳,並以此來激勵自己。這當然沒有錯...

如何將學到的知識化為能力?

讀完一本書很容易,但是把書中知識思想變成自己的,這件事並不容易。我之前也很喜歡看書,大學的時候少說也讀了幾百本書,更不要說上班之後了。但是直到幾年前,我才真正對讀書有了新的想法。從那之後,我便開...

1周至少讀1本書的人生,做到就是賺到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記得那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我當時正坐在一個大學演講大廳里聽艾比·霍夫曼(Abbie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一本書是在讀什麼?

讀一本書是在讀什麼?1、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說什麼?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3、這本書有道理嗎?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4、這本書帶給你了什麼?閱讀一本書的目標現代資訊太多,人們往往被動的閱讀已經被

《如何閱讀一本書》最全乾貨精華

為何巴菲特會在很年輕、就有機會成為億萬富翁?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里講了一個小故事。巴菲特在10歲的時候,讀了一本書,《賺1000萬的1000招》,隨後他宣稱,要在35歲之前成為千萬富翁。然...

讀書,就是構建一個自己的知識樹

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問題,時間不夠用、不知道該讀什麼書、看不懂、看不下去,等等。這些問題普遍存在,對大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造成了一定困惑。有很多專門介紹讀書方法的書,比如《越讀者》《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