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草船借箭」為何跟諸葛亮一點關係都沒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對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寫是極其生動的。

小說中,諸葛亮借著滿天大霧,把二十隻戰船開到曹軍寨前擂鼓吶喊,曹操怕有埋伏不敢妄動,便派弓弩手放箭。

結果,諸葛亮輕易地得到了十萬多支箭,不僅挫敗了周瑜的謀害,又直接削弱了曹操的軍事力量。

草船借箭

不過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赤壁之戰諸葛亮並沒有參加,而《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歷史小說,為突出了諸葛亮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過於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所以創造或者嫁接了好多故事到諸葛亮身上。

其實,要說赤壁之戰諸葛亮的功勞,那就是他戰前出使東吳成功勸說孫權出兵抗曹,至於「草船借箭」的故事,三國時期發生過類似的故事,但"草船借箭"之人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據史料記載,"草船借箭"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孫權與曹操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沒分勝負。

一天,為了觀察曹軍動靜,"權乘大船來觀軍,公(曹操)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孫權起初料不到船身會中這麼多箭,弄得船要傾覆,他只是急中生智,設法讓船身得到平衡。


羅貫中把"草船借箭"這件事從孫權移到諸葛亮身上,目的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謀而已。

自從有了《三國演義》之後,人們就以它作為衡量、品評三國人物的標準,而且平民百姓家只知有《三國演義》而不知有《三國志》,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諸葛亮。

草船借箭

曹操「借箭」給孫權,草船借箭的第一個故事就是發生在三國時期的孫權身上。

赤壁之戰借宿五年後,在獻帝建安十八年,曹操又一次率領大軍征孫權,兩軍相會於濡須口。

初次交戰,曹軍失利,之後雙方成膠著之勢。

某日孫權見江面薄霧,便乘一艘大船從濡須口闖入曹軍營前觀察軍情。

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戰,即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

孫權的船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得行將傾覆,孫權即令調轉船頭,讓另一側再受箭。

待兩側受箭均衡後,即安然返航。

裴松之在注《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時,曾引用《魏略》說:「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孫權此次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觀察曹營的情況,結果卻被曹操強制「借」了一船箭。

從中可知,「孫權借箭」並非事先策劃,而是一次偶發事件,也並無準備「草船借箭」中的「稻草人」,箭是直接射於大船的木板之上。

故應該是一次偶發的「木船受箭」。

其實在「諸葛亮草船借箭」之前已經有了「周瑜木船借箭」的故事。

《三國志平話》說:「周瑜用帳幕船隻,曹操一發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棹人回船,卻射右面。

移時箭滿於船。

周瑜回,約得數百萬支箭。

周瑜喜道:『謝丞相箭。

』曹公聽得大怒。

」 《三國志平話》的作者大概更青睞周瑜,故讓周瑜上演一出「木船借箭」的好戲。

其間所說「約得數百萬支箭」,已經是小說家的藝術誇張,試想一人射出十箭,便需十萬人同時開弓,還未算射入江中的,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


草船借箭

羅貫中主要就是根據這些內容成功的演繹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綜合網絡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草船借箭真實存在,只不過主角不是諸葛亮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其實演義了一場造神運動,成功的把諸葛亮推上了神壇,經典的例子太多不一一列舉了,今天說一說草船借箭。小說中,諸葛亮借著滿天大霧,把二十隻戰船開到曹軍寨前擂鼓吶喊,曹操怕有埋伏不...

至今訛傳,孔明草船借箭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人們一提到他,便想起了《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草船借箭」、「七擒七縱」等故事。然而「草船借箭」之人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作為小...

歷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此人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周瑜設計為難諸葛亮,要求在十日內監造十萬支箭,沒想到諸葛亮主動提出將時間縮短為天。諸葛亮巧妙施計,利用夜晚重霧迷江之機,大膽將二十十隻草船逼近曹操水寨。曹操於大霧中不敢出...

「草船借箭」諸葛亮到底借的是誰的箭

諸葛孔明在赤壁大戰前夕「草船借箭」,無疑是羅貫中名著《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羅貫中藉此充分展示「半仙」諸葛亮的料事如神。但歷史上的諸葛亮並未「草船借箭」,羅貫中大概是嫁接三個藍本於諸葛亮...

草船借箭 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大法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段子。這個故事中曹操的膽小和愚蠢與諸葛亮的膽識和智慧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是在各種史料的記載中,並沒有找到關於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不是諸葛亮的事,快來了解真相

「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聞,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先生而為。作為中國古代最知名的謀士,在《三國演義》中無人能出其右,直到現在,「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巧用空城計」等依舊在耳邊環繞。

還原一個真實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也是《三國演義》里的一個經典的片段,周瑜和諸葛亮兩個人鬥智鬥勇很是精彩。讓年輕時候的我一度把諸葛亮當作神一樣的存在。然而在歷史上,真的有這個故事嗎?借箭的主人公真的是諸葛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