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之前,曾有人放狠話:三代以下再無聖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代大儒董仲舒曾說過一句狠話:三代以下無聖人!意思是夏商西周之後就再也沒出過聖人。

一棒子把孔子、孟子、老子、孫子全給打死了。

直到明洪武三十一年,王陽明橫空出世。

王守仁,號陽明

王陽明小的時候,一天在課堂上向老師發問:「何謂第一等事?」

老師給出的答案是:「唯讀書登第耳」。

王陽明搖頭不以為然說:「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

小小年紀,王陽明就立志讀書學做聖賢。

成年後更是遍訪名師,結果非常失望:「都是些舉子學,不能成為聖賢。

」就跟現在稍微有些想法的人,走進書店後都會發出感慨:「都是些成功學的書,沒一本真正有益的!

直到有一天,王陽明遇到一個書生,王陽明又問:怎麼才能成為聖賢?書生神神秘秘地說:聖人必可學而至。

王陽明又問:那學什麼呢?書生說:你回去看看朱聖人的書就知道了。

朱聖人就是朱熹。

朱熹的理念是:萬物皆有理,日格一物,等你把所有的物的理都格出來了,你就是聖人了!


陽明格竹

王陽明信以為真。

王陽明的祖父喜愛竹子,自號竹軒公,家裡種了大片的竹子。

於是王陽明便從格竹子開始格物。

王陽明搬來小凳子,坐在院子裡,開始專心致志地對著竹子,竭盡全力去格竹子的理。

連續幾天,王陽明廢寢忘食,不分晝夜坐在院子裡格竹子。

到了第七天,王陽明實在扛不住倒下了,也沒格出個所以然。

這就是哲學上著名的陽明格竹。

王陽明喜歡到寺廟和和尚談佛理,一天他聽說西湖有個和尚閉關三年,未曾言一語,於是就去拜訪。

到那和尚果然像泥塑一樣打坐。

王陽明大喊一聲:「終日端坐在思考什麼?終日眼睜睜地在看什麼?」

和尚被嚇了一跳,於是便跟王陽明交談起來。

王陽明問道:和尚家中沒有父母嗎?

和尚答道:家中老母親尚在。

王陽明又問:那你不想念她嗎?

和尚流著眼淚說:怎麼能不思念呢?

王陽明又說:那為什麼不回家去看她呢?

於是和尚流著淚著拜謝王陽明然後收拾東西回家去了。

和尚尚且不能忘記父母,普通人怎麼能徹底消除自己的慾望呢?王陽明對朱熹提倡的「存天理滅人慾」 產生了懷疑。

王陽明

龍場悟道

正德元年,王陽明因言獲罪,被貶到貴州龍場做驛丞。

在龍場,王陽明日夜冥思,一天半夜,他忽然有了頓悟,認為心是感應萬事萬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題。

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不久後王陽明創辦了文明書院,許多人不遠千里前去聽講,王學開始在社會中流傳。

王陽明一邊整理自己的心學一邊講學,三年後,首次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

知指的是良知,行指實踐。

何謂知行合一?直白打個比方說:

路上一個老人跌倒了,你明知道應該去扶,但卻擔心被訛,而置之不顧。

這叫知而不行。

路上一個老人跌倒了,你看到了,心中卻猶豫該不該去扶,一番心理鬥爭後,去扶起了老人。

這也沒有做到知行合一。

路上一個老人跌倒了,你看到後,直接順從內心的良知去扶起來老人,這叫知行合一。

嘉靖六年,廣西思恩、田州發生叛亂,調王陽明前去平叛。

臨行前,他的弟子前來送行。

王陽明說:「我即將赴任,此去必定再無歸鄉日,此刻就是永別時。

有四句話是心學的精髓,希望你們牢記於心: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言畢仰首大笑而去。

知行合一

王陽明到達廣西,用苗人治苗人,叛軍聽到王陽明的大名,不戰而降,廣西的叛亂就解除了。

嘉靖七年,耗盡最後一點心血的王陽明已經油盡燈枯,臨死前,身旁的學生問老師還有什麼遺言?王陽明笑笑,以手指心,留下了他在人間的最後一句話: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明史評價: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格竹"到龍場悟道——王陽明的成聖之路

作者: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陳海威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紹興府餘姚人(今屬寧波餘姚),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

蔣介石為何說:中日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諸葛亮、王陽明和毛澤東。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

王陽明的成聖之道

讀史札記□ 傅紹萬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他創立心學,生前門徒已計萬人。他率文吏弱卒,蕩平了江西數十年巨寇。他剿撫並重、恩威並舉,從根本上掃清了困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

千古一絕 心學大師悟道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寧波餘姚人,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軍事家。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且具非凡的軍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學藝術造詣。官至南京兵部...

尋跡王陽明,願「心學」不再飄走

劉孟達依稀記得,十幾年前在老市府上班時幾乎每天都要走過王衙弄,那條綿亘蜿蜒在明代呂府和伯府兩大建築群旮旯里的逼仄的長弄堂。它就坐落在新河弄的西側,連接著新河弄與上大路。像一條彎彎的扁擔,一頭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