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成聖之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讀史札記
□ 傅紹萬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
他創立心學,生前門徒已計萬人。
他率文吏弱卒,蕩平了江西數十年巨寇。
他剿撫並重、恩威並舉,從根本上掃清了困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族匪患。
他以幾封書信,一場火攻,四十三天內平定了寧王之亂。
在他去世後的五百多年間,真心實意把他當作精神導師的偉人不勝枚舉。
近代史上,曾國藩、康有為、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都是他忠實的擁躉。
王陽明算得上是一位聖人,他的成聖之道可以激勵萬世。
人要成才,必先立志。
志不可虛妄無度,卻不可不弘毅。
志大,給自己設計的發展空間就大;力行而鍥而不捨,就必有過人的成就。
王陽明少小立大志,要學做聖賢。
《年譜》里記載王陽明,「嘗問塾師曰:『何為第一等事?』塾師曰:『惟讀書登第耳。
』先生疑曰:『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
』」學做聖賢,追求成聖,成為王陽明一生的追求。
他潛心讀書,相信「聖人必學而可至」。
他按照當時占統治地位的朱熹學說,從讀書博學中尋求人生至道。
一個極端事件,是格竹以驗格物之學。
「官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深思其理不得,遂遇疾。
」朱熹指引的路不通,他又「隨世就辭章之學」。
在小有成就後,他又放棄了,覺得「辭章藝能不足以通至道」而不再熱衷。
他轉向佛道,希望另闢蹊徑。
弘治十四年前往九華山遊覽,宿無相、化城等寺院,訪道士蔡蓬頭,待以客禮相問,蔡卻只答以「尚未」,問至再三,曰:「汝後堂後亭禮雖隆,終不忘官相。
」一笑而別,說他骨子裡滲透著儒家入世精神,不適合談論出世成仙。
他又不畏艱險,去深山中訪問一位異人,這位異人與他談論的是最上乘的學問,告訴他「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兩個好秀才」,同樣參透了他的秉性,也預卜了他未來的人生走向。
但王陽明並未因此而從佛道中抽身,弘治十五年,去病歸越,築室陽明洞中,行導引術。
至弘治十七年七月返京,在二三年的隱居生活中,拂塵參秘訣,「漸悟仙釋二氏之非」。
他認為,老子講修身養性,「其專於為己,而無意於國家」;釋氏「把心看作幻相,漸入虛寂去了,與世間若無些子交涉,所以不可治天下」。
他離開陽明洞,復思用世,投入「施手正乾坤」的「事功」。
這正如大詩人屈原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中有一首《某尼悟道詩》:「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王陽明出入於儒釋道,似乎一直處於迷茫中,實際上他苦苦追尋的「道」已經呼之欲出。
王陽明因上書下獄,獲釋後貶謫貴州龍場,途中躲過劉瑾追殺,九死一生,「唯俟命而已」。
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靜一,久之胸中洒洒。
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學朱子,誤;學仙釋,亦誤。
聖人之道,原來在自心!有人說,王陽明的心學和道家相同,因為都講一個悟;也有人說,王陽明心學和釋家同,因為與即心是佛同一個理。
王陽明說,自己與仙、釋、諸子俱不相同,他是知行合一,講「事上練」。
他認為,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結果。
真理就在我心中,必須去事上練,只有去實踐了,才能更深刻地體會這一真理。
講事上練,使他的學說不斷發展成熟。
在貴州龍場,證出了格物致知的靈動之道——心即理。
在江西南昌,證出了致良知。
在浙江餘姚,證出了「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有研究者認為「四句教」是王陽明心學「致良知」的一次升華,也有說是「致良知」的一個程式或方法,黃宗羲《明儒學案》中說,王陽明「江右以後,專提『致良知』三字」。
開口即得本心,無假借湊泊,如赤日當空而萬象畢照。
講事上練,使他得以實現立德立功的偉大志向。
他敢擔事,能成事,不鄙事。
讓他做廬陵縣令,他幹得有滋有味,風生水起,卓有政聲。
巡撫南贛,利用一年零三個月徹底平定匪患,原來面對數十萬剿匪大軍幾乎不可動搖的土匪,在王陽明指揮的一萬餘部隊面前卻不堪一擊。
他率軍消滅山賊,還要為百姓建設一個太平世界,制訂推行教化百姓的《南贛鄉約》。
王陽明在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時,開始他是一個光杆司令,卻要面對擁有七萬精兵的強大對手。
王陽明偽造了朱宸濠手下指揮官的投降密狀,然後讓人去和平時與朱結交的人相談,在會談結束後故意將這些公文遺落。
有些地方官員對此不以為意,問王陽明:「這有用嗎?」王陽明不答反問:「先不說是否有用,只說朱宸濠疑不疑。
」有官員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會疑。
」王陽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王陽明用反間計離間了寧王和軍師之間的關係,遲滯了其進軍行動,為自己贏得了集結部隊的寶貴時間。
打敗寧王,只用了四十三天。
講事上練,練成他心學的正法眼藏「致良知」。
王陽明認為人心中有個能分是非善惡的良知,致良知就是按良知的本能指引去為人處世。
人如果能致良知,就如操舟得舵,縱然無邊風浪,只要舵柄在手,就能乘風破浪,可免於沉沒。
平定寧王之亂,王陽明立下蓋世之功,卻差點招來殺身之禍。
原因是當時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荒唐無度,御駕親征去和臣下爭功,要王陽明把寧王交給他,再演重新活捉的鬧劇。
首鼠兩端的朝中重臣,怕與寧王往來的贓證落入王陽明手中,要置王陽明於死地。
他們顛倒黑白,把消滅寧王的功臣說成是勾結寧王的內賊。
面對這樣複雜的情勢,王陽明急流勇退,稱病退出這些政治事端,雖然大難化解,卻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第一等功勞落到了皇帝和他身邊一幫宦官小人囊中,他卻屈居於功臣的第二梯隊。
有人為他喊冤,王陽明卻說:「應視功名利祿為浮雲,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計較事成之後的榮耀。
有榮耀是我幸,無榮耀是我命。
這就是良知給我們的答案。
」
王陽明一生追求成聖,終於實現了做聖人的生命價值。
但任何聖人生前都是寂寞的,他們的名聲往往不在生前,而在身後。
在他之前,曾有人放狠話:三代以下再無聖人!
漢代大儒董仲舒曾說過一句狠話:三代以下無聖人!意思是夏商西周之後就再也沒出過聖人。一棒子把孔子、孟子、老子、孫子全給打死了。直到明洪武三十一年,王陽明橫空出世。
神奇聖人-------王陽明
明朝第一牛人,一生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傳奇!文韜、武略、兵法、哲學無一不通、無一不精。他鑽研朱熹「格物窮理」的儒家思想,發現其「存天理、去人慾」的做法存在一些弊端。他創建了心學,成為...
明代奇人王陽明到底有多厲害?揭秘一生開掛的王陽明!
說到明代,一位超級有實力的王陽明其實真的是好厲害的,這個人很有個性也非常的有趣,但是有的人還是不太了解這個人,其實這個人真的不簡單的,其實很多人都說他實在是太厲害太厲害了,所以就有人給出做了一些...
一個瘋癲少年,是如何成為千古第一完人並走紅的?
曾國藩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左宗棠說:「陽明先生,其事功,其志業,卓然一代偉人,斷非尋常儒者所能幾及。」蔡元培說:「明之中葉王陽明出,中興陸學,而思想界之氣象又一新焉。」
一生俯首拜陽明---心學大師王守仁概述
人世的哲理長久地隱藏在玄冥之中,宇宙不知疲倦地演繹著爆炸,膨脹的輪迴,直到上天也厭倦了這周而復始的一幕,打了哈欠,眨了眨眼睛說:「讓王陽明去吧!」於是一道天光劃亮了沉寂幽遠的萬古長夜,墜入神洲大...
古今完人二個半 行知合一王守仁 為何王陽明那麼受推崇
近幾年中國突然颳起了一陣旋風,極力地推崇王陽明。其中的很重要原因是《明朝那些事》一批描寫明朝的通俗讀書的介紹。可精通明史的人仔細琢磨,王陽明行政能力不及張居正,軍功不及于謙,何以被部分歷史學家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