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是三國中後期打醬油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21年,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東征東吳,夷陵之戰,劉備兵敗逃往白帝城,於223年在白帝城亡故。
我們從央視《三國演義》(84集)中看到,劉備白帝城託孤出現在第64集,而從64~84集,蜀漢與魏國發生戰爭的戲份達到了14集,而涉及到東吳戲份的只有第79集,在原著之中,這一時期關於東吳的描寫也少之又少。
那麼,劉備去世之後,東吳在幹啥呢?
從223年到蜀漢滅亡的263年,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蜀漢後主劉禪繼位到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其中225和226年,東吳與魏國各主動開戰一次,雙方皆為一勝一負,此時蜀和吳已重新修好,但由於諸葛亮南征孟獲等原因,都沒有出兵助吳。
第二階段是228年到234年,這幾年,諸葛亮進行了六代北伐,除了攻克武都、陰平二郡,擊敗曹真,諸葛亮與司馬懿相持之外,沒別的大規模戰役了;東吳方面,這幾年中,吳將陸遜大敗曹休一次,魏吳雙方在合肥開戰不分勝負一次,孫權擊敗揚州刺史王凌一次,陸遜攻打廬江失敗一次,孫權的PK曹睿獲勝一次。
從總體看,吳國的戰果明顯大於蜀漢。
234年,諸葛亮掛了,這對蜀漢是致命一擊,而孫權比諸葛亮多活了近20年。
第三階段,諸葛亮去世之後,姜維接過北伐大任,一共進行了11次北伐,總的戰果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不勝不敗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軍隊損耗魏多蜀少,但戰爭消耗了蜀漢國力,導致蜀漢滅亡。
東吳方面,253年,吳國諸葛恪率20萬大軍進攻魏國,獲勝;258年:淮南之戰魏軍全勝。
從雙方交戰規模上看,東吳派出的兵力遠遠超出蜀漢。
為何許多人以為蜀漢是抗魏的主力?主要是《三國演義》的影響,蜀為正統,魏是反面,東吳被打醬油。
蜀漢在劉備去世之後能與魏國對抗40年,吳蜀聯盟是一個必要條件,從綜合國力上講,魏國最強,而吳又強於蜀,對於魏國,大部分軍隊也用在了對付東吳上,因為東吳從蜀漢手裡奪回荊州之後,東吳可以同時從荊州和揚州兩路攻打魏國。
對於蜀漢,在隆中時,諸葛亮就說明了荊州對於蜀漢的重要性,沒有了荊州,蜀漢只能從祁山北伐,難以成功。
因此,對於魏國來講,蜀漢一心要「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口號根本不足為懼,東吳才是更強大的敵人。
從正史《三國志》來看,吳與魏之間的戰爭從規模和頻率都超出了蜀漢北伐,但《三國演義》把魏與吳之間的戰爭淡化描寫了。
(本文為作者原創,嚴禁轉載)
歷史上的帝王 吳太祖孫權
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252),字仲謀,祖籍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生於下邳(治今江蘇睢寧西北)。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傳說孫權是中國兵法家孫武的二十二代後裔,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他任...
此人打敗劉備,自己深陷八卦陣即將敗亡時,為何被黃承彥所救!
八卦陣學名為九宮八卦陣,是一種古代的漢族軍事陣法,相傳為諸葛亮發明。九為數之極,取六爻三三衍生之數,易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有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而變六十四爻...
吳國也是三國時期的霸主,為什麼在《三國演義》里沒什麼存在感?
不論是翻閱《三國演義》,還是追看三國影視,我們的關注點始終都在「正統」與「反賊」,也就是蜀國與魏國兩方的爭鬥之上,好像從頭至尾都沒有吳國什麼事,頂多就是哪一方打不過了,請求聯合吳國共同攻克。歷史...
諸葛亮侄兒諸葛恪:效力東吳,崇拜叔父,愛背出師表,兵敗被誅
我們都知道,諸葛三兄弟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分仕吳、蜀、魏,都干出了大名堂。諸葛亮自不必說,諸葛瑾官拜東吳大將軍,諸葛誕官拜曹魏大將軍。這三人也被史家合稱「龍虎狗」,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諸葛亮對伐吳的態度為何過於沉默?
夷陵之戰,爆發於公元222年。這是三國時期吳國和蜀國為了爭奪荊州所進行的一場戰役,也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或者蜀漢,改元章武。
劉備關羽張飛能三英戰呂布獲勝,面對此人三人加起來也難取勝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三國時期,動亂年代,卻造就了一批亂世英雄,「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在《三國演義》中在第五回中,曹操聯合十八路諸侯討...
他號稱蜀國最大剋星,實力遠超周瑜,諸葛亮始終不敢與其交手!
東漢末年,世間大亂,各地梟雄紛紛起義想來當這一世的梟雄 經過多年的戰亂之後,天下終於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分別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再加上劉備的蜀國 。這三個國家其中屬於魏國最強,吳國第二,蜀...
看看劉備打仗有多渣,讓東吳火燒連營大敗而歸,劉備僅以身免
大家都知道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劉備的死因和夷陵之戰有者很大的關係,劉備剛剛稱帝關羽就被東吳給弄死了,荊州也丟了。劉備也就東征東吳,結果還被東吳打敗了,我們看看這一戰的經過。公元219年的時候,孫權...
此人是仁義的化身,卻有一段借東西不還的黑歷史
受《三國演義》「尊劉抑曹傾向」的影響,一說起劉備,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忠誠、仁義、知人善用等,幾乎是正義與賢明的化身。可是《三國演義》本質上是演義,並非正史。讀過《三國志》《資治通...
忒愛哭的劉皇叔(下)
三 劉備與呂布打打殺殺,分分合合,可謂一對歡喜冤家。 當初,呂布跟隨董卓作亂,萬人難敵;劉備依附公孫贊討賊,「三英戰呂布」。後「陶恭祖三讓徐州」,劉備撿了個大便宜,有了立足之地。不料曹操與呂...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加上了一副重擔
劉備畢竟是在數十年中多次「白手起家」的天下梟雄,抗打擊的韌性也是一等一的。即使遭遇夷陵之敗這種慘事兒,他依然沒有被打垮。就在慘敗之後不久,劉備退守白帝城,把潰敗的殘兵逐漸收集聚合起來,安營紮寨,...
夷陵之戰劉備攻打東吳孫權最後敗得到底有多慘
夷陵之戰是以蜀漢劉備攻打東吳孫權,最終蜀漢劉備大敗的經典戰例,為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之後,是一場以積極防禦,以逸待勞,最後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
關羽慘死到底是誰該負責?六個字:自作孽不可活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公元220年2月),關羽攻擊樊城失利之後,身後的荊州各地也陸續被孫權占領,蜀漢五虎上將之首、一年前還威震華夏的關雲長,突然陷入了無家可歸的境地,只好敗走麥城,並且在突圍戰中被...
劉備討伐東吳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小貓膩,又折損了多少人才?
劉關張桃園結義是不假,劉備確實也依仗關羽張飛打下了天下。但夷陵之戰大敗,讓蜀國元氣大傷,被記載成是劉備仁義,為了給關羽報仇太過義氣用事,在我看來只是史官們為了美化這位蜀國皇帝罷了。
東吳建國路:無路可走的陸氏父子
公元221年,劉備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東吳。他喊出的口號是為關羽報仇,然而劉備的真正意圖卻也很明顯:吞併東吳,壯大實力。此時呂蒙已經去世,東吳似乎已經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這樣的東吳對劉備來說...
三國哲理:為什麼諸葛亮趙雲都認為劉備不該伐吳?七點原因!
為什麼諸葛亮趙雲都認為劉備不該伐吳?當時,也不知道後來會是火燒連營。和曹魏相比,東吳更弱一些。而且也是師出有名。若是奪回荊州或者消滅東吳,對日後和曹魏決戰也是大有好處的。其實,這裡面有很多關於諸...
戴在諸葛亮身上的那些光環何時才能褪去
有不少國人都喜歡人云亦云,也喜歡接力造神,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關雲長是接力造神運動的最大受益者。有關《三國演義》給諸葛亮在計謀方面偽造的戰例有: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借東風、智算華容道、空...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孫權為什麼向魏國俯首稱臣?
在三國時期,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得到建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諸侯,之間互相爭鬥了數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還是要數東吳的孫權。但是,在曹操去世後,尤其是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登基稱帝後,...
無限膨脹的慾望讓劉備死在了白帝城
劉備,歷史上來看也算是個梟雄。從一個沒落的皇族中慢慢的打下了一片江山,成為蜀國之主。劉備取完「天府之國」巴蜀之地,荊州未失時,經過幾年的發展,實力瘋狂上漲,不在像以前那樣碰到別人只能跑路了。荊州...
劉備若是在夷陵之戰中取勝,吳國是否會滅亡,司馬懿一語點出
三國時期,正值亂世,各方豪雄逐漸登場,但是到了後期,隨著一些風雲人物的去世,逐漸讓人感到悲傷;這之中,便有關羽的離世。因為當時桃園三結義時,三人曾立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劉備打不過陸遜,狼狽逃到白帝城,陸遜為何不追,原因很無奈
三國中劉備的陣營,從關羽失荊州開始,形勢急轉而下,蜀漢接連出現敗仗,損兵折將,同時又丟了大片先前打下來的領土,關羽死後,劉備發兵東吳,想要為他的二弟關羽報仇,結果卻打不過名不見經傳的陸遜,兵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