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對伐吳的態度為何過於沉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夷陵之戰,爆發於公元222年。
這是三國時期吳國和蜀國為了爭奪荊州所進行的一場戰役,也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
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
定都成都,史稱蜀或者蜀漢,改元章武。
不久,劉備親率大軍伐吳,於是就有了本文介紹的戰役-----夷陵之戰。
戰爭初期,吳將陸遜避其鋒芒,堅守不出,後來雙方呈對峙局面。
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加之不能速戰速決,導致士氣低落。
劉備這時候又用了昏招,命蜀軍在山林里安營紮寨。
陸遜看準時機,用火攻大敗蜀軍。
劉備則退回白帝城,不久便一病不起。
《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雪弟恨先主興兵」。
其中就描述了在劉備出兵前,趙雲和秦苾進諫的情節,這都是符合史實的。
《三國志.趙雲傳》里有所記載,文中寫道趙雲說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
如果滅了魏,吳也會望風而附。
不該把魏放在一邊與吳國交戰,只要一交戰,就不能輕易和解了。
可是盛怒之下的劉備,沒有採納趙雲的建議。
而秦苾也向劉備進諫,認為出兵不利,劉備生氣就把他給下獄了。
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的態度將決定劉備的行動。
那麼諸葛亮是怎麼做的呢?
《三國演義》八十一回寫道諸葛亮是反對劉備伐吳的,可是劉備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一直到了秦苾被下獄後,諸葛亮急忙上表救援,劉備看過諫書後,卻說到:朕意已絕,無得再諫!連諸葛亮的話也聽不進去。
小說八十五回劉備敗退白帝城時,嘆息道:悔不聽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敗!然而《三國演義》里有關諸葛亮勸諫的事,以及劉備的悔恨之言,都是沒有史料依據的。
《三國志》里寫道「群臣多諫」,但是並沒有具體些,尤其是諸葛亮的態度,也沒有具體描寫。
那麼諸葛亮為何在這件事上保持沉默呢?首先,諸葛亮在《隆中對》里把結交孫權作為重要的外交策略,所以他會維護雙方的聯盟,如果這時他一再勸諫,劉備盛怒之下,肯定聽不下他的建議的;其次就是諸葛亮在戰略上很看重荊州戰略地位,所以對於荊州的失去,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對於伐吳,他也會保持緘默。
然而就是諸葛亮的過分保守和緘默,間接的助長了劉備的輕敵,當時作戰之始,蜀軍連戰連捷,後來作戰失利,被吳軍一把大火擊敗,蜀漢元氣大傷。
這之中,固然有劉備的過錯,但是諸葛亮的緘默,沒有盡到自己的作用。
結果章武二年,大軍敗績。
諸葛亮感嘆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諸葛亮料到劉備盛怒中不是那麼容易勸諫的,就算法正在也不見得能勸諫的了,於是就保持了沉默,然而這個沉默的結局導致了蜀漢此後元氣大傷,國力迅速衰退,為以後的蜀國埋下了禍根。
劉備在夷陵的慘敗,大大削弱了蜀漢的力量,影響深遠。
蜀漢也成魏三國里最早滅亡的國家。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為什麼劉備不聽諫阻決意伐吳?伐吳伐魏哪個機會大?
劉備伐吳在當時是最佳選擇,諸葛亮秦宓的諫阻很大程度是認為曹魏會介入,劉備的判斷是不會介入。三國志說諸葛不同意東征,後來還感嘆說,「若孝直在,必能阻主上東行」,孝直是法正的字。再經小說及各家演繹後...
夷陵之戰中劉備不帶軍師是因為無人可選嗎
夷陵這戰作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之後發生,是蜀漢國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三國鼎立的局面成形,平衡之餘維持數十年,而經此戰役,蜀漢國內元氣大傷,次年,劉備就逝世了,扶不起的阿斗劉...
蜀漢發兵東征東吳,夷陵之戰大敗,諸葛亮為什麼不勸阻劉備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三國史上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夷陵之戰,蜀漢由盛轉衰,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失衡。夷陵之戰,是劉備主動發起的東征,諸葛亮...
三國蜀國國主劉備識人能力如何
劉備識人能力如何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身為一個君主或許自己不需要太高的軍事政治才能,但是一定要有識人用人只能,而劉備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劉備相比起很多豪傑最大的優勢不在於他的仁義,而是在於他能識人,...
夷陵之戰是蜀漢步向衰亡關鍵 也是歷史中最精彩的一戰
夷陵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國史上三大戰役之一,亦是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這場戰爭的成敗都給予吳蜀兩國不同的命運。劉備入蜀後。曹操接受司馬懿、蔣濟等意見...
這場戰役之後,三足鼎立的局面徹底形成
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曹操主政時期,他唯才是舉,秉承「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這一用人原則,使當時的漢末時期的軍事實力得到了較大規模的發展。三國時期,大家為了爭奪地盤,打了大大...
夷陵烽火,漢昭烈大帝的遺恨
東漢後期,奸臣宦官釀禍,導致全國大亂,國家四分五裂,各路諸侯獨霸一方,有皇室血統的劉備痛心不已,以復興漢室為己任。公元207年左右,他遇到了奇才諸葛亮,諸葛亮建議他以政治勢力相對薄弱的荊州和益州...
關羽之死:他究竟中了誰的借刀殺人計?為何必死?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
為什麼劉備最後沒能一統天下,敗就敗在這裡!
三國時代,劉備能夠說是自食其力,帶著一幫文臣武將歷經歷盡艱辛,終究創立了蜀漢政權。惋惜的是,三國最後被司馬家屬歸為一統,劉備中興漢室的抱負未能得到勝利。蜀國為什麼失敗,這裡說說決議蜀國成敗的三個...
東吳被動應戰誘敵深入,以逸待勞扭轉戰局大敗劉備!
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不帶軍師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夷陵之戰,從公元221年的7月持續到222年8月,主動進攻的蜀漢大軍由國主劉備親率,東吳被動應戰,在陸遜的指揮下,誘敵深入,以逸待勞,最後扭轉戰局,大...
劉備為何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僅為關羽復仇?夷陵戰敗的鍋誰來背?
公元221年的四月份,劉備在成都稱帝,六月份,就開始調兵遣將,七月份,劉備親自率領數萬蜀軍討伐東吳,雙方在荊州地區展開激戰。結果蜀軍大敗,劉備自己也憂鬱而死。
劉備的惡夢:決定蜀國滅亡的三次戰役!
三國時期,劉備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帶著一幫文臣武將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創建了蜀漢政權。可惜的是,三國最後被司馬家族歸為一統,劉備復興漢室的理想未能獲得成功。蜀國為何失敗,這裡說說決定蜀國成敗的三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