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紛紜:諸葛亮最終敗給了誰(燕山樵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
「鞠躬盡粹、死而後以」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對諸葛亮的評價,在歷朝歷代,朝野之間均能出奇地達成共識,成為很少發生非議的一位歷史名人!諸葛亮當年揮毫而成、令人盪氣迴腸的《出師表》,更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對諸葛亮評價最低的,可能當數魯迅先生,「狀多智而近妖」,從這句評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諸葛亮不那麼感冒!
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
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
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
若用現代語言來總結表述,諸葛亮的一生,是久經考驗的一生、與人、與天奮鬥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更是充滿智慧的一生。
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其實,《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有著天壤之別,《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更比較客觀真實些,比較接近歷史上的諸葛亮本人。
一代才華出眾的傑出名相,這些史家評價,比較客觀公允,當之無愧。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則是被演義化了的經過藝術包裝處理了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被美化、神化到了無以附加的地步。
諸葛亮就這樣在羅貫中的筆下,由凡人變成了神,變成了民間百姓樂於接受的神,成為了公認的智慧神的最傑出化身。
倘若撥開披在諸葛亮身上層層華麗的外衣與耀眼奪目的光彩,平心靜氣地審讀三國時代那段歷史,你就會發現一個更加真實的諸葛亮!做為謀士、師爺、軍師、丞相的諸葛亮,為輔佐劉備,在血雨腥風中打出了三足鼎立的天下,建立了蜀國,戰功赫赫,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你若細讀史書,就可發現諸葛亮也並非為百戰必勝的常勝軍師,戰略與戰術失誤比比皆是:千百年來被人們擊節讚賞、每每稱道的那場空城計之戰,實際上是一場戰略上重大失誤、戰術上僥倖取勝的戰爭範例,倘若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相,引大軍殺入城中,諸葛亮也就做了刀下之鬼或淪為魏軍的俘虜。
空城計之戰,是諸葛亮失算而又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一招險棋。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則又是諸葛亮的又一次重大失誤;六出祁山,六次北伐中原之戰,皆無功而返,排除天時地利等不利因素,做為三軍統帥的諸葛亮,其失誤是顯而易見的!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當數蜀國的徹底滅亡。
劉禪的被俘、蜀國的滅亡,雖然是在諸葛亮死後發生的歷史事件,但生前常以相父自居的諸葛亮,是難辭之咎的,應付有相當責任的!我們不禁思索責問,蜀國當初擁有諸葛亮這樣神機妙算、傑出的丞相兼軍師、和幾十萬精兵良將,為何沒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宏願,最終反到落了個國破家亡的悲劇結果呢?
諸葛亮當初擬定三足鼎立後,再一統天下的遠大恢宏的戰略理想,最終成為一場空夢,非但沒有統一中原,反到連他親自輔佐創立的蜀國也頃刻間煙飛灰滅,是蜀國的悲劇,也是諸葛亮的最大人生悲劇!倘若諸葛先生在九泉之下有知,不知會做何感想?不知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生前是否曾預見到蜀國的滅亡?他是否占卜到自己與蜀國的徹底失敗?
諸葛亮最終敗給了誰?經在下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結論:諸葛亮最終敗給了天意!天不滅曹!在滾滾向前轉動的天意巨輪面前,任何人的謀略、智慧的力量,都是渺小可憐的!何為天意?民意也!春秋無義戰,其實三國時代也無義戰,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為爭奪領地城池,所發動的連綿不斷的戰爭,給老百姓帶來了極其巨大的災難與痛苦,人心思安,人心思定,成了三國時代的民意象徵。
劉備白帝城託孤辭世,諸葛亮以相父身份,輔佐幼主劉禪,治理蜀國,此時的諸葛亮雖為相父,實為蜀國不是皇帝的皇帝,攝軍政大權於一身,獨步於蜀國政壇上,縱橫馳騁,頗為得志,失街亭後的自貶,也是做做樣子,權力絲毫未減,仍在蜀國政壇上叱詫風雲,威風不減當年。
客觀地看,諸葛亮治理蜀國那些年,把蜀國治理得還是相當不錯的,提高了國力與軍力,政績輝煌卓然。
但諸葛亮此時也出現了重大的失誤,埋下了蜀國亡國的禍根——完全忽視了對劉禪從政素質的培養與鍛鍊,子不孝,父之過,劉禪日後的腐敗昏庸無能,身為相父的諸葛亮是難辭之咎的。
當諸葛亮五丈原突然歸天后,蜀國的權利中心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真空,歷史把劉禪真正推上了蜀國政治權力舞台中心。
劉禪這位昏庸無能只知縱情享樂的一國之君,便開始把蜀國一步步推進了亡國的深淵。
蜀國有劉禪這樣胸無大志的昏庸皇帝執掌朝綱,焉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焉能不成為亡國之君?天意便自然轉到雄心勃勃、軍力日盛的魏國頭上了。
滅六國者,非秦也;滅蜀國者,非魏也,乃蜀國自己也!乃劉禪自身也!天意難違,諸葛亮終究敗在了天意面前!
翻開東、西方的軍事戰爭史,不難發現,東方軍事發展的核心是重在一個「謀略」上;而西方軍事發展的核心始終是在發展實力(武器裝備)上,其明顯差異不言而喻。
此種差異,在中國古代軍事家們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受孫子兵法和諸葛亮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其災難性的後果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頻頻發生。
只有在擁有實力的基礎上,運用好謀略,方能常勝不敗!
諸葛軍師,在下為你的智慧而喝彩,為你的失敗而深思!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關本文的精彩跟貼:
作者:comeonplay 回復日期:2004-2-19 18:24:02
非也魏國統一天下是大勢所趨。
作者:zb815 回復日期:2004-2-19 18:25:11
他敗給了他自己
作者:夜傾情 回復日期:2004-2-19 20:33:51
蜀後期實行的是攻為主的戰略,所以最後導致失敗的下場.
如果能夠以守為攻的話,我相信以蜀的地理條件應該是不至於失敗的.
作者:garden_yu 回復日期:2004-2-19 21:03:08
劉禪並非昏君,一般無道昏君統治下諸葛根本無法大權一把抓
而且歷史上主庸於內而政清於外,國家治理很好的場面很多見。
空城計史上並未有過。
其實諸葛偉大之處在於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可以看看隆中對,自從關羽敗亡失去荊州,就已經註定了失敗。
我想,如果沒有把自己提升到一個可以評價諸葛的地位和資格,那麼任意臧否都是不對的
作者:矩陣革命 回復日期:2004-2-19 21:06:48
還能說什麼,蜀國就是無能啊
作者:宮伯 回復日期:2004-2-19 21:21:41
講的是演藝?空城計無其事。
別說得那麼玄,天意不就是人心向背嗎?不就是分久必合嗎?
作者:傷心藍調 回復日期:2004-2-19 21:47:23
蜀國本來就是小國,實力有限,人才又有限。
儘管如此,諸葛亮還整天幻想復興大漢,實在是自不量力。
六出祁山,牢命傷財,耗盡國庫,經此折騰,所以即使諸葛不死,也難保蜀國。
另外,也有歷史學家指出,諸葛事必躬親,完全不信任他人,不注重培養其他人才,導致後期蜀國幾乎沒有什麼人材。
作者:豬肚皮 回復日期:2004-2-19 22:43:49
說了半天廢話,爛文章,
作者:fywb 回復日期:2004-2-19 22:51:46
進攻亡,不進攻亡得更快,實力差距太大。
關羽丟失荊州,劉備伐吳全軍覆沒,已經決定了蜀國的命運,任誰都無力回天。
作者:蟲無名 回復日期:2004-2-19 23:37:08
同意樓上的,東吳有江南異常富庶之地,北魏有青徐大片可耕之田,西蜀國力最小,僅益州一地,雖然也號稱天府之國,但是比其他兩國肯定是不足的,如果偏安一方,最後只能拉大差距,諸葛亮採取的也是當年漢高祖從漢中進軍中原之路,只可惜魏主不是項羽,並沒有硬碰硬,反而採取守勢,而東吳典型兩面派,看兩邊誰也壓不了對方其實大部分時間還是中立的~~~最後諸葛亮還是被拖垮了,這是只能是歷史的悲劇,也只能說蜀國後備人才太缺少了,最後姜維還要從魏國挖牆角。
作者:赤壁的風 回復日期:2004-2-19 23:46:03
不是天意,而是蜀根本沒有能力進軍中原。
以一州之力伐九州,而當時魏的人力輩出,國力強大。
正是諸葛和周郎的一把大火,間接導致五胡亂華百餘年。
作者:rha 回復日期:2004-2-20 0:08:27
諸葛亮自己不行,隆重對中可以看出戰略重大失誤。
作者:sunfeelings 回復日期:2004-2-20 4:21:38
大勢所趨,民意所至
作者:防火防盜 回復日期:2004-2-20 4:30:00
隆中對中可沒有猜到關羽戰死,荊州丟失。
此後諸葛亮的作為不過是盡人事而已。
要說失敗,是敗給了關羽
作者:ggqggq 回復日期:2004-2-20 10:29:05
我們不禁思索責問,蜀國當初擁有諸葛亮這樣神機妙算、傑出的丞相兼軍師、和幾十萬精兵良將,為何沒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宏願,最終反到落了個國破家亡的悲劇結果呢?
-------------
哪來的幾十萬精兵呀? 人口才幾十萬!不失敗才怪呢
作者:kangji 回復日期:2004-2-20 15:13:35
說明一個問題,任何時期,分裂的中國都是不可能長久的,而統一的中國能更長久
作者:verilog0 回復日期:2004-2-20 15:26:14
垃圾文章。
作者:我死故我不在 回復日期:2004-2-20 17:05:38
記得蜀國後期才90多萬人口,魏國大概有4~500萬,怎麼打
作者:bx_bird 回復日期:2004-2-20 17:58:10
陳壽的話是,諸葛亮自知身後之日再無可韜掠上國者,故屢屢用兵,耀武不止.
諸葛亮在給後主請求准許出師的奏章中,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話,意思大致是仗著現在手底下所糾集四方之精勇(劉備轉戰個地入川時帶來的)還有希望搞定曹魏,等這批人一上了年紀就更沒戲了.
蜀地偏狹,人口/人才不足,諸葛亮自己也清楚沒有後勁,基本上街亭一戰後,他就是在盡人事而已,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了.
作者:99層口罩 回復日期:2004-2-20 18:08:46
敗給了孫權
作者:wcj7 回復日期:2004-2-20 18:47:17
諸葛亮是很厲害,但不要認為天下就諸葛亮就聰明完了。
曹操本就占盡了優勢,又兼戰將如雲、謀士如林,而這些人中又不乏勇冠三軍,決勝千里之人,如曹真就曾大敗過諸葛亮。
而曹操本又善用人,在赤壁之戰敗後,東吳實力空前壯大,曾用兵數十萬攻魏,而曹操僅派張遼以數千人守城,結果東吳無功而返,還損失了名將太史慈,後來東吳很怕張遼,不在來攻。
另外兩個君主也很不錯,但與他相比就相形見絀了。
我認為諸葛亮不斷派兵去攻魏的策略是對的,這可以不斷消耗魏國,如果各自發展的話,顯然兩邊的實力差距將越拉越大,只會導致更快的滅亡。
諸葛亮的成功並不是能夠讓蜀國千秋萬載,就象現在的台灣一樣,分裂是不可能的,而他們的成功只在與能這種狀態持續多久。
作者:吳鉤8916 回復日期:2004-2-20 19:00:24
諸葛亮敗給他自己。
蜀國地小位偏,人口在三國中最少。
雖然四川是天府之國,但諸葛亮「六出祁山」其接班人又「九伐中原」,連年爭戰致使蜀國更加勢危。
但諸葛亮還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
中國歷史上的空城計:
《三國志-魏書文聘傳》中有文聘守石陽用空城計戰敗孫權
記載。
《資治通鑑》中有劉宋濟南太守蕭承之帥百人用空城計戰
敗魏兵的記載。
歷史上的空城計並非沒有而是多次被應用在實戰中以上只是其中之一兩例。
作者:rd_gaojun 回復日期:2004-2-20 23:51:56
諸葛亮是敗給了關羽,劉備,劉禪!!!
失荊州,蜀國實力失去大半。
劉備敗於彝陵,主力幾乎全盡!!!
經此兩敗,蜀國這個沒有多少根基的新貴實際上氣數已盡。
如果後繼可以全心竭力,眾志成城,或許還可以有轉機。
可是劉禪不知進取,荊益兩派內耗不止,又有南蠻這個後患。
諸葛亮盡全國之兵不過10萬出頭,曹真、司馬懿一線就20萬以上。
更何況諸葛亮到死也沒有敗,甚至還始終占據戰略主動權,退一萬步也只能說是平手。
如果要說蜀國為何滅亡,實應該找關羽,劉備,劉禪三個人算帳!
作者:殊心慈 回復日期:2004-2-21 0:25:48
玩笑一下:
敗給了寫《三國志》的陳壽,失街亭,斬馬謖時,陳壽的爹也受了處分,所以陳壽借寫史私心了一下下:)
作者:rd_gaojun 回復日期:2004-2-21 0:35:05
作者:我死故我不在 回復日期:2004-2-20 17:05:38
記得蜀國後期才90多萬人口,魏國大概有4~500萬,怎麼打
這個有點誇張了,實際上是男丁(成年男子)90萬,按一般比例算,總人口大概是200萬出頭吧。
作者:racky7 回復日期:2004-2-21 12:19:27
就當時經濟發展程度而言,處於邊疆的四川不可能比的上,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所以魏國的強大是必然的,蜀國的失敗也是無法避免的,靠一個諸葛亮又能有什麼用呢,蜀國的人才有一個特點:精而不多,武有關、張、趙、黃、馬、魏等等.....文有臥龍、鳳雛。
可惜這些人一旦去世了,蜀國就後繼無人了,不是有句話這麼說的嘛: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作者:楓林晚雨 回復日期:2004-2-21 13:12:20
對諸葛亮評價最低的,可能當數魯迅先生,「狀多智而近妖」,從這句評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諸葛亮不那麼感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然我不崇拜諸葛,但是,魯迅那點東西離諸葛相差遠著呢,魯迅就是一個憤青,只會罵街,嚴重鄙視魯迅。
作者:rha 回復日期:2004-2-21 13:39:34
諸葛亮的名聲主要因為他的忠,符合封建帝王的口味而已。
其實能力見識也就那些,隆中對可以看出其戰略,路線的錯誤。
從他用人上可以看出他只是一個只知道用自己的智力,而不知任用眾智的人,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不給底下的人放權,而且還打擊比自己強的人,難怪人家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呢,可知諸葛亮之不智。
作者:xinpai 回復日期:2004-2-21 13:54:10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他呀,輸在自己的智上。
小智是可以習得的,大智卻需要靈感的。
他習得太多的小智,把大智也當小智用。
想魏延提出全力以赴直擊許昌,我認為是對的。
所謂擒賊先擒王,想那時,蜀漢正在鼎盛時期,有五虎大將,還有魏延等武將,攻城不在話下。
而他卻智這智那,不想失去即得的西川,又不想失去「借」來的荊州。
這怎麼行呢?老是想穩紮穩打,斬人手臂而不攻人要害。
可別人又不是傻子,人家也有智慧的。
不說魏,單說吳,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雖一脈相承,卻都獨當一面。
他能怎麼樣?所謂戰事愈多意外愈多,他又不是完人,怎麼防得了所有的意外?
作者:rha 回復日期:2004-2-21 14:02:01
樓上的話我同意,諸葛亮其實就是一個只有小智慧的人,到了極致而已的小智慧。
作者:榮耀與謙卑 回復日期:2004-2-21 16:24:06
作者:xinpai 回復日期:2004-2-21 13:54:10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他呀,輸在自己的智上。
小智是可以習得的,大智卻需要靈感的。
他習得太多的小智,把大智也當小智用。
想魏延提出全力以赴直擊許昌,我認為是對的。
所謂擒賊先擒王,想那時,蜀漢正在鼎盛時期,有五虎大將,還有魏延等武將,攻城不在話下。
而他卻智這智那,不想失去即得的西川,又不想失去「借」來的荊州。
這怎麼行呢?老是想穩紮穩打,斬人手臂而不攻人要害。
可別人又不是傻子,人家也有智慧的。
不說魏,單說吳,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雖一脈相承,卻都獨當一面。
他能怎麼樣?所謂戰事愈多意外愈多,他又不是完人,怎麼防得了所有的意外?
暈,魏延什麼時候提出直擊許昌了???有沒搞錯??
作者:fywb 回復日期:2004-2-21 17:06:41
想魏延提出全力以赴直擊許昌,我認為是對的。
所謂擒賊先擒王,想那時,蜀漢正在鼎盛時期,有五虎大將,還有魏延等武將,攻城不在話下。
---------------------------------------------------------------
呵呵。
。
。
。
作者:臥龍故人 回復日期:2004-2-21 17:08:34
諸葛亮打仗根本就是外行,他真正擅長的是治理內政。
蜀國的失敗除了人口少,地理偏之外,和人才凋零有關係。
劉蜀統治集團不吸收益州本地精英,劉備死後,諸葛亮甚至排擠劉璋遺留下來的東州集團,比如李嚴。
蜀漢連年戰爭,荊襄集團死傷慘重。
諸葛亮也沒有什麼大的失誤,蜀漢的條件太差了。
作者:暫時沒有人喜歡我 回復日期:2004-2-21 18:03:57
水滸里聖手書生蕭讓也用過空城計
作者:是疼還是痛 回復日期:2004-2-21 18:19:03
:)
作者:青衣女子 回復日期:2004-2-21 18:19:57
說出「樂不思蜀」這句話的劉禪,真的是那麼委瑣笨拙嗎?
作者:封口機 回復日期:2004-2-21 19:46:37
狀多智而近妖是魯迅先生評價《三國演義》中的諸葛孔明,更多的是對《三國演義》所提的批評。
自古以來,得中原者得天下,蜀國地小位偏,難以和中原持久抗衡,孔明天縱神武,若不能在他有生之年實現統一,待他百年之後,蜀國大概也只能坐以待斃,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此之謂忠臣孝子之心。
作者:regin_99 回復日期:2004-2-21 21:35:24
他敗了麼?
知道他所取為何?
本人以為
孔明欲在歷史的舞台演繹一出大戲
他演了
戲完了
該謝幕了
不是失敗了
作者:milan426 回復日期:2004-2-21 22:22:15
鞠躬盡瘁 把自己毫幹了 諸葛亮 算不上成功領導者
作者:longaa 回復日期:2004-2-22 7:00:51
怎麼沒有人提到他的對手司馬懿?
想司馬公內除曹爽,外敗諸葛
此人才是大智慧的人物
孔明和司馬斗 也就靠著空城計保命罷了
作者:劍重 回復日期:2004-2-22 10:00:49
鞠躬盡瘁,日理萬機。
是不是死螞蟻說的,「諸葛孔明,其能久之乎?」
作者:firefine 回復日期:2004-2-22 10:51:24
永遠不要相信三國演義這類小說
諸葛亮是比較厲害,但也沒有小說中那麼神
小說就是小說,是為了吸引人的
作者:Yuil 回復日期:2004-2-22 10:59:33
我覺得樓主的觀點有問題
空城計你就說假如被識破。
這個假如就不存在,因為沒有被識破
要是真的有這麼多假如,那就完蛋了
作者:月玲兒 回復日期:2004-2-22 11:24:04
樓上各位的話都好象很有道理的樣子,容我也說上幾句.
在我看來,諸葛亮終於劉備還有情可原,為劉備出生入死也是大丈夫所為,畢竟士為知己者死啊,但是要諸葛亮屈居於劉禪之下就有點說不通了,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是劉備不是劉禪,而劉禪也沒有其父的胸襟與志向,諸葛亮死後他就如同喪家犬般沒了主意,這不是一個為人君者該有的行為.諸葛亮的失敗歸根到底還是還是他自己的原因,假如他沒有跟隨劉備打天下,那他的失敗又從何說起,同樣,假如他沒有跟隨劉備打天下,他也可能被魏吳兩國拉攏或者乾脆永不出山,也許這樣一來
歷史就會改寫了,或者是諸葛亮的成功,或者是他跟本就是俗世間一微塵,根本沒有他的一席之地.既然歷史無法改變,那他的失敗就是無法避免的了,可能會為他惋惜,可是更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正所謂良臣擇明主而居.
作者:牛四 回復日期:2004-2-22 11:31:12
作者:xinpai 回復日期:2004-2-21 13:54:10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他呀,輸在自己的智上。
小智是可以習得的,大智卻需要靈感的。
他習得太多的小智,把大智也當小智用。
想魏延提出全力以赴直擊許昌,我認為是對的。
所謂擒賊先擒王,想那時,蜀漢正在鼎盛時期,有五虎大將,還有魏延等武將,攻城不在話下。
而他卻智這智那,不想失去即得的西川,又不想失去「借」來的荊州。
這怎麼行呢?老是想穩紮穩打,斬人手臂而不攻人要害。
可別人又不是傻子,人家也有智慧的。
不說魏,單說吳,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雖一脈相承,卻都獨當一面。
他能怎麼樣?所謂戰事愈多意外愈多,他又不是完人,怎麼防得了所有的意外?
先生說錯了,當時蜀國除了五虎大將和魏延等戰將,還有龍之軍師志狼,本來完全可以統一天下,東可以滅亡日本,西可以一直打到阿拉伯,滅掉東羅馬帝國。
只是後來中華大帝出現了恐龍怪獸,諸葛亮沒辦法對付,才失敗的。
作者:曲水有清 回復日期:2004-2-22 12:05:11
也許是輸給自己吧
據說當時上方谷一戰導致失敗的那場大雨就是自己造成的
據說是上方穀穀口狹窄諸葛亮放火時使熱空氣急劇上升與空中的冷氣流相遇形成了雨
我就不知道這麼一個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的人怎麼會不知道這見事
可見也不怎麼樣啊
作者:饅頭餡兒 回復日期:2004-2-22 12:27:39
作者:楓林晚雨 回復日期:2004-2-21 13:12:20
對諸葛亮評價最低的,可能當數魯迅先生,「狀多智而近妖」,從這句評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諸葛亮不那麼感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然我不崇拜諸葛,但是,魯迅那點東西離諸葛相差遠著呢,魯迅就是一個憤青,只會罵街,嚴重鄙視魯迅。
我不知道你是真傻還是假傻,那是在說諸葛亮嗎?那是在《中國小說史略》里談三國演義的時候用來批評三國演義的描寫的。
《中國小說史略》是一本什麼書,你看過沒有?我看你是沒看過,因為你引文都錯了,錯的離譜,意思全都變了。
「狀多智而近妖」是說他看上去有大智慧其實類似妖人。
要原文真是這句還真被你們說對了。
可惜,人家原文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裡的「狀」是「描寫」的意思,一看就是在說小說,不是在說人。
拜託你既沒看過原文,又不通古文,你在這兒瞎說什麼壓。
作者:我是小小老百姓 回復日期:2004-2-22 14:00:29
我覺得諸葛亮在軍事上是個庸才,6出祁山,每次都走同樣的道路,而且敵人在兵力上占優勢,只要防守,等鼠國軍隊糧食用完,退兵了事,呵呵,這仗能打贏就有鬼了。
歷史上大多數以弱勝強的戰例都講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象諸葛亮這樣用兵,除非魏國統帥是個白痴,否則怎麼的都能守住。
作者:bankful 回復日期:2004-2-22 15:04:29
o
作者:kaka1979 回復日期:2004-2-22 15:48:21
講究一下辨證法吧!我認為他的失敗就在不講辨證法.
作者:weaver 回復日期:2004-2-22 16:19:57
最終失敗還在於實力,蜀國的實力根本不足以統一天下,能偏安四十年已經是奇蹟了。
諸葛亮個人謀略,也確實不是什麼出神入化。
《三國演義》中好幾次北伐失敗都是糧草不足,哪來的這麼多糧草不足?只是作者沒法改變歷史事實,只好找個藉口罷了。
作者:風中傲笑 回復日期:2004-2-22 17:54:52
滅六國者,非秦也;滅蜀國者,非魏也,乃蜀國自己也!不論諸葛亮是多麼聰明,單憑個人力量去治理國家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看封建時代君主就可以得出答案了,沒有分工的干只會讓自己先潰掉!
可能,諸葛亮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國家不是他個人的。
作者:風中傲笑 回復日期:2004-2-22 17:56:41
即使諸葛亮沒死,蜀國滅亡也是遲早的事啦!
作者:燕山樵夫A 回復日期:2004-2-22 18:10:38
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俺在二十年前拜讀過。
俺這篇短貼是按雜文寫的,俺想您應懂得雜文與學術論文這兩種不同文本的差異!
感謝您的高見!
作者:饅頭餡兒 回復日期:2004-2-22 19:12:24
暈,我總共也就活了二十多年,您年紀還真不小。
不過我還是認為,您不管用雜文還是用學術論文的文本體裁來寫作,最起碼的引用不能犯錯誤吧。
學術論文講究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雜文允許您有更多的引申和發揮,但是無論如何,兩者都不是虛構文體吧。
錯誤的引用一句意思完全不對的話,在從這話生出對某人某事的感想,這感想有無價值咱先不說,起碼讓我這樣的白痴看起來有吃了蒼蠅的感覺。
這不是於秋雨老愛幹的事嗎,你還是別跟他學的好。
這年頭,有人把學術論文當雜文寫,把雜文當小說寫,把小說當草紙寫,還是被污染的,不如正經草紙好用,唉。
這一段是有感而發,不是說您,見諒^_^。
作者:pangsh 回復日期:2004-2-22 19:36:39
"翻開東、西方的軍事戰爭史,不難發現,東方軍事發展的核心是重在一個「謀略」上;而西方軍事發展的核心始終是在發展實力(武器裝備)上,其明顯差異不言而喻。
此種差異,在中國古代軍事家們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受孫子兵法和諸葛亮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其災難性的後果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頻頻發生。
只有在擁有實力的基礎上,運用好謀略,方能常勝不敗!
諸葛軍師,在下為你的智慧而喝彩,為你的失敗而深思!"
朋友你這段話和在下身有同感啊!我們偌大的中國以後若想不被人欺,就必須在實力上趕上或超過別人才行的!
作者:weaver 回復日期:2004-2-22 21:29:21
魏延在第一次北伐時提出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其實是一個完全可行的妙計,雖然有些冒險。
須知當時魏強蜀弱,按照正規戰法蜀國是根本不可能取勝的,只有劍走偏鋒才有希望。
作者:Anthear 回復日期:2004-2-23 1:16:01
主要還是經濟上
作者:fywb 回復日期:2004-2-23 9:28:12
我認為奇襲長安成功的可能性極小,首先魏國兵多將廣,曹真、郭懷、張頜都是名將,經驗豐富,其次5000步卒行動緩慢,能否起到奇襲作用很值得懷疑,強攻得手可能性不大,即使攻下,前有潼關,後有魏國西北虎狼之師,又如何抵抗魏國的反撲?一旦失敗,不僅損失5000人,而且失去魏延這員大將,對蜀國將造成極大的打擊,此次北伐將以失敗告終。
後來鄧艾偷渡陰平成功主要是蜀國只有姜維一員大將,後方空虛,朝廷腐敗。
假使有夏侯霸駐守後方,鄧艾孤軍深入,沒有補給,必將全軍覆沒。
作者:山圍故國 回復日期:2004-2-23 10:20:45
也別說蜀國不好,所謂「文有相如之賦,武有伏波之才;醫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隱。
九流三教,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者,不可勝記,豈能盡數」畢竟不是胡說的。
關鍵還是看軍力,歷史上有幾個南方統一北方的例子。
李白說「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杜甫說「況復秦兵耐苦戰」看來打仗還是要靠趙客,秦兵。
作者:風后的落葉 回復日期:2004-2-23 11:11:47
三國時期的人也是像《圍城》那樣喜歡比來比去,像是騎錯了什麼似的……
:)
作者:他救了我 回復日期:2004-2-23 11:47:34
結論:諸葛先生敗給了他的愛人啊;
原因:從他的婚姻過程就可以管窺到孔明的性格;雖才學八斗,但在封建的年代,沒有做到郎才女貌,只達到了朗才女沒貌的境界;他有才,她也有才,沒有互補的婚姻是失敗的,懦弱懦弱的性格展現無疑;這次婚姻嚴重打擊了諸葛的地位感,在家中沒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社會上也沒有了同樣的感覺;最終沒敢奪權,鬱鬱而終!
作者:東方火 回復日期:2004-2-23 15:37:32
記得第一次進取中原時,魏軍主帥是無能的夏候懋。
魏延曾獻計:兵分兩路,由諸葛亮率領大軍徑出祁山。
他看書率領5000精兵由子午谷奇襲長安。
諸葛亮由於太過謹慎,怕中埋伏,而放棄了這條妙計。
事後證明這條路魏軍並沒設防。
如果聽從了魏延這計,或許歷史早已改寫,也輪不到司馬懿出山與他為敵了。
而後來鄧艾奇襲成都也是用的這個策略。
歷史上成大事者都是敢於冒險的。
共產黨的天下也是有了一大批敢於冒險、勇於犧牲的仁人志士作出的傑出貢獻得來了!!!
試想,要是毛澤東也象諸葛亮那樣思前顧後,他還敢與強大的日軍為敵嗎?敢去跟擁有800萬國軍的老蔣叫板嗎?敢出兵朝鮮與當時的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美帝抗衡嗎?
老蔣也是因為象諸葛亮一樣想得太多而最終坐失多次抗日良機。
以致引來一片罵聲,從而也失去了民心!!!
作者:fywb 回復日期:2004-2-24 11:25:01
諸葛亮一生謹慎,不肯弄險,也是蜀國實力弱小,輸不起的緣故。
他看出此計成功可能性不大,而一旦失敗後果又太嚴重,才寧可穩紮穩打。
如果馬謖不自作主張,聽從他的安排,他打到長安的可能性很大。
那時將獲得關西之地和騎兵,補給也充分,以他的才能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可惜用錯了馬謖,一失足成千古恨,以後再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作者:清虛子 回復日期:2004-2-24 16:37:21
樓主說諸葛亮敗給天意,過於空洞無物,蜀國的實力本就不行,曹魏那邊實力強大,人才濟濟,又沒什麼大的內亂,能贏蜀國是情理之中。
至於《隆中對》,被吹了半天,其實也不過是想當然的構想,特別是後半部分。
作者:霧滿攔江 回復日期:2004-2-10 9:47:57
應該去煮酒:)
作者:無語之晨 回復日期:2004-2-10 10:13:04
算人算已算不了天
作者:花香滿樓 回復日期:2004-2-10 10:31:35
對於三國,真想評論還是認真看史書,樓主受演義影響的還是太多。
空城計本身應該沒有識破的可能,因為它是完備的,即司馬當時只可以勝諸葛而不能殺,否則曹氏必然滅司馬滿門。
所以諸葛逃都不逃,司馬只好配合著退兵。
這才符合聰明人假設的邏輯。
諸葛做為荊州派系的首腦,和川蜀派系鬥爭是很艱苦的,尤其是關羽張飛兩個活著的時候。
陰暗一點推測,諸葛對關羽的性格相當了解,對於孫吳奪荊州的野心也明了,那麼關羽是死在諸葛的安排之下。
可能這也是白帝城之前諸葛和劉備有些貌合神離的原因。
諸葛排擠絆腳石的動作引起劉備疑心了吧,呵呵。
劉禪一向被認為是扶不起來的形象,有些委屈,老實說,劉禪還是挺出色的帝王,只是生不逢時罷了。
不多說了,一說歷史就忍不住強調的前提是聰明人假設,千萬別把這些古人當做簡單的傻子。
作者:飛來飛去s 回復日期:2004-2-10 11:24:07
諸葛亮是河南人
作者:罈子里的魚 回復日期:2004-2-10 11:31:58
天意一說,缺少根據。
動不動就希冀天命,好象算命一般,對於這樣的歷史話題,不能抽絲剝繭,實難服眾。
作者:rzr 回復日期:2004-2-10 12:18:24
為花香滿樓頂一下
作者:多少呀 回復日期:2004-2-10 12:34:42
滅蜀國者,非魏也, 當然不是魏,是司馬的晉
作者:goldcamp 回復日期:2004-2-10 13:43:51
我覺得魯迅才近妖.
作者:ydagan 回復日期:2004-2-10 15:27:45
不要找原因。
朝代的更替很正常,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罷了!
作者:墨劍神鋒 回復日期:2004-2-10 15:32:44
「戰略與戰術失誤比比皆是:千百年來被人們擊節讚賞、每每稱道的那場空城計之戰,實際上是一場戰略上重大失誤、戰術上僥倖取勝的戰爭範例,倘若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相,引大軍殺入城中,諸葛亮也就做了刀下之鬼或淪為魏軍的俘虜。
空城計之戰,是諸葛亮失算而又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一招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真正看過三國志,有沒有發現諸葛亮是不是真的用了空城計,是不是小說家杜撰,據我所知只有趙雲用過空營計。
「空城計本身應該沒有識破的可能,因為它是完備的,即司馬當時只可以勝諸葛而不能殺,否則曹氏必然滅司馬滿門。
所以諸葛逃都不逃,司馬只好配合著退兵。
這才符合聰明人假設的邏輯。
諸葛做為荊州派系的首腦,和川蜀派系鬥爭是很艱苦的,尤其是關羽張飛兩個活著的時候。
陰暗一點推測,諸葛對關羽的性格相當了解,對於孫吳奪荊州的野心也明了,那麼關羽是死在諸葛的安排之下。
可能這也是白帝城之前諸葛和劉備有些貌合神離的原因。
諸葛排擠絆腳石的動作引起劉備疑心了吧,呵呵。
」
這種話也說得出來,真的是自作聰明
作者:imissyoumm 回復日期:2004-2-10 17:18:53
《三國志》似乎並沒有「空城計」一說,相信是後人杜撰的。
作者:赤壁的風 回復日期:2004-2-10 17:28:42
樓主簡直是胡言亂語,蜀不能取天下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最終原因,是戰略上的劣勢,而非什麼天意。
還有諸葛最為人詬病的是他的用人觀,他太過苛刻的用人觀使蜀國後期幾無可用之將。
作者:豆腐咱 回復日期:2004-2-10 18:41:00
愚忠!!!!!
只能這麼說了
作者:我心飛揚01 回復日期:2004-2-10 18:42:22
諸葛亮是山東人,現在的沂南縣
作者:chrisbt 回復日期:2004-2-10 22:07:09
愚忠!!!!!
只能這麼說了
樓上的樓上~請問怎麼做才不叫愚忠?
周星星還告訴我們要忠黨愛國哩
作者:惹草 回復日期:2004-2-10 22:14:39
一群傻逼!
作者:628645 回復日期:2004-2-10 22:21:57
同意樓主的意見。
不過,我生平最崇拜的就是孔明
作者:土司大人 回復日期:2004-2-10 22:46:49
司馬懿 是被三國演義歪曲了的 絕代雄才
作者:遠行者8 回復日期:2004-2-10 22:49:24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作者:遠行者8 回復日期:2004-2-10 23:00:58
話說三國,蜀漢退守是死,畢竟沒有劉邦守漢中時的強大反擊能力;與東吳不和,也是死,曹操得以各個擊破。
漢已滅,江山難收。
劉備一干人,如果能盡力聯合東吳,或者投靠東吳,立孫權一家,則天下會更安穩。
又可惜周瑜氣量狹小,不能容人,導致聯合失敗。
既生瑜,何生亮,周不知東吳大業敗於他自己身上。
老天氣憤了,小子不可教,氣死算了。
東吳後來的將才,沒有吸取教訓,繼續採取弱者自相殘殺的政策,導致蜀漢、東吳各自元氣大傷。
曹操破兩國,自然輕而易舉。
曹操竊漢,司馬竊魏,都是名不正言不順。
天下不是獨家收拾,總是不穩。
作者:天上掉鐵餅 回復日期:2004-2-10 23:21:24
只初略讀過演義就敢在此舒懷?有空看看史書吧。
作者:阿槍 回復日期:2004-2-10 23:33:50
雖然知道諸葛亮沒那麼厲害
但是還是很喜歡看三國演義
我很高興古人能留給我們這麼好的一本小說
作者:滄海尋歡 回復日期:2004-2-10 23:46:06
造個神有什麼不好?對大家又沒什麼影響。
作者:燕山樵夫A 回復日期:2004-2-11 10:44:51
俺要說的話,全在酒里啦!來來,會喝的、不會喝的,全把酒杯端起來,這可是好酒,瀘州老窖,蜀國的名酒,比曹操喝的那杜康強多了,在成都一開壇,上海、長春、海口都聞到酒香!都滿上,為諸葛亮先生永垂不朽、萬古流芳,幹上一杯!!!
作者:花香滿樓 回復日期:2004-2-11 11:03:15
墨劍:對於歷史上是否有空城計,我傾向於沒有,但是對諸葛和司馬之間的關係我堅持我的看法。
軍事才能,司馬是高於諸葛的,當然,政治經濟實力才是決定結果的關鍵,這個不多說。
我相信司馬需要諸葛,或者說一個有威脅力的蜀國存在,這個被評價為自做聰明,只好苦笑一聲。
至於說道諸葛和關羽,我承認那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玩笑。
如果諸葛有心,可以安排更巧妙些,但是蜀國內部並不團結,存在派系鬥爭,這個該是事實,原因麼,歷朝歷代,哪有沒派系鬥爭的時候。
^_^
主題:Re:主貼
liuting_lover@chinaren
liuting_lover@chinaren
發表於02-17 19:56
發留言
發郵件
[回復] [編輯]
贊同這位仁兄的觀點,順便補充幾句:以他獨到的戰略眼光,看到三國鼎立,欲收復天下要有幾個客觀條件,那就是他口中的,一旦天下有變,則派一良將出荊州,與西川之兵成犄角之勢,涿鹿中原,只可惜他的,東聯孫吳,北據曹操,被關羽拋之腦後,荊州一失,便已知天下大勢不可扭轉,但他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得臣如此,夫復和求!
主題:Re:諸葛亮最終敗給了誰?
伏龍
jackjiang_2003@sohu
發表於02-17 21:10
發留言
發郵件
[回復] [編輯]
人非完人,孰能無過?況且獨木難支大廈,所有的事他都管,能管得過來嗎?當初他擔當北伐中原的重任,在漢中屯田講武,何有閒暇管劉禪?而且他也在奏章中提到,「陛下亦宜咨謅善道,察納雅言,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柬之路也」
主題:Re:主貼
hjk-1999_NEW
hjk-1999@sohu
發表於02-17 22:35
發留言
發郵件
[回復] [編輯]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實屬無奈啊!天意難違!
主題:Re:主貼
zhanp_89@chinaren
zhanp_89@chinaren
發表於02-19 12:44
發留言
發郵件
[回復] [編輯]
不對,諸葛亮的作為是順從天意。
天意要合,諸葛亮攻魏圖天下,怎麼能說是違反民意呢?
主題:Re:主貼
天下人負我~~~~
sir_jxg@sohu
發表於02-19 13:02
發留言
發郵件
[回復] [編輯]
就是,天意要一統, 諸葛亮是順天而為啊,哈哈~~~~~~~~~~~~
主題:Re:主貼
片片楓葉情
itolpp@sohu
發表於02-19 13:56
發留言
發郵件
[回復] [編輯]
其實就我本人認為,諸葛亮的一生他創造了很多奇蹟,他的功勞我我們不敢忘記,但是他也犯了一個錯誤,他從不相信別人,凡事都是一個人獨撐,以至於他的才華後繼無人。
簡單的說他是敗給了自己!
主題:Re:諸葛亮最終敗給了誰?
情意綿綿
fyygr2000@chinaren
發表於02-19 15:25
發留言
發郵件
[回復] [編輯]
【在jkyangjy@sohu(燕山樵夫)的大作中提到:】
>樵夫兄的見解不夠深刻,只是點到為止。
諸葛亮同志的評價,從古到今都差不多,作為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是當之無愧。
他的敬業精神也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但對於蜀國的滅亡的理由象樵夫兄一樣推給諸葛亮,我不點不同意。
首先說蜀國滅亡是因為諸葛亮沒能統一中國引起的,未免有點牽強附會。
蜀國的滅亡有諸多原因,其中一個是人才的極度潰乏,諸葛亮將軍中二十大板以上的責罰都必須經他批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諸葛亮沒有放手給手下人去做他們能做的事情。
所謂的事必躬身,我認為是很愚蠢的,他將埋沒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久而久之,那個人就變成一部機器了。
蔣宛等被劉備提拔的人才,最後淪落為千里之外都要請示丞相的「機器」。
當然劉嬋也是個難題,應給他找個好老師對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本主題共有2頁 1 2 [後頁][尾頁]
主題:Re:主貼
zhanp_89@chinaren
zhanp_89@chinaren
發表於02-19 15:58
發留言
發郵件
[回復] [編輯]
天下人負我~~~~,你別得意
統一的目的是什麼?是得過且過嗎?是苟且偷生嗎?
逍遙自在一直是人的理想,但有一個大手一直在阻止人們實現這種理想
這個大手就是老天。
老天只允許最強的人存在於世界。
諸葛亮失敗,只是因為他處於實力不強的蜀國,更要命的是:曹魏還從不犯象劉備攻打吳國這樣的大錯誤
遇到這樣的對手,他不失敗誰失敗。
諸葛亮也應該叫:即有蜀,何必還要有魏晉呢
主題:打Re:主貼
天下人負我~~~~
sir_jxg@sohu
發表於02-19 17:13
發留言
發郵件
[回復] [編輯]
【在zhanp_89@chinaren(zhanp_89@chinaren)的大作中提到:】
>天下人負我~~~~,你別得意 >統一的目的是什麼?是得過且過嗎?是苟且偷生嗎? >逍遙自在一直是人的理想,但有一個大手一直在阻止人們實現這種理想 >這個大手就是老天。
>老天只允許最強的人存在於世界。
是嗎? 那你就不斷去征服好了,沒人攔你啊~~~~等你打敗所有人,你和你的子孫就能千秋萬代當皇帝啦,多幸福啊~~~~~~
——
一天之下竟有那麼多腦袋, 不如統一後只留一個腦袋豈不痛快? 哈哈哈~~~~~~
本主題共有2頁 [首頁][前頁]1 2
[1]
票房毒藥A 2004-02-18 08:35:54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2]
冰焰 2004-02-18 12:55:21
敗給自己,隆中對本來就自相矛盾
[3]
windmind2000 2004-02-18 13:39:44
諸葛亮的空城計是演義杜撰,歷史上擺空城計的是趙雲。
[4]
V大先生 2004-02-18 17:42:03
蜀國的經濟根本沒法和魏國比擬,在那個年代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備,足夠的戰略物質是無法出兵的,諸葛亮多次出兵祁山,糧草問題是最大問題。
[5] 眾望所歸
7451321 2004-02-18 19:05:09
身為蜀漢丞相,劉皇叔臨死託孤的相父,為蜀漢著想是必然的,諸葛亮的行為無一不證明了這點,沒有人想把事情做糟,諸葛丞相當然也不這樣想,初出茅廬的孔明兄顯然事事掛心,不敢懈怠,然而舊經沙場後發現遇到的敵人無一不是彈指可破的庸人,萌生一絲驕傲之情自然是常情,在後來無論是對陳倉的判斷,對馬謖的任用以及六出祁山時的考慮都很欠思慮,操之過急,當然所謂的急不是完全沒有想,但對於多用心計的臥龍先生來說,確實是少了點,所以在後來遇到司馬小兒時竟初有些慌了手腳。
看司馬同志的一些作為,其實他比諸葛亮是差很多的,但是可以看到,諸葛相父很明顯的有些輕敵了,即使一再吃了司馬老哥的虧,明知道對於他是不可以輕視的,但內心裡仍然……唉……所以在後來的幾次敗績中,驕傲!難辭其咎……不過,對於劉禪方面,實在沒辦法,畢竟諸葛亮只是個軍事家,不是個賢妻良母……
[6]
赤龍之吼 2004-02-18 19:16:28
所見略同!
[7]
宇航時代 2004-02-18 20:21:26
實際上諸葛亮軍事上根本就不行,他更應該象蕭何而非張良,更不會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韓信。
劉邦奪取天下的三傑是各司其職,他想一手包干是不現實的,即使能力再強。
諸葛亮出山時所做的隆中對實際上已經埋下了失敗的種子,到了一出祁山時沒有採取魏延的意見則完全失去了機會,他的失敗是必然的,雖練就數萬能以一當十的精兵也枉然。
[8]
楚凡 2004-02-18 23:38:08
敗給了閻王
最後他還不是沒逃脫閻王的召喚
掛掉了嗎~~
玩笑玩笑請別當真
呵呵
[9] 我頂
pop7504 2004-02-19 22:59:14
要知道蜀國總人口不過90萬,卻養了10萬兵,並能六出祁山,以攻為守,在其有生之年,曹魏不能前行一步,對諸葛亮來說就夠可以了.
要說他最終敗給了誰?那就是樓主的論斷:諸葛亮最終敗給了天意!
三國最被低估的人物 魏延被低估那是絕對的!
三國里最被低估的人是誰呢?其實我覺得東吳的整體都被評價底了。赤壁之戰是周瑜、魯肅主要負責打的,諸葛亮只是一個劉備方代表參與進來沒有很大作用;單刀赴會的不是關羽,真實的是魯肅赴關羽的鴻門宴。
蜀國失敗原因在誰 對比一下這三個人當中哪一個才是罪魁禍首
蜀國的滅亡是一個令人感到惋惜的事情,曾經一度是三國裡面最強的一方,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失誤與勝利擦肩而過。《三國演義》雖然算是假歷史也美化了蜀國,但蜀國裡面的個個武將謀士也確實是非常出眾,蜀國滅亡...
諸葛亮足智多謀為何不能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真言道出其中原因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我國民眾喜愛的四大名著之一,在這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成了人們最為熟知的一位英雄人物。那麼為何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始終都沒有能夠一統天下呢?這個曾令劉備三顧茅廬的男人,在他出山...
《軍師聯盟》中的司馬懿與諸葛孔明,兩個人誰最有心計?
諸葛亮和司馬懿同為軍事統帥,都具有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但歷史對兩個人的評價則是一褒一貶。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不能不說明:他們二人的政治背景有所不同。諸葛亮在蜀國可以說一人之下,甚至可以說一手遮天...
蜀國滅亡到底是誰之過?
一、驕傲自大的關羽由於關羽的驕傲自大導致荊州丟失,蜀國不僅失去了一個天然的屏障,也失去了一個戰略支撐點和戰略縱深,導致以後蜀國不論出擊還是防守都舉步維艱。而且關羽的死使蜀國為數不多的能征善戰的又...
原著跟野史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呢
很多人都讀過三國,看過三國的電視劇,但是到底電視劇里和書上寫的那些歷史是真的還是假的呢?今天小編就來說一下另外的一個版本,如果有錯誤,望各位小夥伴只當看個樂和:D。劉備篇,桃園結義是假的,《三國...
一個不能再平常的原因,導致蜀國最早滅亡,為何諸葛亮卻沒有料到
三國時期這一亂世可以說是孕育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如果在這些人之中選一個代表的話,這個人一定是諸葛亮。但是擁有著諸葛亮的蜀國卻是三國之中最先滅亡的國家,這其中的原因連諸葛亮都沒想到!
對諸葛亮的崇拜已經延續了一千多年,他的七大過失你不一定知道
歷史上的諸葛亮,勸客農桑,興修水利,這裡我們不說,歷朝歷代的名人對諸葛亮推崇備至,這些也不說;《三國演義》到底是幾分史實幾分虛構這也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本文僅以《三國演義》,講述對諸葛亮的崇拜已...
諸葛亮在六出祁山中犯下的兩個致命錯誤,諸葛亮也自負?
「諸葛大名垂宇宙,萬古雲霄一羽毛」,作為中國智慧人物的化身,諸葛亮的諸多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三國戲」也為廣大觀眾盡所熟知。《葫蘆峪》中諸葛亮的「為江山我也曾南征北戰,為江山我也曾六出祁山。為江山...
他是諸葛亮之孫,19歲率軍血戰拒降!死前高呼:「吾家三代忠烈」
東漢年間,土地兼并出現大地主,又因為當時書籍難得,經學基本在門戶內流傳,所以開始出現一部分人對經濟和知識的壟斷,這就是門閥世家的雛形,而東漢以後又以儒道治國,所以對知識的壟斷就相當於對官位的壟...
臥龍鳳雛得一者得天下,劉備得這麼多,如此為什麼還得不到天下?
劉備白手起家與關張結義,得子龍相隨受徐庶教誨知要成大業必先求智者後得良將才能得天下,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又得法正、龐統、馬超、黃忠、魏延、馬岱、(後諸葛亮收)姜維……可惜劉備運氣不好,雖有最強...
「每日一位歷史人物」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說起諸葛亮,相信每個人都能說出幾個關於諸葛亮的典故來,什麼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影視劇里也大量描述了諸葛亮完美人設的形象,那麼歷史上諸葛亮真的有這麼完美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還原歷史上真是的諸葛亮。
諸葛亮:羽扇下的驚天陰謀
首先,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請做好腦洞大開的準備,3-2-1.好,看來您準備好了,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首先說,你為什麼會覺得諸葛亮是個大忠臣,是因為出師表麼,詩人有雲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
「原創」《三國演義》人物各代表什麼?
劉備——是一位封建時代理想的「明君」形象,是「三國」中蜀國之主。劉備早年就抱負不凡,有爭王圖霸的胸懷和膽略。他敬重義氣,與關羽、張飛患難與共,誓同生死。他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特別是對諸葛亮表示...
關於三國歷史的10個錯誤認識,你是否中招?
在我國的歷史中,三國是廣大人民群眾最為熟悉的歷史時期。羅貫中先生著的《三國演義》讓「東漢末年分三國」這一故事深入人心,在大街上隨便找個人都可以和你侃一段三國故事。不過《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史書,...
北伐失敗真的是諸葛亮無能嗎,結果讓人哀嘆
諸葛亮未出茅廬以定三分天下,輔佐劉備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隆中戰略,取荊州,奪西川,占漢中,計劃進行的非常順利,進川後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諸葛亮信心滿滿,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