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諸葛亮的崇拜已經延續了一千多年,他的七大過失你不一定知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上的諸葛亮,勸客農桑,興修水利,這裡我們不說,歷朝歷代的名人對諸葛亮推崇備至,這些也不說;《三國演義》到底是幾分史實幾分虛構這也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本文僅以《三國演義》,講述對諸葛亮的崇拜已經延續了一千多年,他的七大過失你不一定知道。
罪一:忽視培養武將。
諸葛亮用人有局限性,深刻的戰略洞察力、高超的外交能力,未能彌補諸葛亮在識人用人方面的欠缺。
從人才的吸納和培養上,劉備時代雖然已經面臨人才缺失,蜀國成為三國中最先衰亡的一方,人才最為匱乏是其主要原因。
但這人才匱乏的背後絕不僅僅是荊州之失,白帝城劉備託孤之後,諸葛亮再未建立起有局面的人才隊伍,才是蜀國頹敗的根本原因。
與自我約束極強的諸葛亮相比,劉備和曹操的用人觀似乎都有些不擇手段。
曹操早年招募眾多人才,又吸納眾多降將,沒有諸葛亮那麼多品德的追問。
建安十九年和二十二年,求賢若渴的曹操在兩次發布《取士無廢短令》、《舉賢勿拘品德令》,進一步指出,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都有德行。
罪二:毀人不倦。
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襲的是漢朝「舉孝廉」遺風,注重表現出來的「德行」。
而好德勝於好才,必有虛偽無能之徒表演的舞台。
在使用王平魏延的問題上,諸葛亮與劉備截然不同。
劉備愛才重魏輕王,諸葛亮重德重王輕魏。
劉備死後,諸葛亮礙於青黃不接的人才形勢,不得不用魏延,但卻時常把魏延納入「普通戰將」一員,甚至與陳式之流的牙將並列。
對其始終不放手使用,助長戰績平平的王平爬到魏延頭上。
從魏延的最終結果看,似乎驗證了諸葛亮的先見之明――腦後反骨,此人必反。
但是不妨設想,如果按照劉備的重用魏延之才的思路走,魏延會反嗎?懷才不遇是每個人才人心改變的發端,主帥總像賊一樣防著屬下,屬下的心能不起變嗎?諸葛亮在時,魏延是不敢反;而劉備在時,魏延是不願反。
罪三:出爾反爾。
原想借司馬懿之刀除掉孟達的諸葛亮,這時候忽然又改變主意,派軍隊自勉縣沿漢江東下前往救援,卻被司馬懿分兵拒之於西城安橋一帶不能靠近。
孟達上庸孤軍無援中相持十六天,部將鄧賢、李輔開城投降,孟達被殺,被俘者萬餘,一場始由諸葛亮策劃,繼之出賣,爾後又馳援的軍事政變,竟是這樣滑稽地落下帷幕。
政治軍事鬥爭中,爭取同盟者,分化瓦解敵方是基本思路,儘管同盟者是暫時的、靠不住的,卻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是可以借用而達到自己意圖的力量。
諸葛亮從策反孟達到出賣孟達,然後又出兵救援孟達,只能說諸葛亮多謀無斷、鼠首兩端、進退失據,自斷膀臂。
此事發生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候 如果不是諸葛亮出爾反爾、舉止失措,和孟達從東西兩方向同時出兵,也許陳倉城下能取得僥倖成功,
罪四:造成關張劉先後死亡。
劉備為什麼死掉?因為他的兩個誓同生死的結拜兄弟——關羽、張飛先後死掉,他要報仇。
結果猇亭一戰,號稱七十五萬大軍被陸遜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
撤到白帝城,一口氣沒喘上來,就這麼掛了。
張飛為什麼死掉?因為他急著報關羽的仇,日夜飲酒,鞭打士卒,動不動就要殺人。
部下被逼無奈,只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把張飛給陰了。
歸結起來,張飛、劉備的死都與關羽的死有莫大的關係。
關羽的死,就好像是多米諾骨牌,第一張倒下,引起了連鎖反應。
關羽成為蜀國外交失敗的犧牲品。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關羽之死,歸結到最後,其元兇竟然是劉備、諸葛亮!
罪五:統攬大權,不分權。
諸葛活著的時候,蜀漢大權是歸誰的,和諸葛死後,蜀漢大權是歸誰的。
這個命題之後,你才能看清諸葛亮。
你才能看清劉禪,你才能看清劉備,你也才能搞清楚蜀漢為什麼會第一個被消滅的原因。
蜀漢的政權在劉備入主西川之後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劉先主時期。
第二個階段諸葛攝政時期。
第三個階段後諸葛時期。
在第一個階段,演義與史實的出入不大,劉備做主。
在第二個階段,演義與史實也是出入不大,政由丞相府。
在第三個階段演義,語焉不詳。
三國志里根本沒劉禪什麼事兒,若如此說來屬於諸葛系的權臣時期。
不得不說劉備是一代雄主。
諸葛精於政治,精於內政,諸葛做劉備的丞相絕對是相得益彰。
劉備能識人,諸葛會做事。
大事劉備做主,小事無所謂的可以交給丞相。
但是打仗不好意思,可以是龐統,可以是法正,丞相啊,你還是幫忙看著後勤吧。
人非完人,劉備看的很透。
雖然劉備從來沒有指出諸葛亮的短板到底在哪裡?但是從託孤這件事上,劉先主已經為我們留下了線索。
古代帝王託孤,或者安排顧命大臣的時候都不是什麼皇帝,君上了。
罪六:孜孜以謀權。
於成大事者,必先有曹孟德的宏圖謀略,司馬懿的臥薪嘗膽;但諸葛亮恰恰相反,從他隆中對以出山,他一直就在借著劉備的名義,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打一個最直接的例子:諸葛亮明知道荊州不是關雲長一人能夠守住的,為什麼不向劉備請旨,將張飛也留下,因為他怕日後大業必成,關羽乃諸葛亮最大對手,而張飛呢?一個殺豬屠夫,量他有十個腦袋,也玩不過一個諸葛亮,趙雲就不用說了,憑諸葛亮的嘴皮子說服還是很容易的。
罪七:把小皇帝變成傀儡。
劉禪是一個精明的皇帝,否則他不肯能在皇位上一待就是41年,中國歷史上,能在皇位上待夠40年的皇帝還真的不是很多。
即便是被俘後送至魏國,他依然能在魏國當了八年的安樂公,雖說沒有了皇帝的威儀,但至少保住了性命,享受了八年的安逸生活,劉禪,並不是昏庸無道,而是他出生在一個不屬於他的年代裡,先是有其父為籠絡軍心來個陣前摔子,再來就是白帝城託孤中的那一句,「若不行你可取之」的試探之言,搞得劉禪登基後,始終生活在諸葛亮的陰影之下,難有作為。
好不容易熬到相父死了,結果相父早就將國事安排妥當,政事、軍事的領導決策權沒一樣交到了劉禪手上,當年跟隨自己父親的元老都已經死的死、病的病,沒一個能靠得住的人,強行收回軍權和政權的話,估計今天頒旨下去,明天朝臣就敢重推一位皇上出來。
遇到這樣的臣子、生在這樣的年代,即便他再有治國才能,抓不住軍權和政權,他又能做出什麼豐功偉績出來。
劉備兵敗夷陵後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本可取代劉禪為何卻甘為丞相?
劉備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而諸葛亮更是由於《三國演義》里精彩的描寫而讓他幾乎變成了智慧的代名詞!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討伐東吳,兵敗夷陵,憂傷成疾,臨終前在白帝城永安宮向丞相諸葛亮託孤。而憑藉諸葛...
三國時期各國託孤大盤點,曹魏孫吳重臣心懷鬼胎,唯蜀漢托得其所
三國時期英雄豪傑輩出,湧現出大批具有傳奇色彩的文人武將,是非成敗轉頭空,成王敗寇自有定論,但是人總有一死,無論帝王還是草民,生老病死人人平等!雖然生前每個人的一生不盡相同,但是對待身後事卻大同小...
三國中經典的五次託孤,除了白帝城託孤,他們的託孤同樣精彩!
什麼是託孤,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是指把身後的孤兒相托給別人。後來也就是帝王把自己指定的繼承人託付給自己信奈的大臣,輔佐自己的兒子管理好國家。託孤在三國中還是比較常見的,特別是劉備的白帝城的託孤更是流...
劉備死後,諸葛亮便屢遭敗仗,這是為何
三國時期,蜀漢本來力量最弱,卻因諸葛亮神機妙算,使得蜀漢能夠得以與魏、吳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不過,在劉備死後,局勢卻突然有了很大的變化。 劉備是病逝於白帝城的,享年63歲。按說,以這個年齡,還可以...
諸葛亮不被劉備信任,也坑死了魏延和關羽
諸葛亮還在南陽種地讀書的時候就已經對天下局勢了如指掌。為何一個足不出戶,且沒有信息來源的書生,在這樣一個政局動盪,交通閉塞,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卻能夠對天下大事有如此的認知。他到底是為什麼能有這麼...
蜀漢敗落之謎: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眾所周知,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悠久文明歷史的國家,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無數的英雄人物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劉備白帝城託孤有沒有想過要殺掉孔明?
面對劉備白帝城託孤,假如孔明當時頭腦一熱,說一句什麼「我怕干不好哦」之類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劉備白帝城託孤,不但但託孤給諸葛亮,最後又把劉禪託付給趙雲,可見劉備的內心的想法。
蜀國擁有諸葛亮為什麼還是滅亡了
諸葛亮一直是一個被民間神話過的形象,在很多人的眼裡,諸葛亮幾乎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存在,好像只要有了他的存在,一切的問題都不會是問題,他的腦子裡面已經在事情發生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對策。只是,如果諸葛...
世人敬仰,對手恐懼的諸葛孔明到底因何而死?
對於諸葛亮這個人,唐代大詩人杜甫有一句詩形容的最為貼切,「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短短四句詩,道出了諸葛亮一生的奮鬥與艱辛。作為蜀國丞相,在劉備身邊出謀...
諸葛亮,徒有「智聖」虛名,歷史功績看的最清楚
在人們的心目中,諸葛亮是一個「多智而近神」的非凡之人,在民間被稱為「智聖」。但是,仔細地閱讀《三國演義》及《三國志》,筆者卻發現,諸葛亮充其量只能說是「聰明」,在許多地方離「智慧」還差了一截。 ...
劉備託孤說到三件事,可惜諸葛亮只完成兩件,否則蜀漢不會滅亡
東漢末年分三國,就曹孫劉三方鼎立而言,大多數人最佩服的應該是劉備,因為他比另外兩家的起點都要低,屬於輸在起跑線的人,可他最終的成就,絲毫不比曹操、孫權差。劉備之所以能從最底層崛起,主要在於他善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