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蜀相,諸葛孔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戰亂生,群雄起,奸滅世,三分國。

諸葛孔明,一介羸弱書生,處亂世紛爭中自凌然不動,立風雨欲來中自橫眉相對。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後人對忠武侯無不敬仰尊崇,其已然成為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自劉玄德三顧茅廬始,就註定了孔明的傳奇一生。

同時,在我看來,從三顧茅廬到白帝城託孤,劉備都表現出了一副偽君子的表象,作為一個落魄到賣草鞋的皇族,在聽說伏龍鳳雛二得一即可的天下後,三次到茅屋拜訪孔明,我想,就算是曹操孫權也會多次拜謁吧!其次,白帝城託孤,劉備一句「君可自取」,直接讓諸葛亮明誓盡心盡力,效忠到死。

這難道不是一種詭辯嗎?如果諸葛亮奪取劉禪皇位,會同曹丕一樣被天下正義之士看為「逆賊」,所以諸葛亮立即表態:會盡心盡力,誓死效忠。

這好像也是對劉禪的一種保護,要劉禪像侍奉父親一樣尊敬諸葛亮,就能夠保命,難道父親會傻兒子嗎?結果肯定是否。

後來結果也正如同諸葛亮所說的一樣,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使蜀國延續了幾十年。

諸葛孔明,作為一人臣子,僅是為了劉備的知遇之恩,能夠做到這些,實屬不易,古往今來,功高震主的臣子不計其數,能夠不忘初心,勤勉為主,在我看來,諸葛亮算是第一人。

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

東漢末年諸葛亮出生於官吏之家,幼年即喪考妣,之後便與弟弟過起了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可以說,他的童年是不幸的,但能夠在如此窘迫的幼年環境當中仍然初心不忘,足以見其心智之堅定。


躬耕隴畝之上 以管仲,樂毅自比,與徐庶,崔州平相交,他的清高又有誰能與之相比呢?一場隆中相對,天下局勢瞭然於胸,三分天下紙間談笑,何等的氣魄,何等的胸襟。

劉備的霸業可成,漢室復興在臥龍崗的茅草屋裡開始。

一番火燒赤壁,劉玄德以少勝多,大破曹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

一策足食足兵,休整五年,換來蜀漢繁榮昌盛,兵良民富。

一朝白帝託孤,一句「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換來千古一相,萬古青松。

征南討北,七擒孟獲,消耗魏國國力,為蜀漢贏得喘息,奈何天公不作美,一代傳奇終病史五丈原。

終享五十三歲。

一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寫盡了無奈,道盡了哀愁。

我讀三國,讀出了諸葛亮的那種勵精圖治,為臣為民的意志。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七星台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

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

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計制蠻王。

至今溪洞傳功德,為選高原立廟堂。

看三國,不如讀三國:讀三國,不如品三國。

我欣賞諸葛亮,欣賞他的才華能幹,欣賞他的高風亮節;我尊崇諸葛亮,尊崇他的鞠躬盡瘁,尊崇他的肝膽相照。

在正史中,我只推崇他一個人,不為別的,只為他能夠在孫操的夾迫之下仍能夠帶領劉備開創一國,只為他能夠為報知遇之恩而嘔心瀝血。

我時常在想,如果當初得到諸葛亮的不是劉備,而是孫權,亦或者是曹操,那麼還會有三國分立的局面嗎?可以說,劉備的成功,大半的功績來源於孔明。

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

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

自從懵懵懂事起,自從接觸歷史起,縱使人無完人,諸葛亮也有諸多的過錯,但諸葛孔明就像是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一般深深地吸引著我。

諸葛亮當初擬定三足鼎立後,再一統天下的遠大恢宏的戰略理想,最終成為一場空夢,非但沒有統一中原,反到連他親自輔佐創立的蜀國也頃刻間煙飛灰滅,是蜀國的悲劇,也是諸葛亮的最大人生悲劇!倘若諸葛先生在九泉之下有知,不知會做何感想?不知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生前是否曾預見到蜀國的滅亡?他是否占卜到自己與蜀國的徹底失敗?我推崇諸葛亮,但並不意味著諸葛亮所有的做法都是正確的。

人無完人,就算是聖人也會有錯誤,雖說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畢竟不是神,他也有缺點,而最主要的缺點是出在人事問題上。

尤其是他對魏延的看法。

魏延向劉備投降,諸葛亮居然根據骨相說他久後必反,這多麼荒唐。

雖然孔明未能殺死魏延,卻對魏延抱有成見,認為他不忠不義。

然而魏延是否如此呢?其實不是。

雖然魏延不斷被孔明排斥,卻仍中心地效勞與蜀國,屢建奇功:斬王雙,戰張頜等都足以證明魏延是個不可忽視的人才。

孔明最錯的是在毫無根據證據之下,留下錦囊殺死了魏延。

諸葛亮在人事上的失誤還有讓馬謖守街亭,導致第一次北伐中原失敗、關羽守荊州的失誤,從某種意義上是諸葛亮一手造成的。

諸葛亮的一生均是在謀略中度過,羽扇綸巾下,埋藏著的是一顆不甘平凡的心。


文人墨客對諸葛亮褒貶不一,但逝去的光景已然消逝,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孰是孰非早已不重要,無論你再怎麼說,也改變不了什麼,你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略微的加上自己的見解。

很多時候我都在思考,為何人們都喜歡抓住前人的過錯不放,倘若是你自己身處那個年代,在經歷相同的事情時候能否做的更好,亦或者是全身而退呢?我們所做的事只是在評價他人,而不應該是去抨擊他人。

就諸葛孔明而言,在我看來,他在歷史的發展中起到了推動作用,是他推動了三國發展的歷程,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在推動著歷史的發展,只不過是影響力的大小而已。

「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於民如此而久也。

」在此,我引用前人一句話來彰顯諸葛孔明的影響。

也許他不是歷史上最有成就的人,但他一定是最為忠誠的一人。

賦詩一首,以表瞻仰之心:

淡泊塵俗自出世,躬耕隴畝自逍遙;

管樂自比命清高,崔徐相交性不凡;

布衣賦誦梁甫吟,富貴相忘陌上耕;

一對三分天下計,兩表難酬三顧恩;

火燒博望聚西蜀,開濟兩朝定成都;

六出七擒定軍山,忠義兩全真名世;

竹帛勛名垂兩代,白帝託孤瘁鞠躬;

五丈原秋風星落,天地間英靈常照;

忠武祠後代歷志,諸葛廟來者思功;

若問忠臣何幾許,周比屈岳當有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英雄嘆之魏文長的腦後反骨

在三國演義中,提到魏延,一定會和兩個字聯繫起來:反骨。因為這個是諸葛軍師下的結論,於是乎,我們這些孔明的腦殘粉也很正常地認為,這個人有問題,把他放在了蜀國第一壞小孩的位置上。到了最後,魏延被馬岱...

諸葛亮,一個被劉備算計的死死的愚忠之人

三國中司馬徽說了這兩句話很耐人尋味:1、元直去了,自便去了,何故惹他出來嘔心血也。2、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司馬徽是很愛惜人才的,他對於徐庶走馬薦諸葛是反對的,他對於諸葛出山輔助劉備持有...

白帝城託孤之謎,誠心讓賢還是權謀之計

白帝城託孤是《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的歷史典故。《三國志》中的白帝城託孤:劉備病危之時,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

若龐統不死,三國將如何發展

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就不會入川,那麼荊州在諸葛亮和關羽的鎮守下可保無虞。劉備、龐統主益州,豬哥、關羽主荊州。時曹操暮年,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此...

諸葛亮其實是個不善於搞團結的人

我們知道,一個集團要想垮台只有從內部淪陷。否則再強悍的敵人想要從外部瓦解很難。我們看蜀漢就是如此。以前看三國演義,自以為蜀國最為強大,文有諸葛,料事如神,武有五虎上將,都是萬人敵。不過三國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