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諸葛孔明與司馬仲達的終極博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創]諸葛孔明與司馬仲達的終極博弈

無論是在演義中還是在當代開發的款款三國遊戲裡頭,論智,諸葛亮總是首先讓人想到的那位。

雖然魯迅曾經批評羅貫中先生「狀諸葛之智而近妖」,但是相對而言,單論智力的話,有著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丞相還是能夠坐上智力榜首位的位置的。

從首次露臉的隆中對,到逆境中聯吳抗曹戰退曹軍智算華容,再到取荊州氣周瑜入西川奪漢中,再到七擒孟獲,諸葛亮所展現出來的才智真心堪比管仲樂毅,直到北伐曹魏對峙司馬懿,他才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對手。

其實諸葛與司馬的第一次交手早在北伐前十幾年,而且應該是以諸葛的失敗收尾。

當時劉備進位漢中王,曹操忿怒不已準備率軍親征與之一決雌雄,正是司馬懿進言獻計,挑起孫劉矛盾。

諸葛亮料到孫權必然使曹操先出兵攻打荊州,便讓關二爺攻打襄陽諸郡,採取一招先下手為強化解司馬的計策。

關二爺不負眾望,水淹七軍威震天下,甚至迫使曹操動了遷都的念頭,此時又是司馬懿冷靜洞察分析,抓住孫權垂涎荊州的事實,讓曹操修書孫權抄襲關羽後路,最終的結果毋須重複了,關羽的折損為蜀國的滅亡埋下伏筆。

當然諸葛亮早就料到關羽剛愎自用,也提醒過劉備和關二爺本人,卻沒有將「謹慎」二字貫徹到底,敗走麥城最大的責任在於關羽的傲,但身為軍師的諸葛亮自然逃脫不了干係。

而另一方面,東吳都把這次扭轉三國布局的戰役歸功於呂蒙和嘴上沒毛的陸遜,但是司馬懿在此過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然,司馬懿曾經親口說過「孔明當世奇才,吾不如也」這樣的話,從排兵布陣上看,諸葛可以甩出司馬幾條街論兵法,論謀略,諸葛亮勝於司馬懿應該沒有異議,他不僅能用一座無人把守的空城讓司馬懿兵退三十里,即便是身後也能讓「死諸葛」嚇倒司馬懿的十萬雄兵。

但從戰略上看,司馬卻能笑到最後,因此整體而言諸葛和司馬孰高孰低一直以來都是三國迷爭論的熱點話題之一。

有些人認為諸葛亮更勝一籌,不僅僅是體現在排兵布陣上。

一是他幫助劉備取得三分天下之一,如果沒有「隆中對」的戰略規劃,估計皇叔能被曹操趕到海南島去;相對司馬懿對曹魏的貢獻就沒諸葛亮的大。

二是諸葛亮以一己之力支撐蜀漢十餘年,後來留下的那套班子還是繼續支撐蜀漢,直到蔣琬、費禕、董允去世後;相對曹魏沒有司馬懿還是實力最強大的一方。

三是諸葛亮也提拔過人才,諸如蔣琬、費禕、董允、姜維......如果單個論的話,這些人才能都不輸給後期曹魏和東吳的任何人,但是蜀漢政權先天不足,非人力可挽回。

再著當時益州並不是文化中心,本地也不出產文武雙全的人才,從劉焉、劉璋父子那會就能看出來,蜀漢建國的人才大多是劉備帶過去的,沒有人才這並不是諸葛亮的責任。

四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交手勝負對半,而諸葛亮大多非戰敗,而是無糧自退,當然用馬謖失街亭除外。

五是曹魏整體實力遠勝蜀漢,說句實在話:諸葛亮輸不起!所以後人才經常說:諸葛平生謹慎。

蜀漢人口不及曹魏人口五分之一,兵源極其短缺,他能不謹慎嗎?

而另一部分三國迷則從軍事、內政和用人方面進行論證,擺事實講道理,認為司馬懿要強過諸葛亮。

首先從軍事上來講,諸葛亮兩大軍事戰役南征取得成功、北伐受阻於司馬懿。

諸葛亮北伐出兵七次,多次無功而退兵。

實因司馬懿是個強敵。

其次從內政上來講,諸葛亮在內政上是最為世人稱道的,在蜀地原劉璋的基業上靠法治的嚴明,一系列務農、息民政策使蜀國積蓄了與曹魏抗衡的實力。

在劉備死後,他能繼續推行聯吳抗曹操也是明智之舉。

而司馬懿也同樣出色,著名的曹操大規模軍士屯田,是由於司馬懿的倡議而創辦的。

司馬懿在主政時期更大興軍屯,廣開漕渠,使「百姓大悅」為統一中國打下良好的基礎。

曹操死後,魏明帝奢侈無度,好修宮室役者萬餘人,雕玩之物,動以千計,司馬懿「皆奏罷之,節用務農,天下欣賴。

」因此總的來說,這方面司馬也不亞於諸葛。

第三從用人上來講,劉備死後,蜀國人才逐漸凋敝。

軍事後備人才唯姜維而已,諸葛亮出師表中提及的文臣,在諸葛亮後並未做出什麼能扭轉或延續蜀國的事來。

第一次北伐,有人曾推薦素有戰功的魏延和吳懿,諸葛亮不聽,任用馬謖不當致使兵敗。

在第五次北伐方起用魏延和吳懿,此次戰役,二將大破魏雍州刺史郭淮。

後來,魏延造反,其原因與長久不被任用無關嗎?這些不能不說是諸葛亮一生的缺憾。

應該說蜀國曾經的人才濟濟的局面功在於劉備,而非諸葛。

司馬懿在世族壟斷政權的社會中,提拔了不少出身低賤但有能力的人才擔任軍政要職,如後來對蜀吳作戰有功的大將鄧艾、石苞,都出自「草根」。

從用人方面,司馬懿所勝應說已非一籌了。

最後,從歷史角度來講,歷史悠來,成則王,敗則寇。

天下三分後,最後哪家姓一統三國的,哪家就是更高明。

三國迷的說法是眾說紛紜的,不過著名作家郭英德教授倒是給雙方的爭論做了一個客觀的總結分析。

也就是說,我們在評價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時候,不應該只去評價他們個人,還要聯繫到他們背後的政治團體和政治力量。

從表面上看,司馬懿背後站的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魏國,而諸葛亮背後站著的是一個非常弱小的蜀國,所以這兩個人之間的政治對比,事實上形成一種不平等的對比。

我們可以看到,在他們兩個人博弈的過程當中,諸葛亮事實上越來越緊張,司馬懿卻越來越鬆弛。

因為諸葛亮根本就輸不起,司馬懿他能夠輸,他經得起輸。

所以諸葛亮到最後,他越不能輸,就越會有一些戰略上或者戰術上的失誤;而司馬懿能夠輸,他反而能夠紮緊腳跟,慢慢地做起一番事業來。

雖然歷史是不以勝敗論英雄的,但是即使我們不論勝敗,也不能不肯定,在某種意義上,司馬懿的確要高出諸葛亮一籌,他能笑到最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因為從深層次來看,諸葛亮在「六出祁山」時,只有一個敵人,就是曹魏;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北伐恢復中原;而且也只使用了一個手段,就是訴諸武力。

這是非常明確,一往無前的。

後主劉禪對諸葛亮,雖然有幾分畏懼,卻不得不言聽計從,唯命是聽。

所以諸葛亮在西蜀的地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說話是算數的,他能夠甩開膀子「六出祁山」,全力以赴地對付司馬懿。

但是司馬懿不一樣。

身在魏國的司馬懿,比起身在蜀國的諸葛亮來,處境無疑險峻得多,他同時需要對付公開的對手和潛在的對手。

他正面對抗的是以諸葛亮為軍事統帥的蜀國軍隊,背後對抗的則是魏國上上下下君臣們對他的不信任。

在「六出祁山」的過程中,他的處境一直非常微妙。

如果對事件背後的政治背景有所了解,我們就能夠從更深的層次上認識司馬懿為什麼一直採用「蘑菇戰術」。

因為司馬懿知道,從長遠來看,他並不宜和諸葛亮決一死戰,只能在等待中求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是他又不能不跟諸葛亮交戰,因為要讓魏國的朝野上下看到他的顯著戰果。

司馬懿更知道,功高不僅會引起同僚的警懼,甚至會產生「震主」的效果。

他一旦戰果太輝煌了,同僚嫉妒,還是小事,君主猜疑,更加可怕。

所以在蜀魏相爭的戰場上,他必須適度退讓,以免鋒芒過露。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能讓人覺得他無足輕重,無所作為,那也有可能被黜還朝,剝奪權力,解除兵甲,一敗塗地。

所以,在蜀魏相爭的戰場上,司馬懿得時時把握住一種分寸感,贏不能大贏,可以小贏,輸也不能大輸,只能小輸,保存實力;攻打不宜太猛,太猛了會傷亡太重,退守也不宜示弱,示弱了就失去精神。

所以,他做人要比諸葛亮難多了。

儘管處境如此困難,司馬懿還是能夠笑到最後,取得最後的勝利,你能不佩服他嗎?他在軍事戰場上,實際上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政治智慧,這不能不令人驚嘆。

國人論人重在品德,諸葛亮因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給後人樹立了萬世師表。

他被後世樹為智慧的象徵,不為過;被後人神化也可以理解。

但若對人進行評價、對比,還應排除感情因素,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

從古至今,諸葛亮始終被人們認為是正人君子,而司馬懿卻被人們一直稱為奸滑小人。

用現代話說,諸葛亮是一個好男人,而司馬懿是一個壞男人。

然而,諸葛亮的正人君子的風範卻成了他六伐中原、無功而返的主要原因,而司馬懿的小人行徑反倒成了他克敵制勝、功成名就的法寶。

可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它不可逆轉和難以預料的自然規律。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鬥法的故事,又一次提供了君子鬥不過小人,即好男人鬥不過壞男人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古人所謂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抵如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蜀國的戰鬥力第一!

好像大部分人都說蜀國是最差的,其實是最強大的!開始諸葛亮和關羽鎮荊州,龐統輔助劉備進攻,這都是按照隆中對的計劃而行,如果龐統不意外死,諸葛亮也不用入川,到劉備取得漢中,那就牛逼了,隆中對說的就能...

三國武將20大排名

上回小編和大家已經說了前面的武將。1。呂布2。關羽3。張飛4。趙雲5。典韋6。許褚7。馬超8。黃忠9。顏良10文丑11。龐德12。張遼13孫策14太史慈。下面小編和大家說說最後這幾位勇士。夏侯惇...

諸葛亮為何不用魏延的奇謀?

魏延是三國蜀漢中後期重要的將領,起初隨著劉備,因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深受劉備信任。在劉備稱帝後,他被受封為漢中太守,後期諸葛亮北伐時,又被封為征西大將軍。可以說,他在蜀漢政權的建立和發展中,立下...

真實的諸葛亮究竟有多厲害?

諸葛亮,三國演義里,神一樣的存在,他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操、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那麼真實的諸葛亮...

亂侃三國之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

導語: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感慨司馬懿真乃是諸葛亮的天地!即生亮何生懿?可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些呢?讀完三國志你才發現!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軍事能力,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