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作為投降派,而在三國志中的評價卻那麼高,這是為什麼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時期的孫吳政權中,我們誰都無法繞過一個名字——張昭。
在孫吳創業早期,不管是在孫策時代還是在孫權時代,張昭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內鎮群寮,外撫百姓,可以說他扮演的是江東管仲的角色。
可就是這麼一位被孫氏集團倚為國之柱石的元老,卻在赤壁之戰前夕,力主降曹。
可以想像以當時張昭在江東的威望,他的這個做法給江東政局帶來了多大的震盪。
在他的影響下,東吳朝臣紛紛主降。
幸而孫權在周瑜、魯肅的勸諫下,與劉備聯合,在赤壁大敗曹操,一舉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古人有云:疾風識勁草,板蕩見忠臣。
在東吳最生死危亡的緊要關頭,張昭竟做了無恥的投降派。
按理說,孫權應該對他失望至極才是,百官應該鄙視其為人才對。
可是翻開史書,我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赤壁之戰之後,孫權一如既往的對張昭敬重,孫權每次出征,還是留張昭鎮守後方,領幕府事,待遇尤重。
還常常對群臣說:我在張公面前,不敢隨便口不擇言。
而吳國士人對張昭還是一如既往的推崇。
【吳國士人進宮則拜孤,出門則拜君•孫權語】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反常的現象呢?
其實,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家知道張昭之所以主張投降曹操,是真正為了江東百姓考慮,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
歷史記載,張昭為人忠貞鯁直,尤其是後來孫權稱帝後,朝臣拜見都是唯唯諾諾,唯獨張昭,屢屢直言勸諫,氣的孫權好幾次都想殺了張昭。
可就是如此,張昭終其一生都沒有向孫權屈服,向別人一樣偷榮取容。
由此可見,張昭決不是一個怕死之人。
他決不可能是因為畏懼曹操八十萬大軍而主張投降。
其實從張昭一生來看,在他眼裡最重要的永遠不是孫氏家族,而是江東百姓。
從剛開始他出山輔助孫策開始,他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幫助孫策爭霸天下,而是為了江左的百姓。
當時江東軍閥割據,百姓苦於戰亂流離失所,而正此時孫策渡江,張昭在孫策身上看到了結束江東戰亂的希望。
於是出山盡誠輔佐,幫助孫策完成了江東的統一大業,終於給江東百姓在「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亂世中帶來了一方安寧。
而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舉統一了北方,隨後南下占據了荊州,乘勝直下江東。
當時孫曹兩方力量懸殊,戰則江東生靈塗炭,自己十幾年來的心血毀於一旦,降則天下一統,六合為一,不僅江東士眾可得以保全,甚至太平盛世亦旦夕可望,這不正是自己數十年孜孜以求的結果嗎?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張昭最終決定降曹,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張昭的意見被採納,那麼中國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三國亂世會提前終結,中國會提前七十年獲得統一。
中國不必經歷後三國時期的戰火連天,中國更不會陷入到五胡亂華的幾百年黑暗時代,甚至像隋唐那樣的盛世可能提前幾百年到來。
如此而論,張昭的降曹主張,雖無功於孫氏,卻有大義於天下。
而且縱觀張昭一生最重氣節,他為了天下大義甘願放棄自己最堅守的東西,甘願背負降曹反覆之名。
如是所做所為,又如何能不為人敬佩呢?
俗諺有云:「無心做惡,雖惡不罰」,況張昭為大義而為小惡乎!
盤點東漢末年逐鹿天下的八大軍事集團(下)
上篇我們說到西涼、袁氏、劉表和劉璋四大軍閥,今天我們來了解東漢末年另外四個家喻戶曉的軍事集團,他們分別是曹魏集團、劉備集團、孫吳集團和公孫瓚集團。5.曹魏集團這個集團,大家很熟悉吧。東漢末年最終...
他本是三國最有條件做皇帝的人,卻等了30年才稱帝,究竟為什麼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權接手哥哥孫策建立的江東基業,那時候曹操還在與袁紹苦苦作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那時候劉備還在東跑西顛,惶惶不可終日。然而,20年後,曹操的兒子曹丕稱帝建立了魏朝,21年...
曹操為什麼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在三國霸主曹、劉、孫中,孫權無疑是最幸運的:曹操南征北戰,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才從一無所有發展到最終擁有半壁江山;劉備亦是顛沛流離吃盡苦頭,終於偏霸一方。孫權則不然,他沒有刀槍火海般的艱難創業經...
打殺三國:三國時期東吳的人才,張昭、陸抗、程普、呂蒙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東吳即三國時代的吳國,亦稱孫吳。3世紀時孫權建立的政/權,首都開始建於吳(今蘇州),後來孫權築石頭城建業(今南京)。222年,孫權稱吳王。黃龍元年(229年)四月,孫權稱帝,國...
孫策死前讓他取代孫權,只因主張對曹操議和,竟被周瑜嘲笑
孫策死後,孫權借重張昭、周瑜的軍政力量,廣納人才,建立起與吳郡四大家族的相互合作,顧、陸、朱、張四姓對於穩固孫吳政權功不可沒,但這些與孫策無關(孫策當年攻克廬江太守陸康,說起來甚至與陸家有仇,陸...
歷史上的孫權何以老年時脾氣越來越壞?
孫權(182-252),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孫權是中國兵法家孫武的第22世後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
這場戰爭,曹操輸慘了,中國統一推遲70年
多年以後,在孫權稱帝加冕的典禮上,70多歲的張昭舉起笏板,剛要開口唱讚歌,孫權就制止他。孫權當著百官的面,說:「當年要是聽了張公的話,我們現在都不知道淪落到哪裡了。」言下之意,哪裡還有我當皇帝的...
老年也犯糊塗 孫權何以老年時脾氣越來越壞
孫權(182-252),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孫權是中國兵法家孫武的第22世後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
三國碧眼孫權到底有多厲害!
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國群雄的18歲顯得更加豐富多彩:曹操18歲在上東漢帝國最高學府太學,每天忙著旅遊、交友;劉備18歲時師從名師盧植,即將從最著名的私立學校畢業;袁紹、袁術18歲時都是洛陽著...
此人是東吳的諸葛亮,臨危受命託孤,一生卻無緣相位
劉備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成就了一段君臣肝膽相照的千古佳話,而諸葛亮後來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讓他名垂千古。然而東吳政權也曾發生過類似劉備託孤這樣的事件,並且東吳的這次託孤要比劉備白帝城託孤要早...
三國中此國能人勝過其他兩國,所以國運因此延續
孫吳政權的政治核心集團大都為青年才俊,也可以說是年青一代撐起的江山,甚至連他們的統治者孫破虜比起曹魏的曹操、吳蜀的劉備也年輕得不是一點半點,他的父親孫堅死時才37歲,其兄孫策死時年僅26歲,但是...
力主降曹的張昭,反贏得江東人人敬仰,更被曹操視為眼中釘
赤壁之戰時力主降曹的張昭,從來並非真正意義的「投降派」,相反,從孫策攻取江東起,張昭就一直被孫氏兄弟信賴為老師,並從無到有組建了孫吳政權整個幕僚文官系統,地位等同於荀彧之於曹魏、諸葛亮之於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