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言內問張昭,外問周瑜,其實前面還有兩句,既無私也有遠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最後三分天下,很多人都以為東吳一直是孫氏的根基,當時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說東吳已歷三世,為援不可為敵矣。

其實東吳並不是孫氏的根基,未三分天下前,江東為王朗等人的統治區,一直處於戰火當中。

孫氏世代在吳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墳在城東。

孫堅出生在吳地,史料記載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

十幾歲時,就提刀斬殺強盜,很是英勇。

中平元年,黃巾首領張角在魏郡起事,這次起義八州並發,來勢迅猛,兵至洛陽,京城岌岌可危。

當時孫堅帶領一千餘兵跟著朱儁討伐起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孫堅一直是東征西戰,軍功赫赫,讓很多人知道,最後被封烏程侯。

中平六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爭權同歸於盡,董卓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掌握朝中大權,在京城橫行跋扈,殺戮不斷。

以袁紹為盟主,曹操、袁術、孫堅等各路勢力,一起討伐董卓。

孫堅起兵不久,便做了兩件大事,兵到荊州,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陽,殺掉了南陽太守張咨。

孫堅因此也實力大增,他和袁術關係不錯,一起討伐董卓,最後董卓兵敗,呂布率部不敵孫堅,孫堅破城進入洛陽,偶得玉璽,但是信息很快傳到袁術耳中。

袁術是一位自私自利的小人,胸無大志,只是運氣好,和曹操大戰,多次敗退。

袁術記恨孫堅得到玉璽沒有上交,因為當時孫堅一直在袁術手下幹事,袁術是他的頂頭上司,一直控制著他,但是孫堅是大丈夫,豈能久居人下。

袁術用計,讓劉表劫殺孫堅,孫堅因為一時疏忽,兵敗被斬殺,一代大將就這樣去世了,讓人可惜。

孫堅至死都沒有回到江東,當時他的兒子孫策,人稱小霸王,有勇有謀,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有如探囊取物。

袁術用計害死了孫堅,讓他的兒子孫策繼續為他效力,袁術一直忌憚孫策,常常控制他的兵馬和糧草,只要出征,都會派人盯著。

孫堅雖死,但是留下了很多老的部將,他們為人忠誠,誓死效忠幼主。

孫策深思熟慮,感覺繼續在袁術手下幹事,必然遭其禍害,為今之計只有速逃。

孫策利用玉璽這個身外之物,從袁術手裡換取三千老弱殘兵,聲稱為他攻打江東,當時江東有王朗等勢力,袁術自知孫策不會攻下,便安心派兵給他。

孫策得到兵後,帶著老將和數百門客一起奔襲江東,途中遇到好友周瑜帶兵來投,孫策瞬間兵力大增,經過幾年的戰鬥,江東地區盡歸孫氏,這個時候江東才算是孫氏的正式基業,那時所說的歷三世是不對的。

孫策是一位帥才,歷史好多人評價他有勇無謀,過於孤傲,而且做事不計後果,善獨決。

其實這樣的評價,多是因為孫策的死因引起的。

孫策是被吳郡太守許貢派人暗殺的,當時江東初立,本地派系和外來勢力矛盾重重。

孫策奪得江東,發動了多起戰爭,殺伐過度,而且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

孫策當時統治江東,對待當地百姓和當地派系很是照顧,但是當地人過於牴觸外來勢力,認為此勢力會剝奪他們的權益,好多人紛紛提出投降曹操,讓曹操取代他們。

孫策注重發展農業,厲兵秣馬,百姓的生活漸漸好轉,牴觸也漸漸減弱,但是當地派系過於頑固,認為孫策不會偏安一隅,不斷的招兵買馬必然發動戰事,到時候惹怒周邊勢力,江東必然遭殃,於是更加的記恨孫策。

史書記載,郭嘉預測孫策會早夭,小編感覺有一定可信度,根據事情發展推理,是可以大致推斷結果的。

孫策是一位武將,有大將的風範,而且攻城掠地有一定的智謀,但是他喜歡孤身一人出去,不喜歡帶隨從,也可能自信年輕力壯,哪怕有危險也能破之。

當時人算不如天算,孫策就這樣被暗殺了,雖然一時間重傷未死,但是大業未成而不起,抑鬱而死。

在世人看來,孫策此時必然託孤,膝下有子,手下有謀士,外圍有大將,讓母親和大喬垂簾聽政,可保萬無一失。

可是孫策做出驚人的決策,他沒有託孤幼子,而是給自己的弟弟孫仲謀。

這是禪讓的舉動,當時剛剛宣布時,大臣很是吃驚,孫仲謀連連搖頭拒絕。

孫仲謀何許人也,曹操曾經評價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很多人以為是侮辱孫權,其實是誇讚他,因為曹操和孫堅是一時的人,他說孫仲謀為子,當然是誇讚他。

孫仲謀少年時就表現的極其穩重,而且足智多謀,曾經一人步入百萬軍中,討要父親屍身,孫策大加讚賞孫仲謀的膽識和謀略。

聰明的孫仲謀聽到孫策傳給他,他必然有兩種想法,一是哥哥在試探我,看我有沒有奪權之心,二是哥哥目光長遠,害怕父兄創下的基業被人所奪,只有託付給他,才能保萬世長久。

很明顯是第二種想法,孫策說過這句話:決機於兩陣之間,卿不如我;

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這兩句也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前兩句,雖然很簡單,但是表達了孫策的無私,一心保全江東基業,孫策很有智謀,目光長遠,他看出孫仲謀是一位保家安民的好手,只有託付給他才能長久。

很多人認為這並不能體現孫策大才,就看一看三國中,中華五千年歷史中,有多少君主征戰一生,統治了國家,但是傳為後人,沒有合理的認識和長遠的眼光,讓下一代成為滅國之君。

還記得嬴政嗎?橫掃六國,只歷二世。

三國的劉備,傳給了幼主阿斗,諸葛孔明用其一生未能恢復漢室,這樣的事例很多,足見孫策並非只是一位將才。

孫權執政後,三分天下有其一,善於用兵,招賢納士,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啟用魯肅、呂蒙、陸遜等大將,讓東吳一次次化險為夷,雖然沒有統一全國,但是安全偏安一隅,歷經多年,直到司馬炎建立晉朝,東吳內亂不斷,才被晉軍趁虛而入所敗。

東吳可以給滿分了,這個滿分來自我們的小霸王孫策,他無私的決定和長遠的眼光,以及過人的謀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談一淡三國'里吳國的開創者小霸王孫策

三國是指魏國,蜀國和吳國。而各國創業都是非常艱難的。魏國國主曹操變賣了所有的財產,創建了青州軍。並且發布檄文,招集各諸候討代董卓。體現了曹操的領導和指揮才能。討伐失敗後,曹操'先後與世襲三公的袁...

孫策最早兵不過千人為什麼能夠橫掃江東?

孫策最早兵不過千人為什麼能夠橫掃江東 三國早期諸侯,大多都是州郡長官,他們以討伐董卓為名拉隊伍(有些還是董卓任命的),最後卻是占地割據,成為一方諸侯。在這些人中,即便是以軍職顯名的袁紹(自稱車騎...

讀史記之古代那些皇帝們-三國孫權

與亂世奸雄曹操、仁義無雙劉備相比,同為三國君主的孫權存在感就弱了很多,但是能夠在不足弱冠之年繼承父兄基業,內穩朝政,外定周邊,獨占江東,建吳稱帝,孫權也可謂無愧起仲謀之名。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

不一樣的孫權|舉賢任能取長忘短

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周瑜、關羽、張飛⋯⋯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縱橫捭闔,共同演繹了一曲盪氣迴腸的「忠義、信義、仁義、恩義、俠義」之歌,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神往和慨嘆。...

郭嘉掐指算死東吳之主「小霸王」孫策!

孫策別號「小霸王」,是孫堅的長子,也是孫權的哥哥,我們常說孫權承繼父兄基業,也就是承繼孫堅和孫策的基業。先說孫堅吧,這個人也是不簡單了,雖然孫氏世代為官,可孫家真正崛起還是在孫堅的時候。傳說孫堅...

三國亂世的十大勢力之孫家

說完了劉表,就不得不說說劉表的死對頭——孫家。曹孫劉三家裡面,一般說到曹,即言曹操,說到劉,即言劉備,說到孫就比較麻煩,得說孫家。原因是,曹操、劉備兩家的江山,基本上是這兩個人打出來的,而孫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