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明朝第一聖賢,寫書悟道辦學樣樣通,但你知道他打仗也很厲害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世稱陽明先生。

作為一個文臣,他高中進士、開創心學,成為全能大儒。

作為一名武將,他統軍征戰、平定叛亂,榮封新建伯.

作為明朝最後一個以文臣之身憑藉軍功封爵的武將,王守仁的傳奇一生似乎從小就可以預見。

1

人生第一等事

王守仁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祖上甚至可以追溯到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

其父王華是成化十七年的狀元,王守仁是王華的長子,前途可謂一片光明。

按照傳統文人的思路,他理應繼承父親的衣缽,十年寒窗,金榜題名。

但是,少年王守仁在一次與私塾先生討論何為人生在世的第一等大事的時候,並沒有將金榜題名、考取功名放在眼中,反而毅然決然的將「做聖賢」視為人生第一等事。

王守仁的祖父王倫 對此感到很欣慰,覺得孫子志向遠大,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父親王華卻對此感到異常的鬱悶,他對兒子說:「我一個狀元的兒子不想著考取功名效力朝廷,居然想著去做聖賢,你以為聖賢是那麼好當嗎!」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但是王守仁不為所動。

2

出走居庸關

英宗正統年間,瓦刺部落部長脫歡向明朝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直取皇都,英宗被俘,明朝廷賠款求和,耗資數以百萬才得以將英宗贖回。

面對著這個曾經輝煌而今日薄西山的王朝,王守仁內心倍感無奈。

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從家裡牽了一匹馬,單人單騎,策馬狂奔。

在居庸關外,王守仁第一次看到了遼闊的草原和大漠,領略了縱馬奔騰的豪情快意,回想起書中記載的洪武年間的偉績、永樂大帝的驍勇,心生嚮往。

他登長城、評古蹟、思戰略,經略四方之志終於醞釀成熟。

在回家後,王守仁一反常態,嚴肅的對父親王華說:「我已經寫好了給皇上的上書,只要給我幾萬人馬,我願出關為國靖難,討平韃靼!」

看著站在面前的已經十五歲的兒子,王華沉默了一陣,突然就拿起手邊的書扔向守仁,十分激動地向王守仁喊道:「讓你小子狂!讓你小子狂!」

雖然因為父親王華的種種阻撓,王守仁第一次為國效力的夢想就此破滅,但是「立世功」的志向卻深深扎入守仁心底。

3

「格竹」明理

在父親王華一次又一次語重心長的教導中,王守仁似乎放棄了「做聖賢」、「立世功」的想法,但這僅僅是王華自己的感覺。

弘治二年(1489年),十八歲的王守仁帶著新婚妻子回老家餘姚的途中,他認識了一個書生,在交談中王守仁向他詢問「怎樣才能成為聖賢?」

書生在思慮良久後說出了四個字「格物窮理」。

何為格物窮理呢?宋明理學另一位偉大的導師程頤給出了答案,「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 貫通,終知天理。

於是,王守仁拜讀了朱熹的書後,來到花園,盯著一棵竹子,一動不動,父親王華十分奇怪地問道:「你又想幹什麼?」

守仁擺擺手,說道:「你不要吵,我在參悟聖人之道。

王華頓時氣得不行,扭頭便走,邊走邊說:「我不管了,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吧!」

沒有了父親的阻撓,守仁盯了這棵竹子整整七天,結果呢,「理」沒有得到,卻得了感冒。

在病床上,守仁第一次對朱聖人的話產生了疑問。

這也開啟了心學研究的步伐。

4

考取功名

在守仁沉迷於「格竹」做聖賢的時候 ,王華也很惆悵,自己是堂堂狀元,結果兒子連進士都不是,還有這些稀奇百怪的想法,真是丟不起這個人啊!王華給王守仁下了最後通牒,你想研究什麼我不管,但你必須給我考中進士。

於是王守仁重新拿起了四書五經,開始備考。

不得不說,聰明人就是聰明人,二十一歲第一次參加鄉試,守仁就中了舉人。

但在接下來的兩次會試中,不努力複習、臨時抱佛腳的守仁名落孫山。

見此,王華想安慰一下自己的兒子,「以你的天分,將來必成大業,縱然現在落榜,今後用功讀書,必然高中」。

沒想到守仁聽罷,回答道:「我還是認為書房苦讀並無益處,熟習韜略才是真正的報國之道,今後我會多讀兵書,將來報效國家。

王華愣住了,反應過來之後,氣憤不已,他實在想不到自己一個堂堂的詩書世家竟然出了這麼個異類。

守仁是個行動派,在二十六歲這年,他開始學習兵法和謀略,甚至開始練習武藝,學習騎射。

當然了,四書五經還是要照讀不誤的。

弘治十二年(1499年),第三次參加會試的王守仁終於在二十八歲這年中了進士,觀政工部,當了官。

5

龍場悟道

明武宗正德元年冬,宦官劉瑾擅政,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守仁上書《乞侑言官去權奸以彰聖德疏》論救,從而觸怒劉瑾,處以「廷仗」四十,並被免掉兵部主事的官職,謫貶至貴州龍場驛當驛丞。

「萬山叢薄,苗、僚雜居」,當時王守仁任職之地荊棘叢生,方圓數里都是無人區,他到那兒沒有下屬、沒有官服、沒有編制,甚至連辦公場所都沒有。

但王守仁沒有氣餒,他親自深入深山老林,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開設書院,教他們讀書寫字,告訴他們世間道理。

在這些工作之外,守仁幾乎全部的時間都用來找到並領悟「理」。

但一天天過去,守仁始終無法找到「理」的存在,在極度的焦慮與狂躁中,一聲大笑破空而出,久久不絕。

王守仁終於在苦苦追尋了十九年之後,在他人生最為痛苦的一瞬間獲得了答案,理在心中,隨心而動,隨意而行,萬法自然,便是聖賢之道!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史書稱這一瞬為「頓悟」,「心學」就此誕生。

6

平定寧王叛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

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

王守仁在得到消息後,立即趕往吉安,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征討。

王守仁假裝傳檄各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朱宸濠,聲稱朝廷派了邊軍和京兵共八萬人,會同自己在南贛的部隊及湖廣、兩廣的部隊,號稱十六萬,準備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

朱宸濠大疑,按兵不動。

等了十幾天,探知朝廷根本沒有派那麼多兵來,才沿江東下,攻下九江、安康兩城,逼近安慶。

王守仁趁朱宸濠精銳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兵力空虛之際,率兵攻打南昌,逼朱宸濠回兵,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

經過三天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歷時三十四天後宣告結束。

王守仁也因此軍功被封為新建伯。

平亂後,王陽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推薦勛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覆就回去了。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1529年1月9日8時)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余縣境內)舟中。

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只留下了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最為傑出的只有兩個半人!分別是:孔子和王陽明,加上半個曾國藩。

也有人說:中國歷史之中,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這三人分別是:一是諸葛亮,一是王陽明、一是當代的毛澤東!

儒風君希望,提到王陽明時,大家想到的不只是他的心學,記起的不只是他在聖賢畫上冷冰冰的模樣,還有他那一段金戈鐵馬、意氣風發的時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推翻程朱理學具有劃時代意義之人之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

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

人物生平王守仁生而不凡 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氣質。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

都說王陽明是明朝一哥,那王陽明到底幹了啥?

1、生而不凡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氣質。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