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人——王陽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陽明(又名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漢族,王陽明生於明朝中期,此時政治腐敗、社會動盪、學術頹敗,陽明子試圖力挽狂瀾,拯救人心,乃弘揚「身心之學」,倡良知之教,修萬物一體之仁。

王陽明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因此,王陽明(心學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他以諸葛亮自喻,決心要作一番事業。

此後刻苦學習,學業大進。

騎、射、兵法,日趨精通。

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廣東交界的山區爆發民變。

山民自建軍隊,方圓近千里。

地方官員無可奈何,遂上奏明廷。

兵部舉薦時任右僉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撫江西,鎮壓民變。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

王守仁平定盜賊後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無兵。

在江西境內的朝廷官吏都來幫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縣士兵,徵調軍糧、製造兵械船隻。

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宸濠。

為爭取時間集結軍隊,寫蠟書讓朱宸濠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宸濠發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給宸濠。

此時,李、劉二人果然勸宸濠進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動。

過了十多天,勤王兵未至,宸濠發覺被騙,帶兵攻下九江、南康。

宸濠攻打安慶受挫,此時守仁大軍已集結完畢。

宸濠精銳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虛,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

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歷時35天後宣告結束。

王守仁雖為文武全才(射箭相當準確),先後清理匪寇,平定叛王,但政治手段一點不比那些大臣太監弱。

當時正德年間的大太監劉瑾、江彬、張永,都鬥不過他,死的死、跑得跑、降得降,連內閣首輔楊廷和都鬥不過一個王守仁。

反倒好多人是被王守仁的正直大度而打動了,成為他的學生。

王守仁於54歲時,辭官回鄉講學,在紹興、餘姚一帶創建書院,宣講「王學」。

嘉靖六年(1527)復被派總督兩廣軍事,臨行前,在天泉橋留心學四句教法: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軍事功績,是平定南昌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日本近代的著名軍事家東鄉平八郎,曾為王陽明學說所折服,特意佩一方印章,上面篆刻「一生俯首拜陽明」。

由於明末的朱舜水遠渡日本,把陽明學傳到了日本,現在日本的水戶市,還存有朱舜水的雕像。

陽明學在日本,直接成為了日本在明治維新中,傳統思想抵制全盤西化的基礎,所以現在的日本,傳統保留得比中國好很多。

《明史》贊曰:有明一代,「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

其實,在政治上他並不值得稱道。

在學術上,雖然他的「心學」是集歷代主觀唯心論之大成,但是畢竟自成體系,又敢於公開非議朱熹,打破了程朱理學僵化的教條,具有活躍人們思想的作用。

尤其是他第一次提出「知行合一」,對明後期和清代的思想界具有啟迪的作用。

他的學說對日本、朝鮮等國也有一定的影響。

他足跡所至,注重興學校,辦書院,招徒講學,「弟子盈天下」,在教育上也有可取之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守仁的真實軍事能力,你知道嗎?

王守仁即王陽明,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是中國這樣一個幾無哲學家的國度中難得出現的潛心研究哲學的著名人物。近代以來,曾國藩以及蔣介石等人對其思想的大力推崇以及文化教育的提高,現當代不斷有人挖掘出其思想...

王陽明:心學大師「單槍匹馬」平定戰亂!

明朝時期,要論既有文官的心機又能夠上陣主持打仗的,除了于謙,就是王陽明了。王陽明即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

全能大儒——明朝第一牛人

前一段時間去浙江餘姚,發現「陽明"兩個字出現的比較多,比如:當地有一個陽明街道,餘姚市第一人民醫院又叫陽明醫院等等。隨即就想到了歷史上的明朝第一牛人——王陽明。

陽明先生35天平寧王之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殺掉了明朝的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率領軍隊號稱十萬,並發檄各地,指責當朝皇帝武宗種種不是。七月初,朱宸濠留下部將守南昌,自己親率軍隊渡江東下,...

推翻程朱理學具有劃時代意義之人之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