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若是能多活三十年,就沒有宋朝什麼事情了,一定會統一中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許多人活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上,可謂「牽一髮而動百年」,讓後人做出「假如」「倘若」的喟嘆。
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就是這樣的人物,許多現代人都覺得,倘若柴榮能夠多活幾年,恐怕遼、金、元三朝根本無法在中原落腳。
柴榮之所以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最終,贏得了廣泛的擁戴。
現代歷史學界關於周世宗柴榮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獨裁主義者」,還有人說「他不尊佛學」,但是,總的來說這些都無法遮掩柴榮的功績。
在柴榮的苦心操持下,長久處於群雄割據狀態下的中原逐漸有了統一的苗頭,柴榮自己曾發下「用十年一統天下,再十年修養百姓,最後,十年使天下太平」的三十年宏願,可惜,老天並沒有給柴榮多活幾十年的機會。
周世宗在位五年後染病駕崩。
可以說,周世宗柴榮雖然未能實現為君30年、掃平天下的願望,但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經決定了他必將成為結束中唐以來200多年割據動盪的決定性人物。
周世宗戎馬一生,在亂世中征戰四方,距離一統中原僅一步之遙。
在登基之初,北漢劉崇趁著柴榮根基未穩,籠絡北方契丹軍十萬一路南下,打算覆滅後周。
後周滿朝文武大臣皆反對與之交戰,柴榮力排眾議親自率軍與北漢聯軍交戰,大獲全勝。
經此一役後,柴榮不但穩固了自己的政權,也打得北漢失去了與後周抗衡的資本,同時,使北方異族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柴榮登基第二年,先後三次親征淮南,耗時三年,占據了大部分淮南地區。
與此同時,柴榮趁著後蜀勢力逐漸衰落,分兵討伐後蜀,歷時半年將後蜀打得龜縮到興州南方不敢出頭,使後周西方防務更加穩固。
其實,北宋在與北方異族的戰鬥中敗績累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幽州這塊屏障失守。
周世宗意識到了幽州的戰略地位,所以,他在打算北伐後將奪取幽州作為首要任務,事實證明,柴榮的決策是正確的。
在經過周密的準備後,柴榮了解到契丹的貴族階層矛盾激化,藉此良機調度了中原大半的兵力進攻幽州,打算一鼓作氣討伐燕雲十六州,解決北方異族在中原邊境上的最後領土,一統中原。
顯德六年,柴榮再次御駕親征,以風雷之勢僅用一天時間就打下了寧州,又用了二十六天奪取兩處重要的關隘,緊接著半個月內拿下了莫州,又半個月奪取了瀛州。
短短四十幾天的時間,柴榮的軍隊就已將關南全部中原失地收入囊中,北伐軍士氣高漲。
但是,正當柴榮希望乘勝追擊對契丹人進行進一步討伐時,突然染上了怪病,不得不率軍返回都城,在回到皇宮後不久便不治身亡。
「出師未捷」是英雄豪傑最悲劇的落幕,後人都以柴榮大業未成為憾事。
宋真宗趙恆曾對此評價道:「倘若柴榮並未染病撤軍,一定可以攻克幽地。
」明清時期的王夫之更是嘆息道:「柴榮的謀略足以一統天下並且造就漢唐盛世。
」從後世評價中我們不難看出,若是柴榮能夠多活幾年,以他的戰略和思想包袱,早已把遼人趕回北方貧瘠之地。
國庫能夠支撐連年征戰,說明,柴榮除了出色的戰略思想外,他對治國也有一套自己的思路。
在登基後,柴榮立即下旨求諫,放下身段請求身邊的大臣們向自己說些「逆耳忠言」。
柴榮要求,只要對國家有益的改革方針,大臣們一定要寫成奏章上表,也可以隨時覲見面談。
有人說,柴榮是個獨裁者,實際上,柴榮雖然手握大權,但從不剛愎自用。
他在廣開言路後任用了一大批能人幫助自己治理朝政,並時刻要求自己不要因情緒而對大臣進行賞罰。
為了鞏固皇權在地方的影響力,柴榮還對全國各地方的官場進行了整頓,對於任選地方官吏的過程一律從嚴。
此外,在柴榮統治期間,國家鼓勵農民開墾荒地,並大幅減輕了老百姓的賦稅,廢除「聖人府」的特權,免掉了部分不必要的苛稅和勞役。
以開封為交通中心,在全國興修水利交通工程。
拆除寺廟三萬餘座,強制僧侶還俗成為勞力。
此外,柴榮還命令全國拆除銅製雕像,將其熔煉製成銅錢投入到社會中,加速商業發展。
顯德六年六月,柴榮因病班師回到汴京,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
立魏王符彥卿女小符後為皇后。
以皇長子柴宗訓為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梁王;以第二子柴宗讓為左驍衛上將軍,封燕國公。
六月十九日,柴榮駕崩,終年三十九歲。
柴榮駕崩後,年少無為的柴宗繼承了皇位,隨後,便被趙匡胤竄取了天下。
有了柴榮打下的良好基礎,趙匡胤模仿柴榮的舉措繼續著自己的統一事業,輕而易舉的吞併了其他政權。
可以說,在當時中原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20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後周政權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
可惜,趙匡胤在統一路線上的選擇與柴榮不同,他優先攻打南唐,使契丹得以休養生息,最終,遼國也就成了趙宋政權的心頭大患。
參考資料:
『《舊五代史·周書·世宗本紀》、《一代明君柴榮》』
五代時期如果這個帝王多活幾年,就不會出現中原與遼國分立的局面
後周世宗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贏得了廣泛的擁戴。在當時中原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20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
被後世稱為五代時期第一明君是誰,他的江山又是怎麼被別人奪走的
他被譽為「五代時期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可能沒有以後的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也就沒有了大宋朝,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世宗柴榮,柴榮在位期間,整軍...
趙匡胤發動的陳橋兵變為什麼能成功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兵不血刃奪取開封,建立宋朝,此後開創了300年的大宋王朝。陳橋兵變也被很多學者譽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在歷史上中華大地也曾經發生過多次因政變改朝換代的事...
中國最可惜的皇帝,宋神宗說他若不死功業可比漢高祖
中國歷史上數百位皇帝,若說最可惜的當屬後周世宗柴榮了。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繼承郭威的基業稱帝,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掃除唐未以來的政治弊端,發展經濟,...
他英年早逝改變了歷史走向,否則不會有宋朝的對外屈辱史
新春秋導讀:生於五代後期的柴榮,恰似一顆璀璨明星划過歷史的天空。他少年經商,飽歷四方,既知農民飢苦,又知商業興廢。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短短5年內成就了宏大的開國氣象。五年內完成如...
他若39歲未病死異鄉,此地就不會被割讓400年之久
唐中期以後,中國一直處在藩鎮割據的混亂時期。而自唐滅亡後近70年中,中華大地上先後建立了5個中原王朝和十多個地方割據政權,他們之間的兼并戰爭不斷爆發,平均一個政權只能存在短短十多年。在這個軍閥混...
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如果不死,恐怕後周元朝漢唐
說到柴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被史學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要不是英年早逝,留下年紀很小的皇子,導致了趙匡胤黃袍加身,不然的話,後周很可能成為遠超漢唐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