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最大的不幸——周世宗柴榮早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世宗柴榮(921-959), 出生卑微,僅僅因為他的姑母嫁給了後來成了樞密使的郭威,才步入了權力中心。

他15歲加入軍隊,24歲拜將,33歲稱帝,然而在位僅僅七年便病逝。

在其在位期間,他的英明遠識與壯志雄心令人讚嘆,史稱」五代第一明君」。

公元954年,郭威病死,柴榮即位,時年33歲。

改年號顯德,史稱周世宗。

即位當年,北方的割據勢力---北漢馬上聯合契丹前來進犯,柴榮力排眾議,自任主帥親征,大捷。

戰後,他對戰爭中所暴露出來的軍隊中的種種問題毫不姑息,命令趙匡胤對軍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使軍隊戰鬥力大大加強。

同時,趙在軍隊中的威望也急速上升。

公元955年-公元959年,後周進行了大規模的對外作戰,先後征討了西蜀,南唐,北漢和契丹。

幾乎每次征戰周世宗無不親力親為,戰鬥在第一線。

而趙匡胤則在一次次的戰鬥中不斷地建立起自己的功勳和勢力,成為後周的著名將領。

公元959年,柴榮第5次親征,麾師直指北方的強敵契丹。

趙匡胤領兵隨行。

開戰後,僅僅42日便占領了燕南各州。

然而,在攻取幽州時,柴榮猝然重病,周軍被迫還師。

公元959年6月29日,即顯德六年,日落時分,柴榮病逝於後周大梁萬歲殿,年僅38歲。

臨死立7歲的長子柴宗訓為太子,委國事於范質,王傅兩丞相,委軍權於義弟趙匡胤。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鋒箭王朝--宋。

中國的災難也從這一天開始了!

趙匡胤主政後先根據當時的形勢做出了先南後北戰羅方針,由於周世宗主政時期奠定了良好基礎,很快趙匡胤就統一了中原地區和長江以南的地區。

但是由於其主觀因素和自己的出身為了防止再次出現「陳橋兵變」之類的事件,於是就有了「杯酒釋兵權」。

為了削弱地方兵力,下令從地方兵中挑選精兵壯丁組成中央禁軍。

並立更戍法,把禁軍派往外地,三年一輪換,造成兵無常帥,將不識兵的局面,使北宋的禁軍互相鉗制,成功地防止了宋王朝沒有成為繼五代之後第六個短命王朝,但同時也大大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趙匡胤雖然是武將出身的帝王,但是一即位就開始了向政治家的轉型,並沒有向前朝一樣依靠武力剷除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於是在宋統治的300年間北方少數民族一直大宋的威脅,直至蒙古統一中國。

而宋王朝也稱為中國歷史最弱的王朝。

歷史上在別的地區也曾出現過高度的文明,可是都是因為外族的入侵,文明遭到踐踏,不復存在。

強大的封建王朝是保證經濟文化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文明的保證。

中國歷史上強大的封建王朝都用武力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進行了打擊。

如前有秦蒙恬北擊匈奴,修建長城。

兩漢衛青,霍去病,竇固北擊匈奴。

唐李世民北擊突厥。

後有明成祖朱棣北征。

這些戰爭都有效鞏固了中原文明的延續,而宋的孱弱使得中華在幾百年間盡出了一批「贏得青樓薄倖名」的詩人,以後的歷史不再由漢族單獨主宰,再加上西方近代野蠻入侵,中國有了百年國難。

可以說宋以後的中華文明的盛世已過,只不過是「其屍尚存」。

周世宗柴榮的早瘍不過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偶然因素,但他的影響是深遠的。

如果周世宗柴榮不早瘍,以後的歷史會是什麼樣的?是不是會出現又一個漢唐?當然歷史的假設只能是庸人自擾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從從軍到坐上龍椅只用了十二年

表面上看,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輕而易舉,事實上,他通向權力之峰的路絕非一蹴而就。我們且來看看趙匡胤早年的奮鬥史。公元927年,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當時是五代中的後唐時代。他的曾祖父、祖父...

宋帝簡談之太祖趙匡胤

三、將軍百戰後漢隱帝時,趙匡胤投奔於郭威帳下。恰逢李守貞叛亂,隱帝令郭威征討,趙匡胤隨之出征。這時的趙匡胤還只是一個空有一身力氣的小伙子,郭威於李守貞城外下了三道命令,築寨、築寨、攻城,終於拖垮...

趙匡胤發動的陳橋兵變為什麼能成功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兵不血刃奪取開封,建立宋朝,此後開創了300年的大宋王朝。陳橋兵變也被很多學者譽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在歷史上中華大地也曾經發生過多次因政變改朝換代的事...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