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有反骨的魏延為何擠掉張飛鎮守漢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長期以來在人們頭腦中魏延是一個腦後長有反骨的人物,因其謀反而被諸葛亮所殺,似乎是罪有應得。

雖然曾有人替魏延寫翻案文章,但《三國演義》塑造的反賊魏延形象實在是深入人心,很難在世人的心目中抹殺。

魏延出身和履歷不詳。

《三國志·魏延傳》說他是「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

義陽縣(今河南信陽市西北)屬東漢荊州之南陽郡。

所謂「部曲」,據《後漢書·百官一》云:「其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

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其餘將軍,置以征伐,無員職,亦有部曲、司馬、軍候以領兵。

」可見,部曲本是漢代軍隊中三級編制的名稱。

東漢末年,以世家和豪族地主為社會基礎的軍閥割據形成,軍閥採取「部曲」這種軍事建制來組織自己的軍隊,於是部曲便成了豪強地主割據勢力的私人武裝。

魏延以部曲身份隨劉備入川,其地位雖然不高,但卻是劉備軍中的嫡系,而絕非降將(按:《三國演義》雲魏延本是劉表部將,後殺韓玄,獻長沙於劉備,完全是杜撰)。

因其「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三國志》卷四十《魏延傳》。

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劉備用法正之謀,舉傾國之師,歷時歲余從曹操手中奪得軍事重鎮漢中郡。

至此,三國鼎立正式形成。

劉備自稱漢中王,表示與曹操分庭抗禮。

不久,劉備返回成都,臨行前「當得重將以鎮漢川」同上。



為何劉備如此重視鎮守漢中的大將人選呢?因為蜀漢的基本統治區域是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四川盆地,漢中郡坐落在關中和巴蜀之間,屬於兩大區域交界的地帶。

蜀國為了保障自己根據地的安全,有必要將重兵部署在敵我接壤之處。

關於漢中的重要性,時人及後人多有論述。

楊洪曾對諸葛亮云:「漢中則益中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

」《三國志》卷四十一《楊洪傳》。

黃權亦說:「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

」《三國志》卷四十三《黃權傳》。

清人顧祖禹曰:「漢中府北瞰關中,南蔽巴蜀,東達襄鄧,西控秦隴,形勢最重。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六。

曹魏若是占領漢中,將嚴重威脅巴蜀。

如建安二十年,曹操平張魯,「破漢中,蜀人震恐」,「蜀中一日數十驚,備雖斬之而不得安也」。

《三國志》卷十四《劉曄傳》注引《傅子》。

蜀國如果據有此地,則不僅能夠保障劍閣、成都之安全,更能使其作為北伐之基地。

對蜀漢而言,漢中的重要性絕不亞於荊州。

基於此,劉備怎麼能不作慎重考慮呢?劉備手下大將著名者有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

劉備對關羽最為倚重,但其鎮守荊州,不可能調離原來的防區。

趙雲其時的主要職責為「掌內事」,即劉備以其「嚴重」而主管劉備的宮中之事。

《三國志》卷三十六《趙雲傳》注引《雲別傳》。

黃忠雖然勇猛,但畢竟年事已高。

馬超威名顯赫,但因其是「羈旅歸國」的降將,《三國志》卷四十《彭羕傳》。

劉備對其不甚信任。

在此情況下,似乎鎮守漢中的最佳人選非張飛莫屬了。

而且「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

但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漢中太守」。

劉備置張飛情緒和全軍議論於不顧,而破格任用魏延,這不僅反映了魏延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也反映了魏延深得劉備的信任。

如果魏延「腦後有反骨」,焉能受此重任?

效仿劉邦當年登壇拜韓信為大將的故事,劉備在封魏延為漢中督時大會群臣,並且故意在宴會上當面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先主稱善,眾威壯其言。

」《三國志》卷四十《魏延傳》。

當然豪言壯語誰都會講,那麼魏延鎮守漢中的實際功績究竟如何呢?《三國志·姜維傳》說:「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

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其制。

」到了姜維守漢中,他認為魏延的軍事部署,「雖合《周易》'重門'之義」,但只能保證不丟土地,卻不能大量殺傷敵人,於是他改變魏延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方針,放棄漢中外圍據點,將駐軍撤守漢、樂二城,採取堅壁清野、誘敵深入到盆地內部的做法,並認為此乃「殄敵之術也」。

對於姜維的此次調整軍事部署,歷代史家多認為是重大失誤,為後來漢中失守、蜀國滅亡種下了禍根。

郭允蹈的《蜀鑒》論及此十分深刻。

他說:「蜀之門戶,漢中而已。

姜維之退屯於漢壽也,撤漢中之備,而為行險僥倖之計,則根本先拔矣。

異時鐘會長驅直入,曾無一人之守,而敵已欣然得志。

初不必鄧艾之出江油,而蜀已不支,不待智者而能見。

嗚呼,姜維之亡蜀也。

」由此可見,諸葛亮選拔的接班人--姜維的才能遠不如魏延,因為魏延守漢中凡十五年,漢中固若金湯,沒有放一個敵兵進入自己的防區。

接任的王平完全按照魏延的既定方針辦,也以少勝多,在興勢打敗曹爽率領的十餘萬魏軍。

而姜維輕易改變魏延的戰略部署,卻直接導致蜀漢的滅亡。

魏、姜二人軍事才能之高低豈非一目了然!所以劉備在用人和識人上,確實要比諸葛亮高明得多。

魏延勇略過人,他馳騁沙場,所向披靡,可以稱之為善戰無敵。

曹魏方面,除司馬懿以外,能與魏延匹敵者幾無其人。

蜀漢建興八年(公元230年),魏延率兵,「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三國志》卷四十《魏延傳》。



此次戰役,並無諸葛亮指揮,而是魏延單獨領軍作戰。

對手郭淮乃曹魏關西首屈一指的重將,號稱「方策精詳,垂問秦雍」。

郭淮曾敗馬謖,「摧破廖化,擒虜句安」《三國志》卷二十六《郭淮傳》。

,即使諸葛亮亦畏懼他三分,但魏延卻能「大破淮等」。

另外,在諸葛亮的幾次北伐中,魏延也立下赫赫戰功,《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載:「宣王(指司馬懿)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史稱司馬懿「畏蜀如虎」,這個「蜀」不單指諸葛亮,恐怕也應包括魏延在內吧。

以治軍而論,魏延「善養士卒」,與張翼德「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不可同日而語,而與關羽「善待卒伍」相似。

《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

以此觀之,魏延統大軍能獨當一面,克敵斬將,治軍有方而勇猛過人,絕不遜於關羽、張飛等蜀漢一流大將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背叛成性?我真不是那樣的男人!

說起《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許多歷史名人被羅貫中大大黑得很慘,比如曹操、曹真。但就是在這部以「崇劉抑曹」為主基調的作品中,有一位蜀國大將卻同樣被黑得要死要活。這位蜀漢大將能力不比關羽、趙雲差,卻...

歷史上魏延為什麼不投降曹魏?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劉備一方的一員大將,也就是因為《三國演義》而被誤會腦袋上長了「反骨」的人。但其實,這種話諸葛亮沒有說過,魏延頭上是不是有反骨,也未必就真的有,他最終也並沒有造反,不可謂是不冤...

魏延統兵數量能和關羽、張飛相比嗎?

劉備建立蜀漢,手下關羽和張飛經常獨立統兵上萬人,領兵作戰,比如,關羽在長坂之戰時率水軍一萬人接應劉備,在圍攻樊城時率軍數萬;張飛在巴西(今四川閬中)率一萬精兵擊敗張郃,劉備伐吳時張飛在閬中率一萬...

魏延為什麼寧願被殺,也不投降魏國?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在劉備時代,魏延受到重用,鎮守軍事要地漢中,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漢中多年,一直確保漢中無事。劉備死後,在「五虎上將」相繼凋零的情況下,魏延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一直跟隨諸葛...

《小劉說三國》魏延真的必須死嗎?

大家都知道,小說三國演義里,蜀漢名將魏延的形象不是很好,一開始要投靠劉備的時候,就被諸葛亮說成忘恩負義,腦後有「反骨」,就是天生的叛徒。後來魏延雖然為蜀漢南征北戰,但是始終得不到信任。在諸葛亮...

劉備為什麼不重用趙雲?而重用魏延?

劉備雖然沒有諸葛亮有才,但是很會用人,用人識人方面,比諸葛亮強多了。趙雲很早就追隨劉備,征戰沙場,為什麼劉備不重用趙雲呢?而魏延是半道投降劉備的,劉備為什麼重用魏延呢?

正史中,魏延的能力究竟如何?比關羽怎樣?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勇猛善戰,深受劉備信任和重用,魏延曾鎮守軍事要地漢中八年,漢中固若金湯。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更是蜀漢大軍的重要將領,一生戰功赫赫,成為後期屈指可數的棟樑之才。可惜,魏延冤死...

諸葛亮為何非要重用馬謖,其實原因很簡單!

說起蜀漢先主劉備劉皇叔的故事,絕對會讓很多朋友嘆息!為何要嘆息呢?眾所周知,劉備早年間織席販履為生,在涿郡巧遇關羽張飛,發現其二人皆是萬人敵之後,便與二人結拜成異姓兄弟!而後參加黃巾起義,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