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南陽大將,真的要造劉備的反?鄧小平都替他鳴冤!你覺得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代武將——魏延

大雨

魏延,荊州義陽郡(今河南桐柏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中後期重要將領、軍師,作戰英勇、並有將略、屢戰戰功,深得蜀主劉備信任、丞相諸葛亮重用。

在三國蜀漢的歷史上,魏延是一位頗多爭議的人物。

他既對蜀漢政權有卓越貢獻,又因為與楊儀爭權不和而被詬病有叛蜀傾向。

作為蜀漢中期最有能耐的武將,他死得卻很不正常,他沒有死在對方將領的刀槍劍戟之下,也沒有壽終正寢,而是被自己的部將追殺。

那麼,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蹊蹺,何以會有如此不幸的遭遇呢?

鄧小平同志於1963年曾面對成都武侯祠文臣武將廊說:「這些塑像,該有的沒有,不該有的又有了,比如魏延的就該有。

鄧小平同志又何出此言呢?

先主簡拔 敢當重任

《三國志·魏延傳》說魏延是「以部曲隨先主入蜀」。

所謂「部曲」,本是漢代軍隊中三級編制的名稱。

東漢末年,以世家和豪族地主為社會基礎的軍閥割據形成,軍閥採取「部曲」這種軍事建制來組織自己的軍隊,於是部曲便成了豪強地主割據勢力的私人武裝。

魏延以部曲身份隨劉備入川,其地位雖然不高,但卻是劉備軍中的嫡系,而絕非是降將。

因其「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建安22年至24年,劉備用法正之謀,舉傾國之師,歷時歲余從曹操手中奪得軍事重鎮漢中郡。

至此,三國鼎立正式形成。

劉備自稱漢中王,表示與曹操分庭抗爭。

不久,劉備返回成都,臨行前「當得重將以鎮漢川」。

為何劉備如此重視鎮守漢中的大將人選呢?

因為蜀漢的基本統治區域是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四川盆地。

漢中郡坐落在關中和巴蜀之間,屬於兩大區域交界的地帶。

楊洪曾對諸葛亮云:「漢中則益中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

」因此,對蜀漢而言,漢中的重要性絕不亞於荊州。

劉備手下大將著名者有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

劉備對關羽最為倚重,但其鎮守荊州,不可能調離原來的防區。

趙雲其時的主要職責為「掌內事」,即劉備以其「嚴重」而主管劉備的宮中之事。

黃忠雖然勇猛,但畢竟年事已高。

馬超威名顯赫,但因其是「」羈旅歸國」的降將,劉備對其不甚信任。

在此情況下,鎮守漢中者非張飛莫屬了。

而且「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

但出乎意料的是「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漢中太守。

」劉備置張飛情緒和全軍議論於不顧,而破格任用魏延,這不僅反映了魏延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也反映了魏延深得劉備的信任。

那劉備簡拔魏延是否得當?為蜀漢政權戍邊衛疆的八年間,蜀漢發生了許多重大變故,先是關羽發動了襄陽戰役及戰役的無節制導致了身州二亡。

接著劉備征吳覆軍並憂病殞殂,繼而是諸葛亮率軍南征不毛。

這期間魏延守備的蜀漢北邊邊疆無癬芥之禍,也未丟失漢中一寸土地,這就為蜀漢伐魏保住了戰略基地,諸葛亮到漢中後,整編了魏延的軍政力量,魏延本人也成了北伐曹魏的主要戰將。

接任的王平完全按照魏延的既定方針守衛,也以少勝多,在興勢上打敗曹爽率領的十餘萬魏軍。

而姜維輕易改變魏延的戰略部署,卻直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驍勇善戰 志不能伸

魏延勇略過人,他馳騁沙場,所向披靡。

曹魏方面,除司馬懿之外,能與魏延匹敵者幾無其人。

諸葛亮首次北伐,魏延提出了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戰略:「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諸葛亮「以為此懸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西,十全必克而無虞」,因此沒採納他的意見。

作為蜀漢伐魏的中堅力量,魏延在名分和待遇上給得很高,但在具體使用方面則多所不當。

他提出的作戰方案總是被諸葛亮壓了下來。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把從未領兵打過仗的馬謖派往前線禦敵,結果給蜀漢大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魏延難以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為此,「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在當時蜀兵輕銳良將少的環境下,而且對於魏延的軍事才能諸葛亮不識不知,但為何不盡其才?

諸葛亮自隆中以來,政治道路可謂一帆風順,從一個「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耕夫,一躍而成為總攬蜀漢軍政大權的宰相。

在劉備「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許諾下,諸葛亮離帝位咫尺之遙。

諸葛亮若要「自取」,必須在蜀漢朝廷中樹立崇高的權威,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要建立顯赫的軍功。

若北伐一旦取得成功,諸葛亮將功高蓋世,無人可與之頡頏,亦無人敢阻止其代漢稱帝。

由於北伐是諸葛亮「自取」的本錢,故北伐的軍事指揮大權必須牢牢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魏延可以建立戰功,但必須在諸葛亮的直接指揮下,然而「性矜高」的魏延卻冀圖「如韓信故事」,單獨統率一支軍隊,獨當一面,這在諸葛亮看來,就是要擺脫他的領導,和諸葛亮爭奪北伐的軍功,這當然遭到諸葛亮的「制而不許」。

耿介矜高 受盡排擠

魏延落難是在諸葛亮去世不久,楊儀臨時掌握兵權之際,為什麼會這樣呢?

楊儀是襄陽人,投靠關羽,被關羽推薦給了劉備,起初得到了劉備的重用,後來劉備發現了楊儀的一些毛病,被左遷。

諸葛亮北伐,憐惜楊儀才幹,受重用。

在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楊儀、費禕就成了諸葛亮北伐集團軍的主要軍事參謀。

楊儀的作為完全符合諸葛亮的胃口,而魏延則對諸葛亮的策謀有所看法,與諸葛亮在軍事策略及戰術運用方面存在分歧。

234年「秋,亮病困,密於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領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不從命,軍便自發」。

由於這個調度引發了楊儀與魏延的火拚,由於這個調度而釀成了魏延悲慘的命運結局,給蜀漢政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諸葛亮死後,魏延被排擠和欺瞞而憤憤不平,不願接受楊儀調遣而產生了誅殺楊儀的念頭,並未有反叛的心跡和行為;更想帶領蜀漢大軍繼續伐魏,展現自己被壓抑的軍事才能,其本意是忠於劉蜀統一大業夙願的。

如果從魏延與諸葛亮策謀的不合,及楊儀的個人仇怨能夠推斷出魏延有叛蜀投魏的傾向,則實屬妄言。

若魏延真有叛蜀心思,他是有很多機會的。

比如,當劉備征吳覆軍並崩殂時,當諸葛亮南征不毛時,只需一封書信,便可引來曹魏大軍,且將漢中作為反蜀降魏的晉見禮,還可以引領魏軍直搗成都而滅蜀。

也可以在諸葛亮去世時,率本部兵馬陣前倒戈。

但他本就沒有反叛的意圖,還希望能夠代替諸葛亮統軍殺敵,以興復漢室。

由於一些大臣的猜忌,由於諸葛亮身後調度的錯誤,有由於費禕在關鍵時刻沒有站在魏延的立場上,而導致了蜀漢政權的一樁很難說清的冤案鑄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析為什麼說魏延謀反是蜀漢第一冤案

魏延是一位效忠蜀漢,深得劉備依賴和重用的良臣。魏延出身行伍,早年領部屬隨劉備入蜀,想為光復漢室建立一番功績,因而屢立戰功而不斷升遷。劉備重用魏延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劉備奪取漢中,封漢中王,遷治成都...

魏延為什麼寧願被殺,也不投降魏國?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在劉備時代,魏延受到重用,鎮守軍事要地漢中,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漢中多年,一直確保漢中無事。劉備死後,在「五虎上將」相繼凋零的情況下,魏延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一直跟隨諸葛...

一代名將魏延蒙冤千古,有口說不出的委屈

東漢末年,社會動盪不安,一時之間諸候並起,群雄割據四方。 那些有勢力的軍閥大族,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紛紛採用「部曲」這種私人武裝形式來組建自己的軍隊。畢竟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武裝力量是否強大...

魏延的武力,在蜀漢能排第幾?在姜維之上嗎?

魏延和姜維都是蜀漢名將,在蜀漢後期,魏延和姜維是蜀漢最重要的將領,史書記載,魏延勇猛過人,也記載姜維是涼州上士。魏延的武力,在蜀漢能排第幾?在姜維之上嗎?魏延能打過姜維嗎?這兩個人,誰更厲害一些?

背叛成性?我真不是那樣的男人!

說起《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許多歷史名人被羅貫中大大黑得很慘,比如曹操、曹真。但就是在這部以「崇劉抑曹」為主基調的作品中,有一位蜀國大將卻同樣被黑得要死要活。這位蜀漢大將能力不比關羽、趙雲差,卻...

歷史上魏延為什麼不投降曹魏?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劉備一方的一員大將,也就是因為《三國演義》而被誤會腦袋上長了「反骨」的人。但其實,這種話諸葛亮沒有說過,魏延頭上是不是有反骨,也未必就真的有,他最終也並沒有造反,不可謂是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