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蝟甲的歷史原型,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後期,魏國的實力最強毋庸置疑,人口比蜀國、吳國加一塊還要多。

蜀國原先占領荊州和益州的時候比吳國要強,而且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中所設想的一樣。

從益州和荊州兩路出兵,可以對魏國形成極大的威脅。



但是在關羽北上伐魏的時候,孫權卻在蜀國背後狠狠捅了一刀,痛擊自己的盟友,襲取了荊州。

劉備率軍伐吳,在夷陵被陸遜殺得大敗,損兵折將。

「夷陵之戰」讓孫權徹底消化了荊州這塊肥肉,從長遠來看固化了三個國家的版圖和國力。

蜀國無疑是最弱勢的一方。



和宋朝不同,蜀國雖然弱勢,但是卻頻頻主動進攻,而且可以取得戰果。

這固然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分不開。

很多人認為諸葛亮只擅長治國,不擅長打仗,是因為《三國志》里的一句話「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加上《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過分吹捧,形成一種逆反心理,仿佛不黑諸葛亮兩句顯現不出自己的獨到眼光一般。

其實「理民之干,優於將略」可以這麼理解:諸葛亮的治國才能是一百分,而軍事才能是九十分。

但是這九十分仍然是三國時期第一流的存在。



「治戎為長」這句話是很貼合諸葛亮的。

戰爭不僅取決於將士的軍事素養,還有投入到戰爭的兵器。

尤其是軍力弱勢的一方,更要在武器裝備上下功夫。

蜀國和宋朝都是如此。

諸葛亮剛巧又是一位「科技達人」,他可以親自來改良蜀軍的軍械。



面對軍隊後勤補給的需要,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面對魏國強大的鐵騎,諸葛亮發明諸葛連弩。

不僅僅是這些機關術,蜀國的刀和鎧甲也是非常優秀的。

蜀國有一個十分擅長製作兵器的人,叫做蒲元。

蒲元神刀可以將裝滿鐵柱的竹筒砍斷,可見這種刀的鋒銳。

諸葛亮改良的筒袖鎧也是一絕。

這種鎧甲被《南史》稱為「諸葛亮筒袖鎧、鐵帽」。

「諸葛亮筒袖鎧、鐵帽」的防護能力非常強大,二十五石的弩發出的箭都無法射入,而且上臂和腋下兩個要害都被保護周全。

這種鎧甲還成為一種賞賜品。



據說使用這種筒袖鎧的技術,在加上南中地區的藤甲,就可以做出一種既輕便又堅固的軟甲。

這種鎧甲就是小說裡面「軟蝟甲」的前身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南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蜀漢的滅亡,誰的責任最大?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個國家最先滅亡的就是劉備建立的蜀漢,其次是被司馬氏取代的魏國,最後就是吳國歸入到晉朝的統治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集團,蜀漢在人口和經濟實力是最弱小的,這是其最先滅亡...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竟然是因為這些

近日偶然與人談及歷史人物,說起劉備,大多認為劉備寬厚仁義、知人善任等等這些被認為這是劉備成功的基礎。論及個人能力,卻大多不肯恭維,普遍認為文韜武略,遠遠不如曹操孫權。甚至被人調侃為逃跑將軍,總是...

三國十大謀臣

謀臣:智囊通過自己的能力、學識幫助君主建立政權或實現自身抱負的一類人。1.臥龍諸葛亮才能:⭐⭐⭐⭐⭐地位:⭐⭐⭐8⭐⭐知名度:⭐⭐⭐⭐⭐影響力:⭐⭐⭐⭐⭐諸葛亮威風了幾千年,沒想到晚節不保,這兩...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吳蜀兩國的聯合軍事行動為什麼總是被魏國挫敗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場經典戰役,這場戰爭劉備與孫權聯合大敗了曹操二十萬大軍奠定了未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等到魏蜀吳三國相繼建立之後,諸葛亮和姜維曾多次伐魏,在此期間蜀國曾和吳國聯合出兵攻打過...